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耐药结核现状与诊治进展

耐药结核现状与诊治进展

来源:华佗小知识
1880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10月 第20卷第10期 耐药结核现状与诊治进展 曾华庆 吴卫华 结核病仍然是重大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 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4 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约有900万新 发病例,150万人死亡,我国新发98万例,死亡4.1 万。我国结核病例大约占全球病例的iI%,仅次于 印度,位居全球第2位 j。虽然集合发病率和死亡 率总体成下降趋势,但结核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因 为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一、耐药结核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WHO将结核耐药分为5种类型。①单耐药 (Monoresistance):对任何一种一线抗结核药耐药; ②多耐药(Polydrug resistant):对任何一种以上的一 线抗结核药耐药(不包括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耐 药);③耐多药(multidrug resistant):至少对利福平 和异烟肼同时耐药;④广泛耐药(Extensive drug re— sistant):在耐多药的基础上,对任何一种氟喹诺酮 类和至少一种二线注射药物耐药;⑤利福平耐药 (rifampicin resistant):通过表型或基因型的方法确 认的对利福平耐药,无论是否对其他药物耐药 J。 2013年全球新发病例以及复治病例的耐药率 分别为3.5%和20.5%(其中广泛耐药占9%),而 我国则分别为5.7%和26%,是耐药结核病全球高 负担国家之一。耐药结核治疗复杂,死亡率高,治疗 成功率大约在48%,我国为50%,离WHO提出的 2015的目标75%相距甚远 。 二、提高耐药结核疗效的途径 1.提高药敏试验(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DST)诊断率。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遗 憾的是,我国DST诊断率还比较低,初发病例DST 诊断率为11%,复治病例DST诊断率为32%(WHO 倡议,2015年要达到20%和100%)。而MDR患者 的DST确诊率更低,仅有7.7%_l 。导致我国DST 诊断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DST普及率还不高,特别 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5.10.042 作者单位:1.418000湖南怀化,怀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418000湖南怀化,湖南医药学院药学系 通信作者:吴卫华,E-mail:wwh—rayan@163.con 是在中西部地区。报道显示,我国可以做痰培养的 实验室有1284个,而能做DST的仅有249个 。 在开展DST的地区,还存在筛查范围偏小的问题, 我国目前DST主要针对一线抗结核药,但这样并不 利于MDR患者的药物筛选,更不利于广泛耐药的 筛查与登记。总之,加强DST能力,仍然是我国防 控结核病的优先重点领域。 2.推行快速DST。及早确定耐药情况对于及时 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DST检查费 时费力,液体培养基试验通常需要几周时间,固体培 养基试验则要几个月,在这段时间,治疗只能凭经 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还可能会造成耐药的进一 步加重。 快速DST可分为表型DST和基因型DST,后者 往往更快,因为前者基于药物对细菌繁殖或新陈代 谢作用影响的检测,需要首先培养结核杆菌。 表型DST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分枝杆菌生长指 示管法(mycobaeterium growth indicator tube,MGIT), 显微镜观察药敏试验(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drug susceptibility,MODS),氧化还原指示剂比色法(col— orimetric redox indicator,CRI),盐还原酶测定 (nitrate reductase assay,NRA)。 MGIT是一种较早使用的技术,也是WHO推荐 的快速表型DST方法,其缺点是需时较长,平均需 时11天左右(最长可1个月) 。 MODS直接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核杆菌生 长,我国学者最新的荟萃分析显示,该方法对利福 平、异烟肼、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耐药诊 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7%,91.0%,95.8%, 94.7%和94.7%,平均需时8天左右 。 CRI是在培养基中加人结核菌生长后氧气减少 的指示剂,间接检测结核杆菌生长。其对利福平、异 烟肼、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耐药诊断的准 确率分别为98.4%,96.6%,96.7%,98.3%和 90%,耗时与MGIT相当 。 NRA是基于结核分枝杆菌将盐分解为亚 盐,然后经显色(红色)观察。在一个荟萃分析 中,NRA在对异烟阱和利福平耐药检测显示了较高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10月 第20卷第1O期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5 。最近的研究显示,NRA对检 1881 效或可能有效的药物(包括一种注射剂)以及吡嗪 测链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等二线药物耐药同样 有效 ’ 。 目前还有一种更快的表型DST测定方法,即基 酰胺;强化期应至少持续8个月,或痰培养转阴后4 个月;总疗程(初治)至少20个月,或痰培养转阴后 12个月 12]。对二线药物耐药发生率较低的地区, 可使用以下方案:8 Amk—Lfx—Pto-Cs—Z一(+H)/12 Lfx.Pto.Cs.Z.(+H),即8个月的强化期使用阿米卡 星+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吡嗪酰 于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的荧光分枝杆 菌噬菌体技术,可在3天内得到结果 。但其有 效性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基因型DST依赖于针对DNA变异的分子诊断 胺(+异烟肼),12个月的继续治疗期使用左氧氟沙 技术。我国目前主要采用WHO推荐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xpert MTB/RIF检测,使用实时定量PCR (rea1 time PCR)检测取自痰液中的结核杆菌有关利 福平耐受的相关DNA变异,主要用于疑似耐药病例 的初期诊断,特别适合于痰涂片阴性的患者。检测 仅需2 h,是目前最快的方法。另一种是链状探针检 测(1ine probe assays,LPAs),该检测不仅能检测利 福平,而且能同时检测异烟肼,适合于涂片阳性的痰 标本或通过传统方法分离得来的结核杆菌的检查, 需时24—48 h 。 