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豫挎 城市道路检查井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口[摘金玺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井盖吞人、伤人以及车损问题频发,弓I起和群众高度关注。上海市各职能 部门与各管线产权单位建立了井盖应急处置机制,但在井盖管理立法、职责、机制、措施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通过分析 现状、实践论证、研究对策,建议采取健全法规、加强监管、优化流程、破解难题、实践创新等措施,提升道路检查井 盖管理水平。 [关键词] 道路井盖管理处置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井盖管理 问题频发,国内多个城市都发生过井盖吞人、伤人 减薄混凝土须谨慎。 表4无机材料掺量建议表 以及车损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引 发和群众高度关注。井盖管理看似是城市管理 配料放入拌缸后,加入纤维搅拌2 min,再加入沥 青搅拌1 min,搅拌时间过长,后续集料温度太高, 经反复试验,加温后的集剂搅拌30 S。加入沥青 再搅拌15 s使得纤维充分搅拌均匀。 温度:出厂时170℃,摊铺时140—150℃。 由于施工中交通行人不能封闭,刚铺好道路 经机动车刹车、倒车、拖拉机行走,没有车辙印, 与没有加奥米无机纤维的沥青混凝土对比,效果 3工程实例 酒泉市北环东路东段长约750 m,道路始建 于1996年一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为东两走向, 地处西高东低,由于近年来陆续关闭地下自备水 明显。但其抗裂性能、抗掺水性能、力学性能等, 尚有待后续观察。 4结语 源井,致使地下水位上升。2008年春天突然路基 出现高位反弹,严重影响使用性能和服务质量, 2009年按计划进行改造。至今6年路况完好,抗渗、 抗裂性能明显。具体改造技术措施为:挖深1.5 m, 置换地下砂土结构层,抛石(20—40 cm)40 cm, 奥米无机纤维是一种改性矿物质合成的新型无 机复合材料,经实验室试验证明:该纤维能有效改 善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抗冲击性能等 多种物理力学性能,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 抗拉、抗渗、抗冲击性能及抗裂性能均可与美国杜 拉纤维媲美。同时,还具有与基材易相容、成本低 廉、有利于环保等特点,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前景。 奥米无机纤维在酒泉市还属首次使用,其长期 性能及耐久性尚有待大量工程实例验证。 分层回填较大粒径砂砾石85 cm,掺灰泥结石补强 层20 cm,铺筑3+2无机奥米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用材料为:①沥青:90#B,产地为塔 石化。②粗集料:酒泉天然砂石筛选(粒径5~10 mE, 10~20 mE,20~30 mm)。③细集料:砂、石屑(米 粒石)。④纤维:亲油性奥米纤维。配合比设计 为AC一16F时,沥青最佳用量确定为5.80%- ̄6.2%, 按照集料筛分结果,依据配合比设计,确定各种 集料配合比,奥米无机纤维掺量为:底层沥青混 凝土料3.3 kg/m ,面层:2.7 kg/m 。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 收稿日期:2O16-09-05) 搅拌时间:2000型立式拌和楼,加温后的集 2l一 一§ 煞;&|凝 l鬻 ll。l 煞! l 2_ §l l l l |金l*“刍 l l§ l藏育 整齐盖髫理 毒跫 畸策研莞i t i 鬯 中的小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 不少城市都出台过井盖管理的办法和措施,部 门也尝试建立联席会议、健全联动机制、加强监管 确定和协调责任单位往往需要较长时问,不能及时 消除井盖缺失的安全隐患。所以,迫切需要市级层 面具备一定工作条件又能承担监督各产权单位和管 理部门的工作机构,全面协调监管井盖问题。 1.4处置流程不顺 目前,在道路管理机构和产权单位巡查井盖 的基础上,市、区网格化是最有力的发现机制, 督查等方式解决井盖管理存在的问题,但始终未能 从立法、职责、制度、措施等方面理顺井盖管理机 制。多年以来,上海市各级道路管理部门及机构会 同各管线产权单位采取制定技术规范、建立“托底” 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等措施,逐步提升道路检查井 盖管理水平,但从综合管理和实际运行情况来看, 仍然无法适应城市道路井盖管理的需要。 1主要问题 市民热线、城建热线等热线接受各方投诉,最终 由城建热线热线统一派单井盖问题。但由于道路 管理机构网络没有连接各产权单位,造成井盖权 属辨别困难,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妥善处置井盖问 题,个别象等沟通极其不易,带来安全隐患。 道路检查井盖分属不同行业,井盖产权单位是第 一1.1多头管理 据统计,上海市城市化地区(包括道路、广 责任人,理应首先通知产权单位处置,无主井 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共有各类检查井649万个, 道路上约有检查井130多万个,涉及水务、电信、 盖、未按时处置或辨别不清的再由道路、绿化、 房管部门各自托底,因此,理顺井盖处置流程至 关重要。 电力、信息、通信、上水、燃气、等l8家单 位和部门以及管线,总量庞大、类别繁多。 由于产权关系复杂、管理主体众多、技术标准不 统一等因素,导致井盖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 1.5投诉焦点 从道路管理机构2015年井盖问题处置数据来 看,共处置井盖问题17387件,其中缺损问题1598I 件,占 ̄L92%,井盖沉降问题1406件,占比8%。