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第1课时) 【课题】 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 东南亚(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及解读】 ● 在地图上找出该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 运用地形图说明该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思路】 东方 东南亚 第1课时 “十字路口” 多山的地形 【教学目标】 读图→析图→ 读图→析图→ 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方“十字路口”的意义和重要性 说明当地地形、河流分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和铺垫 ● 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首都,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 ● 运用“中南半岛地形图”和“中南半岛沿20°N地形剖面图”描述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和地势变化特点。 ● 运用“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说明中南半岛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式模块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东南亚 情境创设:幻灯片展示“东南亚风情”,让学生初步感受东南亚的迷人景色和独特的风土民情。 情景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赞叹、好奇与向往,一起走近东南亚! 幻灯导入,1、学生欣赏、感受; 增强直观2、通过幻灯片引起探知情趣。 感受,激发探知情趣。 设计意图 1
活动一:认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 地图展示: 指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P18“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图上,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找出东南亚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 中南5国:越老柬泰缅 1.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了解东南亚的整体地理位置。 2.锻炼学生读图、析 问题图能力。学(1)据图说出东南亚的两个主要部分 探究会从地图 (一) 上读出隐(2)东南亚主要有哪些国家?它们的首都分马来6国:印尼马莱新,菲律 含信息并别是哪个城市? 和东帝 东 获取有用 方 信息。 (3)从纬度位置看,东南亚主要位于五带中 ︻ 的那个带?对该地区气候会有怎样的影响? (3)根据地图说出东南亚所 十 跨的大致纬度范围、并简述纬3.培养学字 度位置对东南亚地区气候的生分析归路 影响 纳能力。促口 进学生养︼ 成小组合(4)找出亚洲、大洋洲、印作的学习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 习惯,形成在图上用笔连接亚洲和大 (4)指导学生读课本P19页【东方“十字路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体会交流共享的学习理口”】说一说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东南亚处于东方“十字路口” 念。 的地理位置 (5)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探究,认识“马六甲 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5)学生自主探究,完成P19提问:它被中国、韩国和日本称为“海上生页“活动”课题,认识马六甲命线”,你能说说原因吗? 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6)让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过程,合作探究(6)学生思考并归纳学习地区位置的方法 并归纳认识地区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东南亚有了大致的印象和认知,这片神秘而多彩的区域衔接又有着怎样的地形环境与河流分布呢?这里的地形与河流对当地的城市分布又有着怎样的过度 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当地的地形: 2
活动二:分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特点; 认识地形、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图展示: (1)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和中南半岛地形剖面图,推测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并推断中南半岛河流的流向。 (1)学生根据东南亚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及河流流向 问题(2)读“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 ①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查出它们探究(二) 分别注入哪个大洋?并完成下列表格: ②中南半岛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沿河 多 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山 的 地 形 (2)①据图查找主要河流、流经城市及注入的海洋,完成表格。 ②讨论中南半岛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1.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并通过读图析图发散思维等温故知新。 2.结合资料合作探究,分析各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 3.通过视频,增强学生对当地地理环境的直观认知;问题讨论,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3)生看视频,结合P20页课文,了解马来群岛概况并讨论: ①此处为何多火山、地(3)引疑:马来群岛又是怎样的地形地貌呢? 震? 播放“马来群岛火山喷发”图片视频集,让学②火山喷发对当地人们生直观感受群岛地形崎岖,平原较少,并多火的生产生活有何利弊? 山、地震现象。 城市 河内 金边 万象 曼谷 仰光 河 流 红 河(元 江) 湄公河(澜沧江) 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湄 南 河 伊洛瓦底江 注入大洋 太平洋 太平洋 国 家 越 南 柬埔寨 老 挝 印度洋 印度洋 泰 国 缅 甸 3
主要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东方 “十字路口” 课堂知识架构 第一节 东南亚 多山的地形 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城市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马来群岛:崎岖,多火山地震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 2007年中国海军从三亚出发经马六甲海峡去欧洲访问。有关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美洲、欧洲向东航行到非洲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B. 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C.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D. 是连接红海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2. 东南亚是世界上那些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 A. 咖啡、可可、油棕、天然橡胶 B. 茶叶、亚麻、椰子、胡椒 C. 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 D. 甘蔗、咖啡、香蕉、可可、 3. 关于东南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南亚是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B. 旅游资源丰富 C. 居民绝大多数是混血种人 D. 水稻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4. 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的自然原因是( ) A.热量和水分充足 B. 多山地,有肥沃的土壤 C. 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对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二、读图题: 读“中南半岛城市分布图”及“中南半岛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 ,本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 季风气候。 (2)中南半岛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 向 流,河流流经的北部山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3) 是本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其河口三角洲地形以 为主,是该地区重要的农业区。 (4)中南半岛的许多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流入海口附近的原因是 。 【解析】(1)中南半岛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2)中南半岛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流,河流的上游奔腾在崇山峻岭之中,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3)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平原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这里. 【答案】(1)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热带季风;(2)北;南;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湄公河;平原;(4)地势平坦,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