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国产胶囊内镜系统 包括一次性胶囊内镜、OMOM数据记录仪、OMOM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冲电器。
1.3 操作方法 (1)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图。(2)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3)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建立受检者信息档案,下载所使用胶囊的序列号及通道号,核对图像记录仪资料。(4)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E灯应同步闪烁,操作者手持胶囊在影像工作站的实时监视界面,可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5)将胶囊放入口中,在实时监视功能中可观看到口腔内的图像。(6)用一杯水送服胶囊。(7)根据需要调整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8)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后医生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9)8 h后,当图像记录仪ACE指示灯停止闪烁10 min后,结束检查,关闭记录仪,交还给医生。(10)打开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 护理
2.1 检查前护理
2.1.1 详细查看和询问病史,正确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 胶囊内镜检查属于无创性侵入性检查方法,胶囊吞入后是借助消化道的蠕动在全消化道内移动,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其他传统检查提示小肠影像学异常;慢性腹痛、疑是小肠器质性疾病所致者;慢性腹泻;了解克罗恩病及乳糜泻的累及范围;观察小肠手术吻合口情况;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等。所有妨碍胶囊正常通过的消化道病症都是使用胶囊的禁忌证。如消化道梗阻或假性梗阻为胶囊内镜检查的绝对禁忌证,消化道运动障碍(如严重胃瘫痪),怀孕,
已经或可疑的狭窄和瘘,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其他医用电子装置的患者,有大的憩室或较多憩室、Zenker憩室、广泛克罗恩病,先前有过盆腔或腹腔手术的患者为胶囊相对禁忌证[4]。
2.1.2 心理护理 胶囊内镜是一个新的消化道检查手段,患者对检查方面知识缺乏,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因此在检查前需详细告诉患者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检查步骤、检查过程及方法。介绍中要注意强调胶囊内镜检查的简便、安全、无创和无痛的优点,另外国产胶囊内镜还有一个优点是吞服后直接连接判断是否进入胃内还是否到达小肠内。但同时也要向患者说明胶囊内镜的不足,如不能进行小肠的病理活检,更无法进行镜下介入治疗如电凝、喷药等,对食管、胃、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等。如果胃肠道有潜在的狭窄和(或)憩室,有造成肠梗阻或胶囊掉入憩室内不能排出的可能需手术解除梗阻,并取出胶囊。使患者充分了解并以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检查顺利进行。
2.1.3 检查费用和签订知情同意书 胶囊内镜检查为自费项目,不列入医疗保险范围,给患者充分的选择,在其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此项检查。如果患者同意进行检查并知情同意选择,就请其签订知情同意书[1]。
2.1.4 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检查前一天进食半流质并予20∶00后口服泻药清洁肠道(常用恒康正清2盒加水至2 000 ml于2~3 h内服完),检查前禁食10~12 h,4 h禁饮水,检查前2 h内不能服任何药物。对于行走不便或高龄老人还有小孩,要通知其家属在检查当日陪同且协助日常生活,避免摔倒、碰撞记录仪。
2.1.5 检查前用药 为减少气泡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吞服胶囊内镜前30 min服用祛泡剂(常用柏西15 ml,规格30 ml/瓶)。
2.2 检查中的护理
2.2.1 吞服“胶囊”前的提示 操作人员将接收记录仪系好在患者腹部后,检查患者的吞咽情况,确保无异常。再提示患者,“胶囊”一旦启封即开始工作,要尽快吞服,不可咬嚼,嘱吞咽时动作要放慢以免误吸、呛咳。如吞服不成功勿吐出到地上,以免打碎胶囊[1]。
