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艾丰谈写作 新闻写作思维谈之四 ! I  1I 发散思维和聚拢思维 纛艾 丰 新闻写作思维的第四个 特点:它是发散性思维和聚拢 性思维的结合,而又以聚拢思 维为主。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思 维的态势是呈扩散式的,这种 思维尽量扩大自己的思索范 围,以求把更多的东西置于自 己的视野之下和思考之中。 所谓聚拢性思维,是指思 维的态势是向心的,思维的方 向是向着一个点或几个点集 中,以求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就整体的新闻记者的工 作来说,发散性思维似乎是更 重要的。因为记者更常做的工 作是捕捉新闻线索和新闻选 题,捕捉新闻事实,而这种捕 捉不是直线思维就可以做到 的,它必须用发散性思维,作 更大范围的“扫描”。当然它也 要聚拢,但这种聚拢比起其他 的科学研究来,就要差得多 了。所以,对记者来说,发散性 思维似乎更重要一些。这是就 总体来说的。 这种发散性思维,随着采 访的进展,就要逐步被聚拢性 思维所替代,及至到了写作的 阶段,聚拢性思维就应该成为 记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了。他必 64 阅皇宁 2010.02 须在已经占有的材料中有所 选择,逐步缩小范围,抛弃若 干材料和观点,把最主要的东 西集中起来。如果这时他还在 发散,那么他的报道也就会是 “散沙一盘”。 当然,这种聚拢是具体材 料和具体观点的聚拢。正是由 于这种聚拢,而使报道集中而 又深刻,因而更具有普遍意 义。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些观 点和材料的发散力反而大大 增强了。但无论如何,从实际 操作的角度来说,新闻写作主 要需要聚拢性思维。 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记 者苦思苦想的一个问题是:我 在这篇报道里“提”了什么新 的问题、新的观点?要解决这 个问题,记者所用的主要是聚 拢性思维。这时候,他也要研 究材料,但这种研究主要是对 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进行抽象, 这种抽象又不是“一事一议” 式的抽象,而是把事物和事实 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上 集中——自然是建立在客观 基础上的集中。如果集中不起 来,记者就很难提出什么像样 的问题来。如果集中得很好, 很充实,很鲜明,那么他就可 能提出新的问题而引起读者 的注意。 如果说发散性思维更注 意的是面的扩展的话,那么聚 拢性思维更注意的是深度的 发掘。聚拢性思维不是把材料 和观点聚拢到一起就行了,它 还要在这一点上向纵深挖掘。 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 中,也越来越深刻。 现在许多报道的稿件之 所以不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 在写作的时候没有充分地运 用聚拢性思维。某研究室 送到报社的一篇关于企业的 调查报告,把有关的经验几乎 都写进去了:领导班子过硬, 经营思想对头,抓了技术改 造,对职工严格管理,关心群 众生活,等等。每一个观点都 是对的,但组成的全篇报道就 没有什么针对性和可读性。写 作中缺了什么呢?从思维的角 度讲,缺了聚拢性思维。作者没 有把材料向一个中心、一个方 向聚拢。后来在编辑的帮助下, 聚拢点——严格管理,又沿着 “严”字向纵深挖下去,于是成 了一篇较有针对性的报道。 (作者为经济日报原总编辑) 他们找到报道这个企业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