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年级下册思维训练教案

二年级下册思维训练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落 实 课 时 计 划 体 现 学 讲 精 神 优 先 教 学 过 程 提 高 教 学 效 率

电子备课手册

学科: 思 维 训 练 年级: 二年级 教师:

铜山区大彭镇

2017.02

学期教学计划

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难点 学 生 基 本 情 况 分 重点: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们班有学生47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能力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能力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能力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有漏洞。 析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改 进 措 施 课时安排 课题 加法速算 错中求解 推理游戏 “同样多”问题 趣味数阵 逆向思考 倍数问题一 倍数问题二 倍数问题三 分段问题 课时 1 1 1 1 1 1 1 1 1 1 周次 1 3 5 7 9 11 13 15 备注 铜山区大彭镇X井小学思维训练备课 教学内容 加法速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一些数合并起来,而合并后的大小与合并的顺序没有关系,利用加法的这个特点,可以使一些加法计算变得比较简单。 2.让学生知道遇到加法中可以简算的尽量使用简便算法,使计算又快又对。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解决加法中的简算问题。 难点:能根据题目中具体的数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主备 一、基础训练 下面一组题,其中的数很大,怎样使加法计算变得比较简单些呢? 计算 (1) 36+87+ (2) 99+36+101 引导学生观察题中的数: 由于题目中有两个数恰好互补,和能凑成整十、整百,可以先将它们加起来,我们可以很快算出结果。 (1)36+87+=(36+)+87=100+87=187 (2) 99+36+101= (99+101)+36=236 练习: 计算:(1)18+28+72 (2)87+15+13 (3)24+45+76+35 (4)43+56+17+24 二、拓展提高。 1、计算 65+28+79 28很接近30,只差2;79很接近80,只差1,可以把65拆成62+2+1,把拆出来的2和1分别与28和79相加。 所以 65+28+79=62+(28+2)+(79+1) =62+30+80=62+110=172 试一试、算一算。 (1)9+98+97+6 (2)37+15+42 2、 计算97+87+77+67+57+47+37+27+17 讨论:怎样算更快?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9个加数个位上的数都是7,可以把这9个7相加变成7×9;再把剩下的整十数适当合并。 97+87+77+67+57+47+37+27+17 =9×7+(90+10)+(80+20)+(70+30)+(60+40)+50 =63+100+100+100+100+50 =63+400+50 复备 教 学 过 程 =513 课堂练习: 1、计算: (1)29+29+29+29 (2)68+98+8 (2)102+99+101+98 (4)53+49+51+48+52+50 下面的题你有什么办法使计算更简便。 57+98 62+108 26 +7+48 1-2+3-4+5-6+7-8+9-10+11 四、总结 请学生说说学习的体会. 板 书 设 计 加法速算 怎样使加法计算变得比较简单些呢? (1) 36+87+ (2) 99+36+101 (1)36+87+=(36+)+87=100+87=187 (2) 99+36+101= (99+101)+36=236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错中求解 1.让学生知道计算时常会遇到将算式中的数字或运算符号看错的情况,能根据出错的原因推算出正确的结果。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找出错误并解决问题。 难点:根据题中数学信息逆向思维。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主备 导入:同学们在计算时常会遇到将算式中的数字或运算符号看错的情况,那么你能不能根据出错的原因推算出正确的结果呢? 一、基础训练 一道加法算式,小青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成了7,结果和是46,你知道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吗? 想一想: 把加数个位上的2看成了7,就多加了( ),和也会多( )。 这样想: 只要从错误的和46中减去多加的5,就是正确的答案。46-5=41,所以正确的和应该是41。 