2.2.2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期间不要随意移动背包、电线、记录仪开关等。嘱患者每15 min查看记录仪顶部的指示灯是否闪烁,如停止闪动及时记录下停止的时间并通知护士和医生。在检查开始后2 h方可饮水,4 h后可吃少量简餐(如面条、蛋糕、面包等),检查全部结束后,即可正常饮食。从服用胶囊内镜到排出前,应避免患者接近任何强力电磁源区域,如MRI或无线发射台[3]。特别强调胶囊内镜未被确认排出期间,决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另外,若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在胶囊内镜检查期间还要注意观察解大便时是否排出胶囊。
2.3 检查后的护理 胶囊内镜排出后或吞服胶囊8 h后,告诉患者应返回内镜室拆卸记录装置。胶囊为一次性,不能回收,排便中注意便中有无胶囊。
3 讨论
人体小肠长约5~7 m,由于长度大,反复折叠,普通肠镜和胃镜等最多只能检查到小肠两端几十厘米处,大部分小肠成为医学检查的“盲区”。胶囊内镜是内镜,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数码相机”,犹如一粒普通的药物胶囊,外表光滑,是一种对小肠异常与疾病有较高价值的诊断工具,是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胶囊为一次性使用,没有交叉感染和过敏风险。我科对315例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有3
例患者胶囊未排出,其中1例患者临床疑诊小肠肿瘤,为避免胶囊内镜引发小肠梗阻,在手术切除小肠肿瘤前,给患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发现胶囊内镜被滞留于肿瘤狭窄处,后在手术时将胶囊内镜一并取出。另2例为小肠多发溃疡伴狭窄(克罗恩病考虑),其中1例经治疗2周后排出,另1例3个月内未排出,患者无腹痛、腹胀等不适,仍在随访中。因此,我们认为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是内镜技术的有效补充并终将逐步成为消化内镜检查的主流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间行胶囊内镜检查共315例,男216例,女99例,平均年龄(49±16.6)岁。
1.2 国产胶囊内镜系统 包括一次性胶囊内镜、OMOM数据记录仪、OMOM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冲电器。
1.3 操作方法 (1)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图。(2)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3)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建立受检者信息档案,下载所使用胶囊的序列号及通道号,核对图像记录仪资料。(4)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E灯应同步闪烁,操作者手持胶囊在影像工作站的实时监视界面,可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5)将胶囊放入口中,在实时监视功能中可观看到口腔内的图像。(6)用一杯水送服胶囊。(7)根据需要调整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8)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后医生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9)8 h后,当图像记录仪ACE指示灯停止闪烁10 min后,结束检查,关闭记录仪,交还给医生。(10)打开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
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 护理
2.1 检查前护理
2.1.1 详细查看和询问病史,正确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 胶囊内镜检查属于无创性侵入性检查方法,胶囊吞入后是借助消化道的蠕动在全消化道内移动,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其他传统检查提示小肠影像学异常;慢性腹痛、疑是小肠器质性疾病所致者;慢性腹泻;了解克罗恩病及乳糜泻的累及范围;观察小肠手术吻合口情况;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等。所有妨碍胶囊正常通过的消化道病症都是使用胶囊的禁忌证。如消化道梗阻或假性梗阻为胶囊内镜检查的绝对禁忌证,消化道运动障碍(如严重胃瘫痪),怀孕,已经或可疑的狭窄和瘘,安装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或其他医用电子装置的患者,有大的憩室或较多憩室、Zenker憩室、广泛克罗恩病,先前有过盆腔或腹腔手术的患者为胶囊相对禁忌证[4]。
2.1.2 心理护理 胶囊内镜是一个新的消化道检查手段,患者对检查方面知识缺乏,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因此在检查前需详细告诉患者胶囊内镜的工作原理、检查步骤、检查过程及方法。介绍中要注意强调胶囊内镜检查的简便、安全、无创和无痛的优点,另外国产胶囊内镜还有一个优点是吞服后直接连接判断是否进入胃内还是否到达小肠内。但同时也要向患者说明胶囊内镜的不足,如不能进行小肠的病理活检,更无法进行镜下介入治疗如电凝、喷药等,对食管、胃、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等。如果胃肠道有潜在的狭窄和(或)憩室,有造成肠梗阻或胶囊掉入憩室内不能排出的可能需手术解除梗阻,并取出胶囊。使患者充分了解并以消除不良情绪,配合检查顺利进行。
