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学类文本阅读《后生可畏》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后生可畏》阅读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后生可畏 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①一个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道。“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听说常远回来继续考律师,“我”对这个年轻人有所改观,所以为他求情,希望李信律师能帮助他。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有很深的的矛盾。

D.本文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刻画出了常远这样一位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的新时代的青年形象。 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一个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2)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6.分析小说中“我”和“老李”的作用。(6分)

阅读答案: 4.B

分析: A选项“对这个年轻人有所改观,所以为他求情,希望李信律师能帮助他”错误,并非想为常远求情;C选项“父子关系紧张有很深矛盾”错误,无中生有;D选项“先扬后抑”错误,应该是先抑后扬。

5.(1)运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常远看书备考时的心不在焉,为下文“我”和老李对年轻人的感慨作铺垫。 (3分)

(2)“熟悉”是因为我对之前的常远很了解,不务正业,不愿做律师。而如今他成了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律师,让我感到“陌生”。表现了我对常远前后变化巨大的吃惊。(3分) 6. ①“我”和老李的对话构成了小说的基本框架。先写我们“上辈人”对常远的不满,再写对他的佩服,先抑后扬,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②通过“我”和老李的叙述侧面描写了常远这个有个性、敢于担当的人物形象,真实可

信,给人以宽广的想象空间。

③通过“我”和老李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要正确看待年轻人这一主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