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和谐:路遥小说的审美追求

和谐:路遥小说的审美追求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1O卷第4期 !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t ! t A&F university(socia1 Science Edi) 2010年7月 tion) Vo1.10 No.4 Ju1.2010 和谐:路遥小说的审美追求 刘凤芹 (菏泽学院中文系,山东菏泽274015) 摘要:在网络影视喧嚣、文学逐渐为读者疏离的当下,路遥的小说之所以依然深受读者喜爱,与路遥小说创 作对和谐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路遥坚定于“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的和谐创作观,执着于营造真善美统一的和 谐艺术世界。有意识地分析路遥小说创作中蕴含的和谐元素,必定会对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 思想资源和历史启示。 关键词:和谐;路遥小说;读者;创作观;创作内容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O4一O134一O5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路遥小说以传统得近乎“守 是“文学的最高和谐”。_2 没有广大读者的接受,文学 旧”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普通得近乎“老套”的故事 的创作便无意义,文学的生命必然面临危机。与古 情节、通俗得近乎“直白”的文学语言,成为常销的畅 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相比,当代中国文学和谐面临的 销书,以至成为我国文坛上令诸多评论家诧异的“路 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渐行渐远的文学与读者间的关 遥现象”。尤其是在文学逐渐为读者所疏离的网络 系,读者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争相传阅文学作品,导 影视时代,路遥的小说依然深受读者喜爱,其作品必 然包含了当代读者认同机制中最普遍、最恒定的因 致“每年正式出版的1 000多篇小说却少有人 素。究其原因,与路遥在小说创作中对“读者永远是 问津”。_3]所以比起当下文学的其他不和谐来,文学 真正的上帝”[1]真善美统一等和谐的艺术追求密切 与读者间的不和谐显得尤其突出。 相关。期盼和谐、建构和谐、守护和谐不仅构成了其 与当下文学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路遥的 小说创作的核心内容,也决定了其小说的美学品格 作品一如既往被普通读者厚爱着。1995年至今,涉 和价值取向。在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有意识地分 及路遥及其作品的调查有15份之多,调查的内容多 析路遥小说创作中的和谐因素,必定会对当代文学 为“读者最喜欢的作品”、“影响最大或销量最大的作 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历史 品”等。结果显示,路遥小说在这些调查的名次排列 启示。 中都能占有显赫的位置,《平凡的世界》不仅8次排 北京 一、作品与读者的和谐 名第一,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大学以及一些网站所作的调查中被推崇为“长篇小 文学的和谐包括“文学与社会的和谐、文学自身 说第一名”。l4]喧嚣的网络更有力地佐证着路遥与读 的和谐、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和谐”,但在多质多层次 者之间的和谐,随意在搜索引擎中输人路遥或《平凡 性的文学和谐中,“文学与读者之间永久的契合”才 的世界》,依旧可以发现众多热爱路遥小说的粉丝, 收稿日期:2009—12—26 作者简介:刘凤芹(197l一),女,山东巨野人,菏泽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第4期 刘凤芹:和谐:路遥小说的审美追求 135 甚至有喜欢《平凡的世界》的网友宣称“读完这本书 后,我再没读过任何名著。这本书给我的精神力量 足够我用一辈子了”。_5 这种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持 久的和谐是当下许多作家望尘莫及的。 着读者的接受欲望。《人生》中高加林的被辞退极大 满足了读者对现代陈世美下场的“期待视野”,但高 加林主动选择和黄亚萍分手却出乎读者的意料之 外,而这样的设置并没有破坏高加林完整的艺术形 象。《平凡的世界》中读者心目中的英雄孙少平获得 在兴衰变化的动态接受中,路遥的小说之所以 能够跨越时空、经受时代潮流的筛选,持久与读者保 持着和谐的关系,其原因就在于其符合读者的“审美 了“贵族”美女田晓霞的爱情极大满足了读者审美心 理中英雄配美女、好人有好报的阅读期待,但田晓霞 经验”和“期待视野”,能填补读者想象空白的“召唤 结构”更是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接受美学认为,审美经验对于读者阅读作品有 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读者对作品的接 受态度上。