2.1.3 检查费用和签订知情同意书 胶囊内镜检查为自费项目,不列入医疗保险范围,给患者充分的选择,在其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此项检查。如果患者同意进行检查并知情同意选择,就请其签订知情同意书[1]。
2.1.4 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检查前一天进食半流质并予20∶00后口服泻药清洁肠道(常用恒康正清2盒加水至2 000 ml于2~3 h内服完),检查前禁食10~12 h,4 h禁饮水,检查前2 h内不能服任何药物。对于行走不便或高龄老人还有小孩,要通知其家属在检查当日陪同且协助日常生活,避免摔倒、碰撞记录仪。
2.1.5 检查前用药 为减少气泡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吞服胶囊内镜前30 min服用祛泡剂(常用柏西15 ml,规格30 ml/瓶)。
2.2 检查中的护理
2.2.1 吞服“胶囊”前的提示 操作人员将接收记录仪系好在患者腹部后,检查患者的吞咽情况,确保无异常。再提示患者,“胶囊”一旦启封即开始工作,要尽快吞服,不可咬嚼,嘱吞咽时动作要放慢以免误吸、呛咳。如吞服不成功勿吐出到地上,以免打碎胶囊[1]。
2.2.2 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可以自由活动,期间不要随意移动背包、电线、记录仪开关等。嘱患者每15 min查看记录仪顶部的指示灯是否闪烁,如停止闪动及时记录下停止的时间并通知护士和医生。在检查开始后2 h方可饮水,4 h后可吃少量简餐(如面条、蛋糕、面包等),检查全部结束后,即可正常饮食。从服用胶囊内镜到排出前,应避免患者接近任何强力电磁源区域,如MRI或无线发射台[3]。特别强调胶囊内镜未被确认排出期间,决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另外,若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
即告知医护人员。在胶囊内镜检查期间还要注意观察解大便时是否排出胶囊。
2.3 检查后的护理 胶囊内镜排出后或吞服胶囊8 h后,告诉患者应返回内镜室拆卸记录装置。胶囊为一次性,不能回收,排便中注意便中有无胶囊。
3 讨论
人体小肠长约5~7 m,由于长度大,反复折叠,普通肠镜和胃镜等最多只能检查到小肠两端几十厘米处,大部分小肠成为医学检查的“盲区”。胶囊内镜是内镜,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数码相机”,犹如一粒普通的药物胶囊,外表光滑,是一种对小肠异常与疾病有较高价值的诊断工具,是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胶囊为一次性使用,没有交叉感染和过敏风险。我科对315例疑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有3例患者胶囊未排出,其中1例患者临床疑诊小肠肿瘤,为避免胶囊内镜引发小肠梗阻,在手术切除小肠肿瘤前,给患者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发现胶囊内镜被滞留于肿瘤狭窄处,后在手术时将胶囊内镜一并取出。另2例为小肠多发溃疡伴狭窄(克罗恩病考虑),其中1例经治疗2周后排出,另1例3个月内未排出,患者无腹痛、腹胀等不适,仍在随访中。因此,我们认为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是内镜技术的有效补充并终将逐步成为消化内镜检查的主流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5例中,男57例、女78例,年龄14~84岁、平均54.0岁。均为消化道出血或腹痛、腹泻的患者,经胃镜和肠镜检查不能解释症状。肠道梗阻、狭窄或有瘘管者禁忌做该
检查。
1.2 检查方法
将记录仪、电池分别装入腰带的固定位置,在患者腹部的不同位置贴好电极,为患者系好腰带,连接好传感器。取出胶囊放在患者腹部,观察数据记录仪的指示灯,若指示灯2次/s的速度闪亮,证明胶囊性能正常。嘱患者吞下胶囊内镜,凭借消化道蠕动功能将胶囊内镜不断向前推进,能对直径<0.1 mm的目标进行自动摄影,每秒2帧图像,视角为(125.0±15.0)°,检查持续时间6~8 h,可摄出近6万幅图像,图像数据可通过接收器天线传送至数据记录仪。检查结束后即将数据记录仪中的信息下载到工作站,通过工作站图像处理软件阅图。
1.3 结果
135例中,一次顺利完成检查132例(97.8%);检查阳性病例97例(73.5%),其中查出小肠血管畸形39例,肠道肿瘤23例,小肠克罗恩氏病12例,非特异性肠炎6例,溃疡病5例,糜烂性胃炎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钩虫病2例,异位胰腺1例。有3例检查失败(2.2%),其中1例18岁女性患者因十二指肠球部充血水肿,胶囊内镜下行受阻;2例胃轻瘫老年患者,胶囊内镜在胃内潴留,行第2次检查时先用胃镜将胶囊内镜送至十二指肠获得检查成功。
2 护理
2.1 检查前护理
