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由作文之自由追求不受羁绊的作文

自由作文之自由追求不受羁绊的作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自由追求不受羁绊的作文

【篇一:2016届高三作文审题期末冲刺练习】

2016届高三作文审题期末冲刺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珍珠商人正在赶路,他的货箱里装满了各式各样昂贵的珍珠。一天,他发现一颗很特别的珍珠。这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大最美的珍珠。商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买下这颗珍珠。可是,他身边没有那么多现金。这该怎么办呢?他若不趁现在买下这颗珍珠,很可能会被别人买走。他不愿错失这个大好机会,也不想为此后悔一辈子。于是,商人变卖他所有的珍珠,买下这颗举世无双的珍珠。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毫不后悔。因为这颗珍珠的价值远远超过那些珍珠加在一起的价值。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皖智1号卷)全国名校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

【立意参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

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天津市2016届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立意参考】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的“稻草定律”可作为构思的关键信息。从综合的角度思考,(1)从文中关于稻草价值的不同观点出发,探讨:何为“价值”/人(事物)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人(事物)的价值应怎样体现。(2)从稻草卖了螃蟹价却并不具备螃蟹的价值这一点出发,①论述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而应深入本质(看问题不能看表象)。②联系社会现实(如奢侈品消费、过度包装等)探讨“价格”与“价值”倒置的现象。从“有人”角度思考,①依附他人可能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却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②人(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质量、作用等)。从“稻草定律”的角度思考,①环境可以影响/决定事物的价值。②联系现实探讨如何增加人(事物)的附加值。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要注意拟一个出彩的题目。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麦家曾经这样说过,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命与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立意自定,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七校模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立意参考】

要注意理解“命与境”的含义,全面阐述“命与境”之间的关系:对“境”(境界)的追求不同,“命”(活着)的价值就不一样;同时,“命”的价值体现程度决定了“境”高低。文章应倡导追求优秀与卓越,让活着彰显更大的价值。任何只偏向“命”或“境”一方的都视为偏题。若将“境”理解为“环境”“境况”,则视为离题。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网上广为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来源】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轮收官考试(一)语文试题

【立意参考】

参考立意:主要抓住(1)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不要沉迷于虚幻世界,忽视了现实。

(2)关注身边的世界和身边的人。(3)不要因手机疏远了各种感情。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欧洲有一种米罗虾,世世代代生活在伏尔加河的最深处,从未见到过一丝阳光。一天,一只米罗虾忽然心血来潮,想去浅水区感受一下煦暖的阳光,那感觉只听长辈们描述过,但它从未真正感受过。

当它独自游到浅水区时,眼前的景象让它感慨万分,依依垂柳,暖暖阳光,周围的鱼儿们自由自在地播着尾巴,欢快地穿行于青青水草间。它长长地叹了口气,觉得水下生活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突然,它的胸口感到了一丝憋闷,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昏昏“睡”去了。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题来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立意参考】

立意分析: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舞者,与其羡慕别人的舞姿,不如坚持最适合自己的节奏,跳出最适合自己的舞蹈。贪恋浅水区生活的米罗虾错推了生活之门,其遭遇隐含着深刻的哲理:不安于现状也要量力而行,在春天里开花,在秋天里结果,应是成长、生活的不二法门。

参考立意角度:“面对诱惑”“认清自己”“定位人生”“遵循规律”“在自己的世界里精彩生活”“不安于现状没有错,努力改变现状也没有错,但违背规律地刻意改变,那就犯了大忌!”

材料中的用词,体现了命题人感情褒贬,出题意图,“米罗虾忽然心血来潮”“觉得水下生活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还没来得及反应”等词句表明“寻找光明”“追求幸福”“执着探索”等属立意跑偏。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们到河边仔细去看游鱼。凡是水流较急的地方,鱼口都面对着流向,不肯随波逐流而下。身为一条鱼,只有如此才可以保持身体平衡,作一条堂堂正正的鱼;也只有如此,才可以摄取上帝在水中为它们准备的养分。倘若它们调转方向,放弃努力,就会翻滚、散乱,昏沉沉地被冲到浅滩上,最终丧命。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试题来源】福建省漳州八校2016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写作指导】不必羡鱼,这是上帝给一切生命的智慧。人也活在“水”中,那“水”,就是人们常说的潮流。潮流的冲击,比惊涛拍岸更动人。逆流来时,不要犹豫,迅速地面对它,坚决地迎接它,勇敢地冲破它!只有如此,才有生存的机会,才有生存的意义。只有如此,才可以保持端正的姿势、整齐的队形、个人的尊严以及团体的荣誉。据此,可以围绕以下话题写作:做时代的弄潮儿;活出生命的尊严;生存的规则。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山东省某市一所公立小学取消了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这项举措引发了社会的诸多争议:点赞者认为敢于创新的学校,才会有创新的教育,才 能给孩子从小植入创新的思维;吐槽者认为这是权力任性和长官意志的体现;在“不能让孩 子输在起跑线”的既有观念影响下,一些家长也对这一举措表示担忧。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安徽省“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语文试题

【立意参考】

①从赞成改革角度,鼓励创新;②从吐槽者角度,决策行为应该做到民主性,科学性;③

从家长角 度,创新应结合现实,做到切实有效。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将卷柏周围用挡板围住。于是,当卷柏又“行走”时,被挡板阻挡,它只好又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也就在原地扎根了,再也不游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含意,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来源】福建省泉州市五校2016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立意参考】

一、当卷柏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走掉,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从这个角度可以得出结论:不受羁绊,自由地追求。