还有许多基于分子诊断技术的DST方法和试 剂正在使用和研发中,比如:环介导等温扩增法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ifcation,LAMP), LATE.PCR,GeneXpe ̄XDR,Infiniti MTB等,但其均 未得到WHO的评估¨ 。 基于分子水平的基因型快速DST测试并不能 完全取代传统的细菌培养DST技术。细菌培养 DST对于监测耐药病例对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判 断是否对二线药物耐药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检 测氟喹诺酮类和二线注射类药物耐药的快速诊断试 剂已经上市,但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评 估,目前仅作为诊断广泛耐药的参考。 三、治疗方案进展 我国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并没有给出 耐药结核的标准治疗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参考的 是《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管理工作方案》H ,其推荐 的治疗方案为:6 Z.Am一(Km,Cm)一Lfx(Mfx).PAS (Cs,E)一Pto/18 Z—Lfx(Mfx)一PAS(Cs,E)一Pto,且p 6 个月的强化期使用吡嗪酰胺+阿米卡星(或卡那霉 素或卷曲霉素)+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对氨 基水杨酸(或环丝氨酸或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 18个月的继续治疗期使用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 (或莫西沙星)+对氨基水杨酸(或环丝氨酸或乙胺 丁醇)+丙硫异烟胺。 WHO最新建议为:强化期至少使用4种二线有 星+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吡嗪酰胺(+异烟 肼)。对二线药物耐药率较高的地区,可使用以下 方案:8 Cm—Lfx—Eto—Cs—PAS—Z/12 Lfx—Eto—Cs—PAS—Z, 即8个月的强化期使用卷曲霉素+左氧氟沙星+乙 硫异烟胺+环丝氨酸+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 12个月的继续治疗期使用左氧氟沙星+乙硫异烟 胺+环丝氨酸+对氨基水杨酸+吡嗪酰胺¨ 。 WHO还建议在异烟肼抵抗高流行性人群中,新 患者的继续治疗阶段添加乙胺丁醇,因为异烟肼抵 抗性结核患者罹患额外抗药性的风险大大增加。 采用传统DST方法的地区应按经验治疗方案启 动治疗。如果MDR的可能性高,建议采用MDR方案 与经验疗法相结合的方法,直到DST结果出来。 小 结 耐药结核使得结核更难以治愈,增加了死亡风 险,是目前结核防控的重点和难点。耐药结核的防 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快速的诊 断、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研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更 多的资金支持等。虽然2015的防控目标尚未完全 实现,但在2015年即将结束之际,WHO提出了新的 结核防控目标:到2035年结核死亡率与发生率与 2015年比分别下降95%和90%…。结核病的防控 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4[S].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s and reporting framework for tuberculosis-2013 revision[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 ization,2013. [3]Huang Z,Qin c,Du J,et a1.Evaluation ofthe microscopic obser. vation drug susceptibility assay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MDR—TB and XDR—TB in China:a por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J].J An. timicrob Chemother,2015 Feb;70(2):456—62. [4]Martin A1,Paasch F,Docx S,et a1.Muhicentre laboratory vali— dation of the colorimetric redox indicator(CRI)assay for the rapid 1882 床肺科杂志2015年1O月 第20卷第10期 uri M1,Jacobs WR Jr,Hatfull GF.Fluoromycobacteriopbages [8] Pifor rapidspeciic,and sfensitiv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detection of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XDR)Mycobacterium tu. berculosi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1 Apr;66(4):827— 33.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PLoS One,2009,4(3):e4870 [9] Rond6n L,Piuri M,Jacobs WR Jr,et a1.Evaluation of fluoromy. cobacteriophages orf detecting drug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 [5] Martin A,Panaiotov S,Portaels F,et a1.The nitrate reductase as— say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isoniazid and rifampicin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a systematic review nd metaa.analysis berculosis[J].J Clin Microbil,a2011,49(5):1838—42. [10]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国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o2):7—11 王宇.患者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管理工作方案[M].