随着 各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处置效率,井盖缺损问 题得到有效缓解,“路框差”、“盖框差”问题成 为投诉焦点。近期,道路管理部门及机构多次接到 相互推诿、应急处置不及时等问题。 lI 2缺乏法规规章 首先,国家层面至今没有出台关于城市井盖管 理的法律法规。2014年,上海市府转发了市 建设管理委等四部门制订的《上海市管线检查井盖 和应急处置试行办法》,但法律效力层级较低,不具 备长久约束力,有效期从2014年7月1日至2016 年6月30日。尽管国内部分大城市先后出台井盖管 、政协提案,要求逐步解决道路井盖沉降问题。 “十二五”期间,道路管理机构已完成中心城区3万多 个井盖整治,将原有井盖调换成自调试防沉降检查 井盖框,尽管道路平整度有所改善,但由于上海道 路面临极大的交通压力,车辆不断对井盖进行碾压, 井盖“路框差”、“盖框差”问题逐渐转变为亟需解 决的主要问题。 理方面的规定、办法、试行办法等,但过于笼统的 表述以及相对较低的罚则,对众多井盖产权单位缺 乏约束力,对部门所属管理单位监管力度也有 一定的。 道路井盖管理是市政设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城市 管理者的智慧,映射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管理水平。 提高道路井盖管理水平,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建立 科学系统、责任明确的管理和管理机制,引导 全社会参与和关注。 1.3缺少监管工作机构 《上海市管线检查井盖和应急处置试行办法》 规定,市建设管理委是检查井盖监督管理的综合协 调部门,区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负责检查井盖异常 情况的发现、分派和处置结果的核查监督。现实状 况下,区网格化管理机构无法处置的井盖问题会上 报到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再加上各条热线受理的井 盖问题,均由市城建热线统一派单,缺少市级层面 的检查井盖监管机构,造成甄别问题井盖类别以及 22 2措施及建议 2.1出台管理办法 《上海市管线检查井盖和应急处置试行办 法》已过试行期,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各单位对 井盖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执行情况,针对井盖管理 现状、存在问题等,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座谈, 处置或辨别不清的再按管理范围通知三个职能部门 进行“托底”。对井盖沉降类问题,直接通知产权 单位处置,无主井盖或辨别不清的按管理范围通知 三个职能部门进行“托底”。对在建工地井盖问题, 正式出台符合本市管理需要的《上海市管线检查 井盖管理办法》,明确本市井盖管理的管理、 管理方式、处置原则、失责罚则等。在保留《试 行办法》整体框架的基础上,一是增加市级层面 参照建设监管模式,派送区的网格化管理机构通知 建设单位处置,从而构建起“发现一处置一反馈一 核查”的井盖问题闭合处置流程。 的井盖监管核查机构;二是明确井盖沉降的处置 单位、处置时效;三是细化管理单位失责后的罚 则,从法制上保障井盖管理的需要。 2.4解决“路框差”、“盖框差” 井盖沉降问题可分为“路框差”、“盖框差”,即 井盖、井框、路面之间的高差大于或等于15 mm。 2.2强化日常管理 要确定市级井盖监管机构一般有两种途径:一 是新设立一个机构,赋予其管理职责;二是从现有 机构中选择一个,承担起相应管理职责。比较两种 途径的可行性和管理成本,显然从现有管理机构中 遴选出一个,更为实际便捷。仔细研究《试行办法》, 结合目前井盖管理实际,建议各管理单位职责不变 的基础上,增加市城建热线具体实施全市检查井盖 督查、指导、协调等管理职责,因为井盖投诉由城 建热线归口受理、派单,且城建热线已建立三个职 能部门和大多数产权单位的网络接口,有第一手数 “十二五”期间,本市整治的3万多个井盖对于道 路上约130多万个井盖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但 自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框却大大提升了道路平整 度,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 一是完善道路建设验 收机制,按照《上海市道路检查井通用图集》,将自 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框作为新建道路验收的重要内 容,确保源头把关;二是建议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 补贴资金,每年整治中心城区5000个井盖,逐步调 换成自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框:三是道路管理机构 和管线产权单位采取道路大中修、小改小革项目方 式,持续调换自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框; 四是巡 路发现井盖沉降,通知产权单位未及时处置的,由 据分析判断各管理单位井盖处置情况。市城建热线 建立并完善井盖管理考评办法,纳入对各单位绩效 考核体系,加强井盖处置情况的日常监管,督促各 单位认真履行井盖管理和维护责任,跟踪分析处置 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产权单位和管理部门进行 考核评价,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提高各单位 管理井盖的积极性。 2.3优化处置流程 比对市城建热线现有产权单位热线和井盖产权 道路管理机构调换成自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框,加 强井盖病害养护管理。 