当读者在阅读作品中发现作品与自己的 审美经验不一致或相悖时,就会产生抵制接受;反 之,当读者发现作品与自己的审美经验一致或接近 时,则会产生顺利接受。路遥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创 作方法虽然被当时的评论家讽刺为“守旧”,但却符 合长期以来习惯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读者的审美经 验。路遥小说的内容更是不仅让上世纪十年代 的底层读者有着强烈的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即使 是新世纪的年轻读者,同样在马建强、孙少平对苦难 的抗争中,在润叶、刘丽英面对爱情的痛苦抉择中, 在高加林的矛盾挣扎中有着类似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共鸣。 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文学被看成是一种沟通人 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和认识的人际交流活动。因 此,文学作品是否被读者认同和接受,关键在于它是 否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 路遥小说对美与善的弘 扬、对浓浓亲情、纯洁爱情、温暖人情的渲染、对有付 出就有收获的哲理肯定、对不妥协精神的赞美,使得 作品的内在质性和读者的期待视野完全融合,从而 被读者充分地接受甚至完全地认同,以致于许多读 者将路遥小说当成励志宝典珍藏身边用来激励 自己。 伊瑟尔曾言:“任何文学阅读都是对本文的一种 期待,但各种期待几乎从来不曾在真的文学文本中 实现,否则就是一种缺陷,好的文学文本在唤起读者 期待的同时更应否定它、打破它,而不是去证实它、 实现它”。 6 路遥小说的长久生命力就验证了这一 点,其文本内在结构的各个层次中总是留有较多的 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即接受美学中的“召唤结构”, 给读者留有充分的驰骋想象空间,从而吸引和召唤 的死却给读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灵震撼,给读者留下 了一个想象的空问,由此进一步去分析人生的不确 定性以及生活的残酷性。因此路遥小说与读者之问 永久的和谐不仅仅在于其总是给予读者以希望、勇 气和温暖的精神慰藉,也在于它的召唤结构,在于它 的艺术空白。 二、创作观的和谐 路遥小说与读者之间的高度和谐,还取决于路 遥追求和谐的创作观。在为谁写作和怎么写作在这 些问题上,路遥的选择异常鲜明和坚定:“读者才是 问题的关键”。l1 虽然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都曾自觉 不自觉地关照着读者的审美需求心理,想方设法来 吸引和打动读者,但同样是为读者写作,却有真伪之 分。伪者打着为读者的旗号,其作品也可能会一时 受到读者的喜欢,但他们在乎的不是读者的精神获 益,而是作品的销量,过度利益的驱动使他们一味迎 合市场需求,热衷于寻找卖点。他们要么放弃“十年 磨一剑”的操守,抛出急就章以紧追时代热潮;要么 打着个体的幌子用身体说话,把隐私拿来炫耀; 要么把一个个杜撰的新鲜故事和经验细节填进一种 被受众认可了的固定写作套路模式。真正为读者的 写作,绝不会屈意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而是要在追 求道德善、情感美等较高精神层面上实现与最广大 读者间的和谐。路遥当之无愧是这样的人。他始终 认为:“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他所从事的一切劳动、 工作和努力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一些欲望,而且要 为他身处的大环境,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为了达到与读者之间的和谐,路遥总是坚持将 读者的审美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创作追求,力求使自 己的创作符合民族传统文化欣赏心理。故而在现代 主义几乎垄断整个文坛的时刻,路遥始终坚守“落 后”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之所以敢于“个人向群体 13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 挑战”,是因为他坚持“考察一种文学现象是否过时, 内容的道德之和谐,美是文学内容的情感之和谐,那 目光应投向读者大众”,“你之所以还能坚持是因为 你的写作干脆不面对文学界,不面对批评界,而直接 面对读者。只要读者不遗弃你,就证明你能够存在。 其实读者才是问题的关键。”_1 事实也证明,经过“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强有力的打造,再加上过去教 真善美的统一则是文学内容的最高和谐。路遥小说 虽然远没有达到经典的高度,但其对真善美的追求 以及真善美在其小说中的完美统一却掩盖了所有瑕 疵,使作品散发着愈久弥香的持久魅力。 真的追求。