列式为:46-(7-2)=41 小练习: (1)一道加法算式,小云把其中一个加数的十位上的6看成了8,结果和是95,你知道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吗? (2)一道加法算式,小亮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5看成了2,结果和是57,你知道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吗? 二、拓展提高。 拓展1、 小军在计算一道减法计算题时,错把减数个位上的7看成了9,这样算得的差是35,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思考: 复备 教 学 过 程 减数个位上的7看成了9,该怎么办? (那就多减了9-7=2,多减了差就会减少。) 就要把错误的差35加上多减的2,35+2=37,所以正确的差应该是37。 列式为:35+(9-7)=37 练习: (1)小英做一道减法计算题时,错把减数十位上的1看成了6,这样算得的差是17,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2)有一道减法题,我把减数23错写成了32,算出的差是68,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拓展2、小丽做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5错写成了1,这样算得的差是2,正确的差是多少?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正确的差吗? 先想一想、填一填: 减数一定时,被减数越大,差越 ( ),被减数越小,差越( )。 小丽把被减数十位上的5错写成了1,就是将被减数减少了50-10=40,这样差也会减少40,正确的差应该把错误的差2加上减少的40,2+40=42,正确的差为42。 列式: 2+(50-10)=42 三、课堂练习 1.美美做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2错写成了8,这样算得的差是36,正确的差是多少? 2.小林做减法时,他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写成了5,这样算得的差是94,正确的差是多少? 3.一道加法算式,小月把其中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看成了2,结果和是60,你知道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吗? 4.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的2看作了4,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作9,结果计算的和为25,正确的和为多少? 5.小刚做减法计算题时,错把把被减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了3,减数十位上的7看成了2,这样算得的差是54,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6.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4看成6,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5,结果得到的差是52,正确的差是多少? 7.小明在计算乘法时,把一个因数8错当作3,得36,正确的积应是多少? 四、总结 请学生说说学习的体会。 错中求解 板 书 设 计 一道加法算式,小青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成了7,结果和是46,你知道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吗? 把加数个位上的2看成了7,就多加了( ),和也会多( ) 所以: 46-(7-2)=41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推理游戏 1.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常常要求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和推理,而不是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对事物的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难点:分析问题以及对事物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主备 复备 例1: 二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小林、小强和小丽取得了前三名,已知小强不是第一名,小林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那么第一、二、三名分别是谁? 生1:小朋友们,你们会推理吗? 生2:“小林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可以知道小林是第三名。 生3:根据“小强不是第一名”可以知道小强是第二名,那么小丽就是第一名。 小丽是第一名,小强是第二名,小林是第三名。 小试身手: 1.