2.5新技术和新工艺 (1)雨污水井加装防坠隔板。雨污水井内有大 量的水,对掉落的人有生命危险,排水部门已研发 出防坠隔板和防坠网,能有效预防特大暴雨期间雨 水冲走窨井盖导致路人落井的意外事故。相比较而 言,防坠隔板强度更高、更安全。在井筒壁打入抛 钉,挂上悬挂件,再放上防坠隔板,最多能负载 400 kg的重量,保质期可达10年,能有效防止人 员坠落。 单位类别,仅缺信息、电信、移动、联动和五 家,可接纳这五家单位热线进城建热线系统,由于 的特殊性,可只接纳,各由派单, 形成市城建热线对口道路、市容绿化、房管三个职 能部门和覆盖所有产权单位的处置网络。夯实产权 单位、道路管理机构、网格化三条主动发现机制, 着重对网格化巡视员进行井盖类别培训,网格化巡 视员持PDA仪器,发现问题井盖后,比对系统数据 (2)道路检查井安装实时报警系统。总结道路 井盖实时报警试点,北斗定位井盖实时监控系统能 够发挥井盖缺失实时报警作用,及时l生高、定位准 确、误差率低、操作简单。利用北斗定位,在井壁 安装传感器,设置位移区间,一旦井盖丢失或移位, 就能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并推送到管理者手机,第 一确定井盖类别。市城建热线接到网格化、市民热线、 城建热线及其它投诉后,对井盖缺损类问题,按照 井盖类别先通知产权单位处置,无主井盖、未按时 一时间完成处置。 (3)井盖托底可安装多功能应急井盖。应急处 23— 謦 l 《》《 《 | | i 水、?尼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合料路面生态分析 口 潘[摘梦 杨妮 黄媛媛 徐飞 要]本文采用综合寿命周期生态评价模型评价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资源消耗和大 气排放。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累计质量和生态资源消耗量较低,但是热拌混凝土路面的累计能耗和工业能源消耗的平 均值较低。此外,相对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中应用粉煤灰,热拌沥青路面中使用再生沥青混合料对环境资源消耗的影 响更为敏感。增加再生沥青路面、粉煤灰的用量,并采用低能耗的运输工具,可以明显降低累计和工业能源消耗量。 [关键词] 寿命周期环境评价沥青路面水泥路面蒙特卡罗模拟 公路对于环境、经济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 路面类型的选择具有更广泛意义。在道路发展各个 命周期生态评价(简称Eco—LCA)模型,通过扩大 系统的范围(这个范围不仅包括国民经济,还包括 阶段,从建设到运营,均会消耗大量的生态系统产 品和服务,并产生废物和排放物。各种类型的寿命 周期评价(简称LCA)方法已经被应用到路面对环 境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但很少涉及对生态系统产品 和服务影响的研究。多数研究通过量化能量消耗、 生态环境产品和服务),来说明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和热拌混凝土路面所用到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 1 方法 成熟的综合Eco—LCA模型评价路面设计是基于 原材料的获取与1jn-r、路面材料至拌合场的运输、 大气排放物和产生的废物,采用基于过程的寿命周 期评价(简称P-LCA)模型、经济效益投入一产出的寿 命周期评价(简称EIO—LCA)模型或者综合寿命周期 评价模型来评价对环境的影响。但这些研究中并未 涉及对生态环境能源消耗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由于 在路面建设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在路面设 拌和设备的操作、混合料至施工现场的运输及路面 施工。将消耗材料和能量量化,就形成了综合 Eco—LCA模型。采用P-LCA模型计算材料运输和混 合料拌合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这些排放物增大了 Eco—LCA模型的计算结果,以解释直接的过程分析、 间接的经济效益分析和环境效益分析。 计时需要考虑到自然资本。因此,本文采用综合寿 置中,一旦发生备用井盖不足或井盖尺寸不配套情 况,可安装多功能应急井盖。应急盖板由钢板制成, 分成大盖板和小盖板,大盖板覆盖井口,小盖板嵌 入大盖板中间,可适用各种尺寸井口,但后续仍需 参考文献 [1]许乃星.城市道路检查井病害成因综合研究.公路交通 科技[J],201 3,12. [2]莫凯冬.浅析城市道路井盖的管理及其对策[J].建筑工 程技术与设计,2O15. [3】郭治国、杜奕.成都市检查井盖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对 策与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O1 3,O4. [4]王东炜、李芳、闰磊.自调式升降井盖与传统井盖力学 替换标准井盖,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安装方 便、重复使用等特点。 3结语 井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上海市 已建立起井盖应急处置机制,但仍存在法规不健全、 性能对比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1 3. 监管不完善、流程不顺畅等问题,只有切实通过法 规引领、加强监管、优化流程、破解难题、注重创 新,才能构筑责任与安全底线,兑现提高城市管理 和服务水平承诺。 (作者单位:上海市路政局, 收稿日期:201 6-10-1 0)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