北 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8. ld Health Organ[12] Worization.Companion handbook to the WHO guidelines for the programmatic management of drug—resistant tu- [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8 Jul;62(1):56—64. [6] Martin A,Imperiale B,Ravolonandriana P,et a1.Prospective multicentre evaluation of the direct nitrate reductase assay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J].J An— timicrob Chemother,2014,69(2):44l一4. mperiale BR,Morcillo NS,Palomino JC,et a1.Predictive value [7] Iof direct nitrate reduetase assay and its clinical performance in the bercufosis[s].Geneva:wod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 detection of multi-nd exta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J].J Med Microbiol,2014,63(Pt 4):522—7. p 、9 [收稿13期:2015—04—09】 ≯ (上接第1875页) 社,2008:273—275. 分析结果显示不同PES1分级的患者的生存时间的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PES!评分对 APE患者的预后评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针对PE— s1分级的各级病人的住院期间死亡率和1个月死 亡率,可以发现住院期间死亡率、1个月死亡率随着 PES1分级的增加而增加。这也说明PESI评分可以 反应患者的病情,分级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其生存 时间相对较短,预后也较差。 [3] Aujesky D,Jim6nez D,Mor MK,et a1.Weekend vel ̄us weekday admission and mortality afte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Cir- culation,2009,1 19:962—968.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 [5] Stein PD,Beemath A,Olson RE.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pul— monary embolism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hospitalized pa— tients[J].Am J Cardiol,2005,95(12):1525—1526. [6]TapsonVF.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pul- monary embolism[J].FIO00 Med Rep,2012,4:9. [7] Kroeger K,Moerchel C,Moysidis T,et al,Incidence rate of pulmo— nary embolism in Germany:data from the federal statistical ofifce APE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表现,临床 以呼吸困难、胸痛、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加快等表现 为主,典型三联征出现较少,在临床诊断中不可将三 联征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Wells评分对病人的预 后作用不明显,PESI评分可以较好的区分不同分级 的患者生存时间以及预后。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只在本院展开,存在 样本量偏小的问题,同时由于收集病历资料时间跨 [J].J Thromb Thrombolysis,2010,29(3):349—353. [8]Yuanhua Y,Liong rL,Zhenguo z,et a1.Pulmonary Embolism Inci— dence and Fatality Trends in Chinese Hospitals from 1997 to 2008: A Muhicenter Registration Study【J].PLoS One,2011,6(11): e26861. [9] 周晓宇,倪松石,贲素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23例危险因素 分析[J].交通医学,2013,06:650—651. [1O]罗时俊.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中国医药指 南,2014,(6):139—139,140. 度大,部分患者病例存在缺失,同时较多病历未记载 脑钠肽、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等指标,因 此在有限的资料情况下无法分析上述因素对患者预 后评估的指导意义,而且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 定程度的偏倚,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及时收集上述 指标,扩大样本量,已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 在APE病人的评估和管理过程中,预后信息可 以帮助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因此,在临床中可根据 [11]杨桂美,熊新发,夏志伟,等.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治分 析及相关体会[J].医学信息,2014,(18):452—452. [12]Miniati M,Cenci C,Monti S,et a1.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survey of 800 caces[J].PLoS One,2012,7 (2):e30891. [13]Soares TH,de Bastos M,de Carvalho BV,et 1 Praognostic value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and the pul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13,24(1):64—7O. PESI评分及分级确定患者的进一步救治措施。 参考文献 [1]Rosenson J.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N Engl J Med,2010, 363(20):1973—1975. [14]王建国,朱力.三种肺急性栓塞评分预测价值比较分析[J].中 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4):322—324. [15]Zhou XY,Ben SQ,Chen HL,et a1.The prognostic value ofpulmo— 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 meta— analysis[J].Respir Res,2012,13:111. 『2]王辰,陆慰萱,张中和,等.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收稿日期:2015—02—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