小文、小方、小红都带了一样玩具,分别是飞机、小船、小熊,小文说:“我带的不是飞机。”小红说:“我带的是小熊。”那么他们分别带的是什么玩具? 2.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分别参加跳远、跳高、铅球三项体育运动比赛。甲说:“我没参加铅球比赛。”乙说:“我没参加跳远比赛。”丙说:“我看见甲、乙分别参加了跳远和铅球比赛。”你能根据这三句话,猜出他们分别参加了哪一项比赛活动吗? 例2 小华说:“我比小芳大5岁” 。小芳说:“我比小刚小3岁” 。小刚说:“请给我们的岁数排个队”。 生1:根据小华说:“小华比小芳大5岁”,那么小芳比小华小5岁。又根据小芳说:“我比小刚小3岁”,那么小芳最小,小华比 教 学 过 程 小刚大2岁,所以按年龄从大到小排队为:小华、小刚、小芳。 生2:本题中小芳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小芳同时和另二个人进行了比较,可以通过比较知道另二个人的年龄大小,从而解决问题。 泉水叮咚 1 .桌上有4个球,黄球在白球的右边,红球在白球的左边,花球在红球的左边,请说出从左到右分别是什么球? 2.小丁、小王和小X三人跳远,小丁比小王近5厘米,小王比小X远8厘米,请你仔细想一想,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 例3 王帆、李昊、吴一凡三人中,有一人看了《地球奥秘》这部科技片。当老师问他们三个谁看了这部科技片时: 王帆说:“李昊看了。” 李昊说:“我没有看。” 吴一凡说:“我没有看。” 如果知道他们三人中有两人说了假话,有一人说的是真话,你能判断谁看了这部影片吗? 生1:我们可以这样想:假设是王帆看了这部影片,那么王帆说的是假话,李昊和吴一凡说的是真话,这样与三人中有两人说了假话、一人说了真话与题意不符,因而王帆没看这部影片。 生2:假设是李昊看了这部影片,那么王帆和吴一凡说了真话,李昊说了假话,这与两人说了假话、一人说了真话不符,因而李昊没看这部影片。 生3:假设吴一凡看了这部影片,那么王帆和吴一凡说了假话,只有李昊一人说了真话,因而我们可以断定是吴一凡看了这部影片。 思绪漂流 1.孤岛上住着说真话和和假话的两种人,说假话的人句句是假话,说真话的人句句是真话。有一天A、B、C三个人在一起交谈,有一段对话: A说:“B和C都说假话。” B说:“我没有说假话。” C说:“B在说假话。” 同学们,你知道他们三个人中有几个人在说假话? 小天使:你是怎样想的? 2.王、李、赵三名同学有一名在同学都不在的时候为班级做了件好事,事后老师问他们三人是谁做的好事。王说:“是赵。”赵说:“不是我。”李说:“不是我。”先知道他们3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你能判断做好事的是谁吗? 生:看谁想得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同样多”问题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主备 复备 例1 小明有16个贝壳,小明有16个贝壳。小明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人贝壳个数就会同样多? 生1:我们用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小明:○○○○○○○○○○○○○○○○○ 小红:○○○○○○○○○○○○○ 生2:画图真清楚 。 生3: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的贝壳比小红多4个,把多的4个平均分成两份,4÷2=2(个),每份2个,即小明给小红2个,两人贝壳数就同样多。 列式:16-12=4(个) 4÷2=2(个) 小试身手 ⒈ 小红有10枝铅笔,小明有6枝铅笔,小红给小明几枝铅笔,两人的铅笔枝数就会同样多? ⒉ 二(1)班第一队有28人,第二队有36人,怎样调整,两队人数同样多? ⒊ 甲筐比乙筐多10棵白菜,从甲筐拿几棵到乙筐,甲乙两筐的白菜棵数同样多? 例2 文文和飞飞各有一些画片,飞飞给文文3X后,两人画片同样多,原来飞飞比文文多几X? 教 学 过 程 生1:原来谁的画片多?多多少怎样算? 生2:根据题意,已知两人画片的移动数是3,“飞飞给文文3X”,要求两人画片的相差数,即原来飞飞比文文多几X,“相差数”是“移动数”的2倍。 生3:所以3×2=6(X),这就是两人相差的X数。 小天使: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泉水叮咚 1.小华给小强2枝铅笔,两人铅笔枝数同样多,原来小华比小强多几枝铅笔? 2.二(1)班有60名小朋友排两队做操,第一队调4人到第二队,两队人数同样多,原来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几人? 3.肖肖有8根小棒,肖肖给飞飞2根后两人小棒数一样多,飞飞原来有几根小棒? 例3 一个书架有两层。如果从上层取10本书到下层,上层还比下层多5本。原来上层比下层多几? 生1:真是有点复杂呦,还是自己画画图吧。 生2:哈哈,好好想一想,我很快就知道答案啦! 生3:若上层取10本到下层后,两层本数同样多,那么上层就比下层多10×2=20(本)。 生4:但题目已知上层取10本到下层后,还比下层多5本,说明上层原来比下层多10×2+5=25(本)。 思绪漂流 1.芳芳和南南有一些糖,芳芳给南南5块后,芳芳比南南还多2块。原来芳芳比南南多几块? 2.小林有一个两层的文具盒,上层比下层多4枝笔,如果下层拿一枝到上层,这时上层比下层多几枝? 3.甲借3本书给乙后,两人书的本数同样多,这时乙有12本书,问甲原来有几本书? 