巴尔扎克曾断言“获得全世界闻名 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l1。 而对于路遥来 育长期教育的渗透,现实主义的审美规范已经 内化为中国读者深层的阅读期待。路遥还十分重视 故事情节的建构。因为在普通读者的传统欣赏观念 中,“小说”这个概念一向与“讲故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路遥始终秉承传统小说注重构思故事的特点, 主张小说内容“跌宕多,矛盾的发展要多拐几个 弯”l_1],善于制造悬念,以适应中国大多数读者的审 美心理。例如他写《在困难的El子里》的本意是要表 现“比爱情更美好的情感”口],却故意把帮助马建强 的同学改成了女同学,中间又穿插了模糊的“三角恋 爱”故事,之所以这样构思,无非是使作品更有故事 味,情节更曲折些。 为了达到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和谐,路遥总是真 诚与读者平等对话。他没有以神圣宣谕者的身份对 读者进行说教,而是把自己定位于普通读者的一员, 和读者共同体验弱势群体的“痛苦和欢乐、幸福与不 幸、成功与失败、矛盾与冲突、前途和命运”。l8 对待 读者他始终恪守“要抱有真诚的态度”。[93这种平等、 融人与真诚的创作观念消弭了读者与作品的界限, 读者总能在作品中发现着自己的生活内容,感受着 自己的喜怒哀乐,体验着朋友般的叮咛与温暖。正 是因为这骨肉相连的真诚关注,使得路遥的作品成 为许多读者的精神慰藉。一位叫“随时随地一生”的 网友在论坛中这样评论路遥的小说:“我和我周围的 很多同学都很喜欢他的文章,……尤其是在高中的 那段艰苦卓绝的时期,他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精神 导师。”_1。。。萨特认为作家绝对“没有为自己写作这一 回事,如果有人这样做,他必将遭到最惨的失 败。-D13路遥小说一如既往的流传,正验证了这一真 理。其作品与广大读者之间持久的和谐,是对他追 求和谐创作观的丰厚回馈。 三、创作内容的和谐 如果说,真是文学内容的认识之和谐,善是文学 说,真也是其审美价值的核心:“作品中任何虚假的 声音,读者的耳朵都能听得见。无病的呻吟骗不来 眼泪,只能换取讽刺的微笑;而用塑料花朵装扮贫乏 的园地以显示自己的繁荣,这比一无所有更为糟 糕。”[9 为了凸显真实,路遥不但执意将写作的范围 锁定于自己熟悉的“城乡交叉地带”和陕北农村,还 不止一次打起行囊,远离城市,深入农村,体验生活, 甚至连作品中一个细节也坚持要从生活中撷取。路 遥没有满足于追求内容的局部真实和细节真实乃至 背景资料的真实,更注意追求再现历史的真实,让作 品具有“史诗品格”。ll朝不论是高加林的跌宕人生、 马建强的苦难挣扎、孙少平的城市流浪,还是刘丽英 的曲折婚姻,这其中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无不回应 着整个时代与社会的风云激荡的潮起潮落,折射出 大跃进运动对中国发展致命性的打击,以及极为不 合理的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和由此衍 生的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制度对于农民命运的左右, 映射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路遥不但执着地追求作品 微观和宏观的真实,还注重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 到作品的描写之中,使作品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特 殊魅力。 当然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讲究真实并不等于 照相式地反映现实,而要在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中契 合读者的心灵,思人民之所思,言人民之欲言,张扬 崇高与正义,批判愚昧和丑恶,才能达到与最广大读 者问的和谐。路遥不仅真实再现了弱势群体的生存 现状,更是通过对善的颂扬和美的呈现去点燃读者 对生活的希望。 善的颂扬。真正追求和谐的文学作品,还应该 歌颂生活中值得歌颂的善的言行,鞭挞生活中必须 谴责的不道德行为,由此引人向善,树立有利于维护 社会和谐的道德规范。但毋庸讳言的是,当下总有 一些作家,不仅未能给社会中日益严重的道德滑坡 以有力的鞭挞,反而以展览的、欣赏的态度去描写那 第4期 刘凤芹:和谐:路遥小说的审美追求 137 些对构建和谐起到严重腐蚀作用的种种生活现象, 清‘好人坏人’的人”[1],从而打破了人们简单化二元 判断的习惯,以至于《人生》的发表在全国引发了对 高加林热烈的大讨论。 甚至混淆是非,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某些不合理 乃至丑恶的现象,竟然赋予某种合理性的肯定与赞 扬。这种淡忘传统美德、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的文学 爱情的纯洁美。林纾曾言:“小说之所以动人 者,无若男女之情。”然而在今天,若再提“纯洁的爱 情”命题,似乎容易给人一种迂执、落伍的印象。在 中国这个素以道德、伦常等传统著称的文明国度,爱 作品或许能一时产生轰动效应,却难以企及与读者 之间的永久和谐。而路遥小说正是因为大力弘扬传 统美德以及人性之美,才达成了与读者的一次次 和谐。 