2.1.1 肠道准备:嘱患者检查前3 d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以免钡剂残留在肠道内影响检查效果。检查前1 d进无渣饮食,晚餐进流质,检查前12 h禁食,检查前日14:00嘱患者喝20%甘露醇250 ml导泻;20:00加服福松50 mg,以减少肠道内液体和气体。
2.1.2 心理护理: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新的内镜检查方法,患者缺乏了解,且检查价格昂贵,患者担心检查过程不顺利或检查不出疾病原因。故向患者讲解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简述操作过程,说明仪器性能。但必须告诉患者该检查也有可能出现意外而失败,让其有思想准备,本组2例患者因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而失败,需进行第2次检查。让患者知道胶囊内镜的病变检出率在目前小肠疾病检查方法中其阳性率较高,检查过程无不适,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其信心。
2.1.3 物品准备:检查前准备好物品,如电池充电,数据记录仪初始化,检查用胶囊内镜及电极品质好等。
2.1.4 患者准备:嘱患者检查前24 h禁烟,以免咳嗽影响检查。男性检查前剃除腹部脐上下15 cm范围体毛。以免影响传感效果及检查结束后阵列传感器粘贴体毛引起不适。检查前嘱患者着装宽松,以两件套上衣为佳,以利于穿戴记录仪腰带。
2.2 检查中护理
患者在吞服胶囊内镜后,观察如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要立即通知医生。本组发生3例低血糖反应,经静脉输入葡萄糖液体后好转。为保证最佳图像摄影效果,嘱患者吞服胶囊内镜2 h后进水,4 h后进少量简餐,因此时胶囊内镜已到达小肠的一定位置,少量进食不会影响检查效果。部分患者希望胶囊内镜在胃内停留较长时间,嘱患者吞服后
行左侧卧位1 h,平躺1 h,可使其通过时间延长至2 h左右。若吞服胶囊内镜后随意活动其通过胃时间平均为28 min;通过小肠时间平均为4.37 h。检查全过程,患者不得接近任何强磁场,如核磁共震、业余无线电台等。可进行日常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弯腰、屈体及移动腰带,切勿撞击腰带上的数据记录仪,避免影响检查效果。观察记录仪指示灯是否每秒闪2次,若指示灯频率下降至4 s闪1次,提示胶囊电力用完,检查结束。
2.3 检查后护理
嘱患者观察胶囊排出情况,胶囊排出前勿接近强电磁源区域,勿做核磁共振等检查。一般胶囊内镜在胃肠道内8~27 h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属一次性用品),若72 h后不能确定是否还在体内,必要时可行X线检查证实。
3 小结
胶囊内镜检查为目前最新的先进的内镜检查方法,患者接受检查时只需吞入11 mm×27 mm的胶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数码摄像机,凭借消化道蠕动功能将胶囊内镜不断向前推进,无需插入内镜,也无需充气。操作简便、无创伤,为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危险,患者几乎无痛苦,检查中患者可照常活动。胶囊内镜通过胃肠道时特别是通过小肠时有高质量的图像供诊断、分析作参考。检查前充分评估患者,排除禁忌证,是保证检查成功的基础;良好的肠道准备是保证检查成功、提高检出率的必要条件。胶囊内镜检查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不能活检、不能行内镜下治疗。胶囊内镜检查作为一项新技术,今后还应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检查程序和护理措施,以取得更好的检查效果。
胶囊内镜通过让患者吞服一粒小型的GivenLmagingM2A胶囊(2.5 cm×1.2 cm×1.0 cm),它随着消化道蠕动进入体内,其所拍摄的图像将传递到阵列分布在腰部的传感器
中,传感器与Given Data Recorder数据记录仪连接,数据记录仪则挂在患者的腰部并保存数据信号。检查持续时间为6~8 h,可摄出近6万幅图像,检查结束后即将数据记录仪中的信息下载到工作站,经过工作站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后阅图。我院在2004年9月~2005年2月为26例患者做胶囊内镜检查,现将检查前后的护理和检查中的配合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6~76岁,平均46岁。因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消瘦、腹痛、腹泻等症状,经胃镜、肠镜、小肠造影等检查未能明确诊断。26例检查结果为:5例为克罗恩病,2例为空肠溃疡,6例为小肠炎症,4例为小肠血管畸形,5例为肠道肿瘤,其余4例未见明显异常。
2 护理
2.1 检查前护理
2.1.1 肠道准备 嘱患者检查前2天勿做钡餐或钡灌肠检查,以免钡剂残留影响检查结果。检查前一天进无渣饮食,晚餐进医生所规定量的流质。晚10点后至检查前禁食,检查当日4∶00嘱患者将2盒恒康正清加至2000 ml温水,首次口服500 ml,以后每隔10 min服200~300 ml,1 h内服完。