4.甲乙两堆萝卜,甲堆比乙堆多8个萝卜,如果甲堆拿5个给乙堆,这时哪堆萝卜多?多几个?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趣味数阵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主备 复备 例1 把7、8、15、16这四个数分别填入○内,使横线上三个数的和与竖线上两个数的和相等。 生1:题目给出四个数,要求填在横线三个○和竖线二个○里,和相等,横、竖线上有一个数是公共加数。 生2:可以这样想:四个数当中减去一个公共加数,剩下三个数,也就是横线上二个数、竖线上一个数。只要横线上这二个数的和等于竖线上的这个数就符合题目要求了。 生3:动动脑筋,我发现因为7+8=15,可以知道16是公共加数,7和8是横线上的数,15就是竖线上的数。 教 学 过 程 小试身手 (1)把5、6、7、8、9这五个数字分别填入左图○中,使每条个数的和都等于19。 (2)把11、12、14、15这四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中,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50。 10 3 (1) (2) 例2 把3,4,5,6,7这五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空格里,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5。 生1:每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5,3+4+5+6+7=25,而15×2=30,他们的差是5,而中间这个数加了二次,所以中间的数应该是5。 生2: 另4个数分别凑成二对,他们的和分别和10,可以可以填4+5+6和3+5+7。 (1)填数,(左图)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11。 (2)把3~8这6个数,填在下图中使得每行、每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为18。 例3 把1,2,3,4,5,7分别填入○里,使每一个大椭圆上的四个数之和等于13。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2个椭圆上的数分别加一次,总和应为26,其中1和另一个数加了二次,6 中间另一个圈内为3,左边和右边的和都是9,分别是2和7、4 和5。 思 绪漂流(1)把2,3,4,5,6,7,8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圆圈中,使两个正方形中四个数之和相等19。 (1) (2)将1,2,3,4,5,6这6个数分别填入下图中,使两个大圆上4个数的和都等于14。 (3)用数字1、3来填数,使正方形每边的和为7,四边的和为18。 (3) (4) (4)3、将2、3、5填入下图六个圆圈里,使每个三角形三个顶点上的数的和相等。 (5)将1、2、3、4、5、6、7、8这八个数填入下图的小圆圈里,使外圆四个数的和等于18,内圆四个数的和等于18,横行和竖行四个数的和也等于18。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逆向思考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主备 例1 二(1)班图书角有很多图书,借出40本后,还剩60本。二复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1)班图书角原来有多少本图书? 生1:40+60=100,就是我们要求。 生2:为什么用加法? 生3:画图看看 借出40本 剩下60本 ?本 生2:我明白了 小试身手 (1)妈妈买来桔子,吃掉15个后,还剩9个。妈妈买来多少个桔子? (2)商店有大米1200千克,卖出一些后还剩300千克,卖出的比剩下的多多少千克? 例2 二(2)班小图书箱第一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第2天又借出14本,还剩16本。小图书箱原有图书多少本? 生1:经过两天借出图书,小图书最后还剩16本书。由此可以往前推算:第2天没借出14本前(也就是第1天借出图书后),应有(14+16=30)本书。 生2:再根据“第1天借出了存书的一半”,可推算出这30本书也就是第1天借出后的另一半,即相当于第1天借出的本数。这样,小图书箱原有的图书本数可求得。 生3:第1天借书后还剩的本数:14+16=30(本) 原有图书的本数:30×2=60(本) 综合算式:(14+16)×2=60(本) 泉水叮咚 (1)小红有压岁钱若干元,买文具用去一半,买书本又用去了24元,还剩26元,小红原有压岁钱多少元? (2)水果店有苹果若干千克,第一天卖出一半,第二天又卖出42千克还剩36千克,水果店原有苹果多少千克? 例3 甲、乙、丙三个中队,共有图书60册,如果甲中队给乙中队4册,乙中队给丙中队10册,那么三个中队的图书册数相等。原来甲中队有图书多少册? 生:最后“三个中队的图书册数相等”,所以他们都有60÷3=20(本) 生2:我们把“乙中队给丙中队10册”还原,得到丙有10本,乙那时有30本,把“甲中队给乙中队4册”还原,又得到乙有26本,甲有24本,所以原来甲中队有图书24册。 思绪漂流 (1)甲乙丙三组共有图书12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4本后又送给了丙组7本,结果三个组所有图书刚好相等。