亲情、人情、人性是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厦 的精髓,路遥在小说中总是浓墨重彩渲染困苦生活 中那种家庭成员之间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兄友弟 恭、相互关爱、相濡以沫的浓浓亲情,热情赞美人与 人之间那种互助友爱、“比爱情还要美好的感 情”——人情,并极力通过褒扬正义高尚、鞭挞丑恶 卑劣张扬人性之善。路遥企图利用这些重要元素, 去抵御现实中正在凸显的道德滑坡。为完成这“具 有崇高意义的使命”[1 ,他以理想性的笔触精心描 绘了一个充满亲情、人情、友情和人性之善的世界, 一个充满温暖和爱意的世界,为读者呈现了人际关 系的浓浓和谐。 美的呈现。路遥在小说创作中总是不遗余力地 去挖掘美、欣赏美、创造美,除了前述对人情之美、亲 情之美、人性之美的描写之外,他还注重塑造美的人 物、描写美的爱情。 人物的形象美。路遥笔下的人物形象大致分为 三类,一类是作者着力塑造和赞美的奋斗者形象,如 马建强、孙少平、孙少安等,这些处于艰苦环境中的 弱势群体,极具海明威所赞赏的“硬汉”精神,此外他 们还集善良、正义、孝悌各种美德于一身,成为完美 的化身,是最能震撼读者的一类人;第二类是家庭条 件优越的美丽女子,如巧珍、晓霞、润叶、金秀等。和 第一类人物形象坚韧不拔的阳刚之美不同,她们呈 献给读者的是阴柔和高洁之美,虽然家世、外表优 越,但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蔑视门第观念,同时又 兼具善良、宽容、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最后一类是 美丑并举的“圆形人物”形象,如高加林、田福堂等。 他们虽然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人格瑕疵,却更具有 一种打动人心的真实之美,成为英国文学批评家福 斯特所欣赏的“具有多面性”的“圆形人物”【 ,从而 给“文学界、批评界、给习惯于看好人与坏人或大团 圆故事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形象,一个急忙间分不 情小说变成了性、交易和背叛的竞技场。然而无论 社会环境与流行的文学发生怎样的变异,路遥始终 坚守人类纯美的爱情之苑,捍卫心灵圣殿的光洁,在 他的笔下我们看不到自然主义的消极因素,看不到 背叛的轻松,呈献给读者的只是对灵肉统一正确爱 情的肯定,对抗拒诱惑、注重奉献高尚爱情的赞美, 对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美好爱情的向往,对见异思 迁、朝三暮四的动摇性的批判,对自私自利、嫌贫爱 富的唯我性的鞭挞。他借金秀(《平凡的世界》)之思 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婚姻的认识,认为“金钱、荣誉、地 位和真正的爱情并不相干”,真正的爱情“在于两个 人是否情投意合”。这种朴实的爱情伦理信念,曾支 撑了我国几千年爱情关系的沿袭发展,也支撑了路 遥爱情文学的大厦。路遥小说正是以特有的东方美 学气质打动着读者,唤起读者对纯美爱情的期盼和 向往。 路遥小说正因为总是高扬真善美的旗帜,以高 尚的精神鼓舞人,以崇高的形象打动人,以深刻的批 判警示人,从而使读者的精神获得升华,灵魂获得净 化,最终实现了与读者的持久和谐。 四、结语 总之,路遥小说能常销于影视网络喧嚣的当下, 与他对和谐的美学追求密切相关。他继承了中国文 学中的和谐文化传统,执意反映民生疾苦,并对真善 美进行了挽留,刻意挖掘人民中潜藏的真理性、公义 性等本质力量,执着于营造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 和谐氛围,有意抚慰读者心灵。正是因为这~点,他 的小说创作才超然于当代文坛,表现出独特的审美 风格,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探究路遥的小说创 作,不仅对于当代文学和谐的建构有重要的借鉴价 值,为当下建设和谐社会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13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0卷 参考文献: [1]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 E7]路遥.答陕西广播电台记者问[M]//陈泽顺.路遥文集 (1・2合卷本).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69. EM ̄//陈泽顺.路遥文集(1・2合卷本).西安:陕西人 民出版社,1993:261—264. [8]路遥.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M]//陈泽顺.路遥文 集(1・2合卷本).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59. [2]王建疆.中国文学的和谐问题刍议EJ3.贵州社会科学, 2008(2):64—77. [9]路遥.出自内心的真诚[M]//陈泽顺.路遥文集(1・2 合卷本).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57. [3] 文静.文学只“自娱自乐”就与市场无缘[N].中国青年 报,2006—10—30(1). [1O2随时随地一生.最喜欢的路遥[EB/OL].[2008—04— 16].http://tieba.baidu.corn/f?kz一357433836,. [11]萨特.