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初探
作者:赵天山
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10期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现状;成因;价值;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86—01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集格律美、意境美、辞采美和含蓄美为一身。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方法,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将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丰富发展。诗词吟诵,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因此,我们呼唤吟诵回归语文课堂! 一、我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有70首古诗词需要小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词都是流传已久的名篇,对于小学生来说,做到耳熟能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其文化修养。那么,当前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笔者针对我校四、五、六年级共126名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现状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及分析如下:1.在“你愿意多接触古诗词吗”一题的选项中,选择“乐意”的占23.8%,“愿意”的占 63.5%,“一般”的占11.9%,“不愿意”的占0.8%。2.在“你现在已能背诵多少首古诗词了”一题的选项中,选择“10首以下”的占31%,“10-20首”的占46.8%,“20-40首”的占15.1%,“40首以上”的占7.1%。由此可见,在四、五、六年级学生中,有一半多一点的学生对学习古诗词还是很有兴趣的。但其积累的古诗词篇数,还大都只能达到20篇左右,离新课标推荐阅读和积累的70-80篇的数量,差距甚大。
导致古诗词教学效率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1.古诗词本身的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深奥,如果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引领,小学生将难以阅读;2.现代课程设置中古诗词还有欠缺,小学生大量学习古诗词受到一定的;3.我们在古诗词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教学效率得不到保障。
二、吟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吟诵能更好地理解汉语古诗文的意蕴。古人的心态、情感、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接近,最能体会。吟诵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诵里,已经包含了句读、格律、结构、修辞等一系列的知识,有意识地探究,可寓教于乐。吟诵是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吟诵,包含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无处不渗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古诗词吟诵教学技巧
徐健顺老师总结出了吟诵的基本规则:平长仄短,多调回环,依字行腔,文读语音,腔音唱法,自成曲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吟诵中涉及到的平仄、押韵等诗词格律知识。
1. 吟诵节奏的把握。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李白《蜀道难》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该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一般而言,汉字以一个字为一个音节,但诗句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两两组合形成停顿。 四言两顿,音步为“二/二”,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五言一般三顿,音步为“二/一/二”,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二/二/一”,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亦可两顿,音步为“二/三”,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四顿,音步为“二/二/二/一”,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 倡导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吟诵。字正腔圆是对吟唱的基本要求。无论是用普通话,还是用地方方言吟唱,都要求吐字清晰,发音明晰。古诗词极其讲究对仗押韵,我们在吟诵时更要注意吐字发音,清楚地表达诗中之意。举柳宗元《江雪》为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五绝,描绘了皑皑雪地,寂静无声,只有一位老翁独坐于江面垂钓的情景。吟诵时不必太大声,用沉静、舒缓的声音表现诗中的场景。“鸟”“人”“独”字稍加强调,音色中有强弱、急缓的对比,随着最后“寒江雪”三字的咏出,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一位宁静超脱、孤独而又高傲的老翁形象跃然于眼前。
在吟诵时,行腔要保证母音位置的准确,要先酝酿好再吐字,无论音调如何,在未唱完时不可失掉状态,口腔位置要保持不变,这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