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020年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真题
一、听力。(10分) 1、听写词语。(4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听短文;完成练习。(6分)
①在一个寺院里;踏脚石向神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踏脚石认为它们的相似处是____________;但不同命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踏脚石没完没了的抱怨;神像告诉它原因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是怎样理解神象的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原谅》;完成练习。(30分)
①在上海的一家餐馆;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她上菜时笨手拙脚;让我老是担心她可能会把盘子里的汤汁转化成我的“洗澡水”。我的第六感居然没有“辜负”我。
②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的皮包上。A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这皮包;是我在意大利买的;极好极软的牛皮;不能洗涤;是我心头的最爱。
③可是;还没等我发作;B我亲爱的女儿迅速站了起来;以旋风般的速度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其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ni è  rú)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这时;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④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光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闪着一层薄薄的泪光。这样一来;我不怒反惊了:我这女儿;到底怎么啦?
⑤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地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⑥在伦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性;大学的假期里;我们不让她回家;让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⑦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用力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又一串刺耳的响声过后;酒杯完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1 / 4
⑧“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⑨“又有一次;我在倒酒时;不小心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原以为她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安慰我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我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我站在那儿……”         ⑩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
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1、文章第一小节中的“洗澡水”的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第八、节中多处用了单引号;这些地方用单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七小结中“薄如蝉翼”一词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再从文中找出一个这样的词语;并自己写出一个这样的词。(2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和句子。(2分)   亮出葫芦里所卖的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指不沾阳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围绕“原谅”写了三个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6分)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走进人物的内心。(3+4分)  ①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请你找出它;并把下面的填空补充完整。
担心——(      )——(      )——(      )
②文中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你能从划线句子中体会到人物的情感和情操吗?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3+2+3分)
①A句和B句写出了“我”和女儿对待女侍态度的不同;你能从文中再找出一出对比的写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九小节结尾处有一段留白;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合理想象;把女儿的反应和想法补充完整。
我站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章结尾“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你觉得让“我”眼眶全湿的原因有哪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相信你对“原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请仿写一句表达你的理解。(3
2 / 4
分)
例句:原谅是一声安慰;就是将心比心的为对方着想;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原谅是__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与运用。(20分) 1、画出正确的答案。(2分)
玫瑰(meī  guì) 帐(篷 蓬) 翘(qiáo  qiào)首盼望     诸(侯  候) 2、对对子。(2分)
春种一粒粟;_________________。  大漠_________;燕山__________。   满招损;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_______;我们从懵懂的孩童成长为学校光荣的毕业生。难忘活泼友爱的伙伴们;难忘________的老师们;难忘学校__________的校园活动。回首六年的小学生活;我________。
A、白驹过隙  循循善诱  丰富多彩  深思熟虑 B、恍如隔世  有教无类  五花八门  永远铭记 C、白驹过隙  诲人不倦  丰富多彩  百感交集 D、光阴似箭  温文尔雅  学而不厌  流连忘返 4、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①于谦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达了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②孔子借“水”教导学生:水好像有__________;好像有__________;好像有  ___________;还好像______________。孔子认为水是____________。 5、胸怀天下事。
材料一【民间的声音】 1楼:昨天跟8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常州本地话。再看看15岁的儿子;也是常州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常州本地话;但那种老常州的俚语是一点也不懂了。方言还能在我们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    )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    )现在很多常州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    )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   )不远了;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4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常州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5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常州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材料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区分细微动作、描绘事物形状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是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了一个人;却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
3 / 4
谈何容易!”——程乃珊(作家) 3、“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 ①请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分)
②“材料一”中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时由什么现象引发?阅读材料一;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我们能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何让方言更久地存活下去?说说你的想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同学们;请你回想一下;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一件事;让你获得了成功或者让你感受到快乐?请你从下列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把它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
1、成功需要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让我快乐 要求: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字。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