萨特文论选E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149. [4] 韩剑梅.《平凡的世界》为何备受推崇[N].中华读书 报,2009—12—22 [5] Aqi163.喜欢路遥的小说[EB/0L].[2006—07—16].ht— tp://tieba.baidu.corn/f?z=335544320&lm一0&sc一[12]王秋荣.巴尔扎克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6:93. 24825955&ct一 30&tn— 0&rn一[13]宗元.魂断人生——路遥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 社,2000:9. baiduPostBrowser&word一 C2 B7 D2 A3&pn =30. [14]路遥.这束淡弱的折光[M].陈泽顺.路遥文集(1・2 合卷本).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60. [152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172. [6]伊瑟尔.阅读行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 296. Harmony:the Aesthetical Pursuit of Lu Yao’s Novels LIu Feng-qin (School of Literature,Heze University,Heze,Shandong 274015,China) Abstract:Today,Internet and Movie TV art are so popular that the literature has been alienated gradually by readers.However,Lu Yao’s novels still attract deeply many readers,because of his persistance in pursuing the har— mony of literature.Lu Ya agrees with harmonious creation concept that readers are true God forever.He constructs rigidly the artistic world that the true,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are unified.Intentionally analyzing the harmony of Lu Yao’s novels must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provide ideological re— sources and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Key words:harmony;Lu Yao’s novels;reader;creation concept;the content of writing . .^ ’ .’ .^^. ^, . ’ . ’ .’. . . 一.、^’. . ’ . 一.,. .^^’.^^ ’ .^.^ .^.^.^.。.,. ’.^ ’一.,.^ ’. .^’., .^ ’.’.^ .^,. (上接第1l6页) Dilemma and Solution of Humanization in Urban Management ZENG Xian-p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str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yrannous enforcement in urban management is of frequent occurrence.The urban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 fall into the embarrass position that stands in sharp opposition to the populace.Imple— menting the humanized management is a useful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but new problems are encountered in practice,and the old dilemma recurs.Only when the idea of humanized management is itegrated into each link of the urban management from the target to the system,can we overcome their own obstacles and bring the city adminis— tration a low cost,effective,all parties win-win new way forward. Key words:urban management;humanized management;dilemma;solution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