甲乙丙三个组原有图书多少本? (2)小明、小X、小李共有游戏卡片99X,如果小明给小X10X,小X给小李7X,那么大家手中的卡片正好相等,小明、小X、小李原来各有游戏卡片多少X?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倍数问题一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主备 复备 例1 火车每小时行85千米,是自行车每小时所行路程的5倍,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天使:谁和谁比? 生1:火车的速度是个几倍数,而题目所要求的“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是个1倍数。 生2:用几倍数除以倍数就可以求出1倍数。 85÷5=17(千米) 小试身手 1、粮店运来35袋大米,是运来面粉的7倍,运来面粉多少袋? 2、学校有21个篮球,是足球的3倍,学校有足球多少个? 例2 小华有邮票54X,是小民邮票数的6倍,两人一共有邮票多少X? 生1:小民的邮票数是一倍数,而小华的邮票数是几倍数,要求两人一共有邮票多少X,必须先求小民邮票的X数。 生:小民有邮票多少X:54÷6=9(X), 两人一共有邮票多少X?54+9=63(X) 泉水叮咚 1.爸爸有书32本,是小明的8倍,两人一共有书多少本? 2.二(1)班女生有30人,是男生的2倍,二(1)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3.一根绳子长48米,对折后再对折,这时绳子长多少米? 例3 小红今年4岁,小英今年的岁数是小红的2倍,小华今年的岁数是小英的2倍,小华今年的岁数是小红的多少倍? 生1:谁是1倍数? 生2:可以这样想,小红今年4岁,小英是小红的2倍,也就是4×2=8岁。 生3:小华今年是小红的2倍,小华今年是4×2×2=16岁。 生4:要求小华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应该是(4×2×2)÷4 生5:还可以这样想:把小华今年的岁数看作“1”,则小英的岁数是2,小华的岁数是4,小华今年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版式是4÷1=4。 思绪漂流 1.一瓶墨水3元,一支钢笔是墨水的3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2.小芳今年12岁,爸爸伯年龄刚好是小芳的3倍,爸爸今年多少岁?3.甲数是72,是乙数的8倍,求乙数。 4.菜场运来5筐青菜,运来西红柿是青菜的2倍,运来的萝卜是西红柿的2倍,运来的萝卜是青菜的几倍? 5.小明有18个红球,蓝球是红球的3倍,黄球又是蓝球的2倍,黄球有多少个? 6.二(1)班今年种花35盆,是二(2)班种花的4倍少1盆,二(2)班种花多少盆? 快来好好想想吧!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倍数问题二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主备 复备 例1 二年级共有36位同学参加美术和围棋兴趣小组,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是围棋组的3倍。问:参加美术和围棋兴趣小组的各有多少人? 生:我来画图试一试。 美术组 1倍 36 人 围棋组 小试身手 1、甲乙两袋大米共54千克,甲袋米的重量是乙袋米的5倍,问:甲、乙两袋各有米多少千克? 2、玩具店有小熊玩具和小狗玩具共30个,小熊玩具是小狗玩具的4倍,问:小熊玩具和小狗玩具各有多少个? 例2 仓库有大米和豆子共18吨,后来又运来10吨大米,现在大米是豆子的6倍,请问仓库原有大米多少吨? 生1:“后来又运来10吨大米,”大米和豆子的总数变成了18+10=28吨。 生2:“现在大米是豆子的6倍”,现在它们的总和是豆子的(6+1)倍,再用28÷(6+1)=4吨。18-4=14(吨)。 列式为: 18+10=28(吨) 28÷(6+1)=4(吨) 18-4=14(吨) 泉水叮咚 1、学校有篮球和排球共35个,又买来篮球15个,现在篮球是排球的4倍,请问学校原来篮球和排球各多少个? 2、A仓库和B仓库共有化肥108吨,A仓库用去18吨后剩 程 下的化肥是B仓库5倍,请问B仓库有化肥多少吨? 例3 校田径队共有队员32人,其中男队员人数比女队员人数多2倍。问:田径队的男、女队员各有多少人? 小天使:男队员人数比女队员人数多2倍是什么意思? 生:“男队员人数比女队员人数多2倍”的意思相当于“男队员人数是女队员人数的3倍”。 思绪漂流 1.小华和小玉共有35本课外书,小华比小玉多4倍。问:小华和小玉各多有少本课外书? 2.师傅和徒弟共缝制衣服件,师傅缝制的数量比徒弟多7倍,师傅和徒弟各 缝制衣服多少件? 3.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2,乙数是甲数的2倍,丙数是甲数的3倍,甲、 乙、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4.果园里一共种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5.甲、乙两个粮库原来共存大米320吨,后来从甲粮库运出40吨,给乙库运进20吨,这时甲库存的大米是乙库的2倍,两个粮库原来各存大米多少吨?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倍数问题三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主备 复备 例1 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小天使:还是倍数问题,和上节课的一样吗? 