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材研说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阿克苏市十一校的喻文采,今天很荣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下面我就从本课的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评价、设计思路四个方面做以解说。 一、教材分析
1.人教版在内容编排上和各版本的区别和联系:(1)从呈现方式上看,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大致相同,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入。如人教版教材由比较两个花坛大小的问题情境引入,在数方格的基础上,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运用转化思想,通过剪——移——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浙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则直接由方格图引入,
1
2
探讨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从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上看,各版本教材都十分重视转化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都是在数格法基础上直接探讨把长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而浙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浙教版安排两次转化的探索活动,苏教版更是从不规则图形的转化入手,安排三次转化的实践活动,足见教材对转化思想方法的重视。(3)从面积公式的应用上看,各种版本的教材大同小异。
2.读教材及内在逻辑关系: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如何计算这块空地的面积?随后,教材提供了两种提示性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种是通过剪与拼的活动,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计算出面积。最后,教材安排了观察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从中推导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由此可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
2
3
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本课的教法、学法
教学方式: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习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
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3
4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学习状况、学习态度的评价。
3、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三、设计思路: 1、读学生
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并了解了它的特征,对数格子法、剪割拼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调查: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结果:全班57人,8人认为是底乘高,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都说从别人那
4
5
里听说的。49人认为是长乘宽。
由此可见,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陌生而模糊的,同时,对平行四边形各边的认识不扎实。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就是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运用。 2、说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5
6
1、复习旧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
提问:我手里拿的这个框架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师板书。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变魔术把长方形框架拉一拉,它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a b b a
提问: 现在这个框架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有几条高?同桌合作给信封中的平行四边形做条高,并写出其它边的名称。投影展示并全班交流。
本环节根据课前调查看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陌生而模糊的,对平行四边形各边的认识不扎实而设计,这样做也是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生一边拉动长方形框架,一边思考:长方形
6
7
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它的面积等于什么? 猜想一:底×邻边;猜想二: 底×高; 2. 验证其猜想,尝试转化。
同桌通过拉一拉长方形框架对比观察探讨得出:S(平行四边形)=底×邻边 是错误的,同桌合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大胆重组和增补了教学素材, 舍去“数方格”的方法,学生一步步澄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不是什么,仅仅抓住为什么同样是“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上一次不行,而这一次可以。在“变”与“不变”的讨论中,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两种变化关系的理解实现有序统一,真正理解了这节课中“转化”思想的核心——面积不变。
本环节通过剪、移、拼的方法,使学生经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不仅验证了公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7
8
3.推导公式
同桌合作,完成信封中的这张表。 我的发现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等于长方形的——,
平行四边形的——等于长方形的——。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汇报,大屏演示。
本环节全面回顾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这样可帮助学生梳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抓住要点,加深记忆,又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你会算吗、比一比、判断对错、你会选吗、智慧大比拼
本环节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本课所有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都有很多收获,谁
8
9
愿意让大家来分享你收获的果实?最后,师送给学生一句话:大胆猜想、敢于验证、就会成功。
附: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例1:S=ah
=6×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24(㎡)
S= ah
结束语:数学是丰富多彩、生气勃勃、光彩照人的,是充满和谐之美的。 愿我和孩子们共同打造和谐的课堂,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图形与几何之美,从而爱数学活动,更爱数学本身。
谢谢大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