2.1.2 心理护理 胶囊内镜是一种新型检查方法,患者缺乏了解,且费用昂贵,患者往往当心检查过程不顺利和检查不出疾病原因。这就要求护士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向患者讲清胶囊内镜的构造和应用原理、检查步骤、安全可靠性及检查目的和配合方法。争取赢得患者的信任。有必要时行使用现身说法,让已接受检查的患者讲述其切身体会,以消
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最终取得积极配合检查。
2.1.3 患者准备 嘱患者检查前24 h禁烟,以免咳嗽影响检查。男性患者检查前一天剃去腹部脐上下15 cm范围体毛,以免影响传感效果及检查结束后阵列传感器黏贴体毛引起不适。患者应着装宽松,以两件套上衣为佳,以利于穿戴记录仪腰带。此外充分评估患者,若有以下情况不适合检查:肠梗阻患者,因为胶囊有无法顺利通过的危险;还有就是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因为心脏起搏器会干扰胶囊内镜正常工作。
2.1.4 物品准备 检查前准备好物品,如电池充电、数据记录仪初始化,检查腰带、胶囊内镜及电池质量等。
2.1.5 谈话与签字 与患者谈话,告诉其极少机会引起肠道阻塞、腹痛等情况,与患者签知情同意书。并将阵列传感器通过黏性衬垫固定在腹部,并与数据记录仪连接,记录仪挂在腰部腰带上,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下M2A胶囊。
2.2 检查中配合护理 (1)患者在吞服胶囊内镜2 h后可进水,4 h进少量简餐,如面包、面条等,并告知患者需等检查全部结束后方可恢复进食。观察患者如有腹痛、恶心、呕吐或低血糖反应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予以处理。本组均顺利完成检查。(2)部分患者已做过胃镜检查,希望增加胃动力,使胶囊内镜能尽快通过胃部,争取胶囊内镜有更充分的时间在小肠内。应通知医生,遵医嘱在吞服胶囊内镜后立即予胃复安10 mg肌注,本组有12例患者肌注胃复安,通过同步视频观察,胶囊内镜通过胃部时间缩短至10~15 min左右。若吞服胶囊内镜后随意活动其平均通过胃部时间为28 min。(3)胶囊内镜检查期间,患者可日常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屈体、弯腰及移动腰带,切勿撞击腰带上的数据记录仪。避免受外力的干扰。不能接近任何电磁波区域,如MRI或业余电台,在亟少情况下因电磁波干扰而使某些图像丢失,从而造成需要重新检查,在这种情况
下,医生将建议留院观察以符合胶囊检查期间的要求,从而避免同样问题再发生。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此种情况。(4)检查期间还需每15 min观察一次记录仪上的绿/蓝指示灯,如闪烁变慢或停止,则立即通知医生,并记录当时的时间,同时也需记录进食、饮水及有不正常感觉的时间,一起交给医生,检查结束。
2.3 检查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1)胶囊内镜工作8 h后可由医生拆除设备,如患者是自行解下设备归还,还应详细地指导其先将阵列传感器和数据记录仪的连接分开,再取下记录仪腰带(连带数据记录仪和电池包),然后将数据记录仪和电池包分开,最后将数据记录仪和电池包放至安全的地方,注意取下传感器时不可拉扯其头部,而是分别从传感器粘性垫片的无粘性小耳开始剥离,取下后和其他设备放在一起。(2)在持放、运送、自行拆除所有设备时要避免冲击、震动或阳光照射,否则会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本组自行拆包5例,无上述情况发生。(3)嘱患者观察胶囊内镜排出情况,强调胶囊排出前切勿接近强电磁区域,勿做MRI检查。一般胶囊内镜在胃肠道内8~27 h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若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腹痛、呕吐等肠道梗阻症状或检查后72 h仍不能确定胶囊内镜是否还在体内,应及时联系医师,必要时行X线检查。本组无此情况发生。
3 小结
胶囊内镜是第4代内镜,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数码相机”,犹如一粒普通的药物胶囊,外表光滑,通过胃肠道时特别是通过小肠时仍有高质量的图像供诊断、分析作参考。其对整个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的内镜检查,尤其对小肠部位的病变 [1]。胶囊内镜检查是目前最先进的内镜检查方法,无需插入内镜,也无需充气。操作简便、无创伤,为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危险。患者几乎无痛苦,检查中可照常活动。这点在越来越多重视人性化服务的时代显的至关重要。此外,充分评估患者,排除禁忌证是保证检查顺利进行的基础。良好的肠道准备和心理护理是检查成功的必要条件。胶囊内镜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不能活检、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胶囊内镜作为一项新技术,还有待于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检查程序和完善护理措施,以取得更好的检查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