生1:还是画线段图吧。 乙班 甲班 1倍量 2倍 3倍 80本 生2:这就简单啦。 小蝴蝶:①乙班的本数: 80÷(3-1)=40(本) ②甲班的本数: 40×3=120(本) 或 40+80=120(本)。 小试身手 (1)饲养场里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2只,已知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倍。白兔、灰兔各养了多少只? (2)养鸡场的母鸡比公鸡多40只,母鸡只数是公鸡的3倍,这个养鸡场有公鸡、母鸡各多少只? 生:试一试,看自己学得怎样? 例2 新新玩具厂今年生产的玩具熊比玩具狗多60只,玩具熊是玩具狗总数的3倍少20只,这个玩具厂生产两种玩具各多少只? 教 学 过 程 生1:真复杂,还是画线段图更清楚。自己画一画、试一试吧。 生2:这里把玩具狗的只数看作1倍量,玩具熊比玩具狗总数的3倍少20只,也就是说再多生产20只玩具熊恰好比玩具狗多2倍,即(60+20)=80(只) 80÷(3-1)=40(只) 40+60=100(只) 生3:你能分清两种玩具各多少只吗? 泉水叮咚 1、师傅比徒弟多加工66个零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的3倍多6个,徒弟加工零件多少个? 2、6月份商店卖出空调比电视机多36台,卖出空调的只数比电视机的4倍少8台,6月份商店卖出空调多少台? 例3 甲、乙两个书柜中的书同样多,现把甲柜中的50本放入乙柜中,这时乙柜中的书是甲柜中的3倍。原来甲柜中有书多少本? 小天使:更复杂了,怎样理清数量关系呢? 生1:原来二个书柜上一样多,甲给乙50本,说明乙柜比甲柜多50×2=100本。 生2:这时乙柜中的书是甲柜中的3倍把现在甲柜中的书看作1倍量,那么乙柜中的书是3倍数。 思绪漂流 1.有两袋大米,甲袋大米是乙袋大米的3倍,如果再往乙袋里装10千克大米,两袋大米就一样重。原来甲袋大米多少千克? 2.一篮苹果比一篮桔子重40千克,苹果重量是桔子的5倍,苹果、桔子各有多少千克? 3.小明、小红两人集邮,小明的邮票比小红多15X,小明的X数是小红的4倍,小明集邮多少X?小红集邮多少X?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教学内容 分段问题 教学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主备 复备 例1 一根绳子长8米,把它剪成2米长的小段,可剪多少段?要剪多少次? 生1:8米长的绳子,剪成每段2米长,要求可以剪多少段,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8÷2=4(段),可以剪4段。 生2:要求剪几次,可以用线段图分析。 2米 8米 生2: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段剪一次,剪最后一次可以有2段,因此剪的次数比剪的段数少1。即剪的次数=段数-1。列式如下: 教 学 过 程 8÷2=4(段) 小试身手 1.一根木料长10米,木工把它锯成2米长的小段,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几次? 2.一根25厘米长的铁丝,把它剪成5厘米长的小段,可剪几段?要剪几次? 3.把一根6米长的电线,剪了2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例2 一根8米长的绳子,剪了3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小天使:8÷3对吗? 生1:8米长的绳子,剪了3次,应该剪成了4段。 生2:求平均每段长多少米,也就是把8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生3:因此平均每段长2米。列式如下: 3+1=4(段) 8÷4=2(米) 泉水叮咚 1.一根9米长的绳子,剪了2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2.一根12分米长的铁丝,剪了3次,平均每段长多少分米? 3.一根绳子剪了2次后,平均每段长5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 例3 小明家住七楼,他从底楼走到二楼用1分钟,那么他从底楼走到七楼要用几分钟? 生1:从底楼到二楼只有一层楼梯,那么从底楼到七楼应该为7-1=6(层)楼梯。 生2:走一层楼梯用分钟,那么走6层就用6分钟。列式如下: 7-1=6(层) 1×6=6(分) 思绪漂流 1.X亮家住四楼,他从底楼到二楼需2分钟,那么他从底楼到四楼需要几分钟? 2.李明家住五楼,他从四楼走到五楼需30秒,那么他从底楼走到五楼需多少秒? 3.小红家住七楼,她从底楼到三楼要用2分钟,那么她从底楼到七楼要几分钟? 4.小冬住在大厦11层,他数了10层到11层有21级台阶,你能算出从底楼到小冬家有多少级台阶吗? 动动脑筋吧! 5.一根铁丝剪5次后,平均每段长6米,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6.两根同样长的绳子重叠,被剪3次后,平均每段长2米,你知道这两根绳子总长多少米吗? 谁说的对? 小明和小红同住一幢楼。小红住三楼,小明组六楼,小明说:“我走的楼梯是小红的2倍?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