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诊疗
目的对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治疗的54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结果经过积极治疗,54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其中3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7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在功能性胃肠病诊断中,主要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判定标准,一旦确诊就要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此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提高。
标签:功能性胃肠病;临床;诊疗
功能性胃肠病是较为常见的消化内科一组疾病的总称,器质性疾病,临床大多表现为各种消化系统症状。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率高达24%~74%,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所以,积极对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寻找有效的诊疗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中,我们从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随机选择54例进行研究,分析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随机选择54例进行研究。其中,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共有21 例,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的共15例,出现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有12 例,出现神经性呕吐的有6 例。患者的病程分布为3~11 年,男性患者共19 例,女性患者共35例,年龄分布24~65岁。
1.2临床表现 经临床检查,患者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有空腹感和呃逆,以及不同程度的腹痛和咽部梗阻感,还有腹泻或便秘现象等;部分患者还伴有胸闷和肌肉酸痛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现象,例如面红、手抖、情绪低落等,并过分担心;54例患者均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
1.3诊断 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均符合罗马标准Ⅲ,确定患有功能性胃肠病。诊断的时候,要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并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基础,对功能性胃肠病进行识别和排除性诊断。按具体部位进行分类,每种病的诊断均有严格的时间,并要注意不同的疾病可能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
1.4方法
1.4.1药物治疗 对于出现不同程度腹痛的患者,利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出现下腹痛为主的患者利用匹维溴胺进行治疗;出现上腹胀或早饱症状的患者嘱其在就餐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例如多潘立酮、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片等;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对患者可以加用止泻药和各种肠道菌群调节药物;如果患者以便秘为主,则可口服聚乙二醇;如果患者出现焦虑、失眠等现
象,可以适当给与抗抑郁药。本研究中,有19例患者还采用中频胃肠理疗联合针灸理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要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1.4.2心理指导 医护人员要积极的和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调整心态,配合治疗。
1.4.3生活指导 医护人员要积极的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指导,指导患者避免食用会诱发各种症状的食物,并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的时间,定时进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指导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的患者注意减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的患者避免食用产气的食物;便秘为主的患者要多食用一些高纤维的食物。
2结果
2.1疗效 本组54例患者,经过有针对性治疗辅助心理治疗,见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经过治疗,54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其中3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7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另外5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其无效率为9.3%。
2.2随访 随访6个月,有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了轻微的反复,经联合治疗,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余51例患者病情均十分稳定。
3讨论
功能性肠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便秘、早饱、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腹痛以及排便困难等。关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其主要焦点也就集中在了胃肠动力,通常认为是由于外周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肠神经系统紊乱,从而导致胃肠激素分泌失调的发生,进一步导致患者胃肠运动节奏出现紊乱。其中在功能性胃肠病实施治疗过程中,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即按照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对其治疗方案进行设计。其措施包括有:首先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随后对患者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对患者临床针状实施有效处理,同时构建针对性治疗方案,需要依照患者疾病实际严重情况,对其实施分类处理。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对其心理治疗积极进行,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最后如果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则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2]。
在诊断功能性胃肠病的时候,要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并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基础,对功能性胃肠病进行识别和排除性诊断。临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的是对症治疗的方式。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生活指导也必不可少。本研究中,患者经过针对性的心理治疗,疗效显著。通过以上治疗结果: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可以看出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积极的采取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
的方式,并注意针对性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常奎,王佩秋.功能性胃肠病的腹痛分型、鉴别诊断与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05(06):65-67.
[2]崔立红,彭丽华,杨云生,等.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19(05):55-56.
編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