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所见所闻带来的感受
我是协海尔巴格社区干部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拉,我非常感谢领导给我在上海浦会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我在培训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体验团队生活,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拓宽视野。若有讲错之处,请各位领导,,主任和同事批评指正。下面让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1.在上海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繁华昌盛。宽敞的道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片片绿色在展示着这座生命力旺盛的城市的最活跃的一面,同时也在激发我对生命不一样的向往和憧憬。在上海可以体验到快速的生活节奏,节奏之快有点不适应,不过慢慢习惯下来了就觉得这是一种跟莎车慢节奏的生活不一样的体验。当然我们莎车县近几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离不开上海市的无私援助。就我们叶儿羌事处所在地城南新区为例,在这里行政,教育,医疗,交通,公共服务,物流为一体的全新功能区为莎车注入了一股新力量,仿佛是在向外界宣告莎车在飞速的发展,真实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2.在上海,功能在转变,从“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从服务转变为服务。因为在上海条件成熟,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因此在这里的部门的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管理体系也是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在康桥镇社会服务中心以服务老人平台为载体,真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让孤寡老人有了依靠,让老人们觉得“老有所依”,是在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所以居民能够觉得就是服务老百姓的。这种服务为主题,管理为附体的创新工作模式让人深入思考。虽然我们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上海那么成熟,现代化,但是我们在莎车县委和的正确领导下,努力的向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国泰民安的目标奋斗,我想这个目标已经在在坐的给位心中扎根了,也能够实现“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口号。
3.在上海前后参观了航头镇牌楼村和崇明县前卫村。航头镇牌楼村是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机遇,实施从传统农业村庄转型到生态农业村庄,使牌楼村彻底从农业村转变为新型生态农庄,真正做到了提高农民收入,走上小康之路。
崇明县前卫村之前也是传统农村,自从长江跨海大桥开通之后,前卫村就转型到赫赫有名的生态旅游村庄(国家AAAA级原生态旅游村庄)。所以说,我觉得经济与农业相结合,借助开展第三服务业,提高农民收入,走上富裕和谐生活之路,也是完全行的通的。
在莎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因地理位置,交通因素,旅游业发展的比较缓慢,如果莎车机场竣工,正式开通航班,那么对莎车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的。上海东方讲师团的秦蓁教授就服务业讲了一句话,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全国GDP的80%,这就可以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常必要的。
4.在上海东方明珠,上海海海洋馆,黄浦江夜景,南京路步行街,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大会址等旅游胜地参观让我增加了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上海的了解和解读。上海的文化底蕴,经济实力,公共服务,旅游业都在同等水平上同步发展,才使号称魔都的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5.在南码头路街道党建中心和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中心的参观,让我有了对自己工作的新的认识和思想上的提高。在这里工作都是服务为主,管理为辅,刚性柔性管理有机结合,使工作井然有序,而且工作开展的实效明显,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努力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提高工作效率,为建设美好的莎车付出一份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