二、卷柏被挡住后,打定心思不走,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安定内心、把心摆正,才能更好地成长。还可以立意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白断退路,破釜沉舟,才能激发潜力,杀出一条成功之路。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美国哈佛大学期末布置了一门课程的开卷考试,让学生回家去做,开学后交卷。老师改卷时发现有近一半雷同现象,学校认为是学生互相交流、无思考的结果,属严重作弊行为。哈佛将家丑公布于众,一个个约见作弊学生,认真调查处理,最严重的要劝其休学一年。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应在材料范围之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 (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指导】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合作及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及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去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和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彭清华谈到发展旅游,讲述了他母亲和姐姐的一次旅游经历。两人慕名自费去广西西北山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平安村旅游。这是一个偏僻却又令人神往的地方。村民自古清心寡欲,与世无争,“无论魏晋,不知有汉”,有长寿村之誉。山村一经出名,游人蜂拥而至。一些百岁老人,已经很会利用自身优势生钱,每天和游人照相,每次10元。彭的母亲付过10元钱后,和一位百岁老太照了相。他的姐姐刚要去照,老人转身拒绝,要求再付10元。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审题】可以从发展旅游、游客、山村村民以及民间文化等角度立意。

该材料指出了旅游进而民间文化退的现象。要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过度开发对于环境的破坏并不亚于工业污染,尤其是对民间文化的伤害会更大、更彻底。环境可以花钱修复,而民间文化环境一经破坏,便不会再生,即便补救,也会失去原真性,形成一种伪文化。当一位百岁老人变着花样挣钱时,再谈什么心静如水,那是矫情。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已经对传统的民俗风情文化形成强大的夹击之势,不少原本十分纯朴无邪的地方已经失守。逐利的旅游,正在“逼退”民间文化。现代生活方式时常会对几百上千年所形成的独特民间文化有种摧枯拉朽式的消融作用,人们出于对这种文化的好奇,而不是尊重,随意地去调侃和冒犯,直至消失。大量旅游者的涌入,使消失的速度加快。也许不出数年,再难看到那些大山深处的民俗风情。一些地方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时如同盗墓者,四处寻觅地处江湖之远的活态文化,不计后果地将这些特有的文明形态匆忙推向市场,吸引游人,赚取钞票。至于这些宝藏是否会遭到毁坏,已经全然顾不得了。生活化的文化遗产极其脆弱,稍有不慎,就会消亡。

【篇二:追求怎样的自由】

追求怎样的自由

人类历史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便是自由与束缚的碰撞。当一个王朝实行苛政,加重赋税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群人为了追求自由而选择推翻这个政权。当然,这只是人们为了获取自由而采取的最极端方式,而稍显缓和的便是著书立说吧。

这其中,我们感动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对自由的渴望。也曾震撼于帕特里克《不自由,毋宁死》的激情,当然,更因庄子的《逍遥游》而深思。

什么是自由?

马丁路德金的自由是为了争取黑人的权益,这无疑是身体上的自由,不受奴役,不受歧视。而庄子所认为的自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显然这是更为高深的自由境界,不妨以“天人合一”来诠释。想起一首偈语“身为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务使染尘埃”,这句话在禅宗中是“心外无物,只己是佛”的境界,与庄子倒是不谋而合。

只是“天人合一”真的是最高深的自由吗?而且很遗憾,庄子在《逍遥游》中仅仅表达了何为自由,却始终没有举出一位真正做到自由的人的例子,这很不符合庄子的写作风格,也不难引起我们思考,是不是这样的自由根本不存在?

我想是这样的。先谈谈禅宗中有比“天人合一”更精进的“物我两忘”,个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前一境界中无法解释“心”的绝对自由而产生的新一境界,但仔细想想,却又未免太过理想化,在现实社会中这样解释又有点故弄玄虚。

那么,我们还要再探讨什么是自由的最高境界吗?如果注定无法实现,那么这些自由又何

必去追求?所谓“庄周晓梦迷蝴蝶”,在这里面,我们的确看到了庄子的思想突破物我界限,但在想想,如果一个人要追求“逍遥游”中的自由,那么或许连梦都不能拥有。

那么,一个人又应该追求怎样的自由?

孔子早已为我们做了回答:从心所欲而不逾距。

这才是真正应该追求的自由,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却一定是在不违反道德规定的前提下。的确,这样的自由也许很多人都不会认同,但自由毕竟是相对的,对绝对自由的幻想可以充当平常生活的谈资,但却绝对不会被所有人承认值得追求。而对应有的相对自由的追求,每个人都理应有“不自由,毋宁死”的气魄与毅然。

人生一瞬之间,不求羽化登仙,但求心的宁静,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距”。

【篇三:高三作文素材】

高三作文素材1

《我与地坛》

1、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猝然而来的打击也曾让他沉沦、迷茫,但他却在地坛里找到了生命的本原,感受到了生命的内核。地坛中充满了生命气息的生灵让他从挫折中走出来——面对挫折,对待生命、人生的态度

2、 女的痛苦在母亲那里总是双倍的,上帝不能亲到每一家,所以创造了母亲。史铁生的母亲正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儿子的成就不是她最关注的,她担忧的是儿子能否健康快乐的活着。

——母爱的主题

《我有一个梦想》

1、自由是天赋,每个人都有自由行走、自由写作、自由思想的权利,让自由来驱走生活中的恐惧,让自由驱走强权的压迫。——自由的主题

2、人人生而平等。正常健康的社会不应以人的性别、肤色、身份、籍贯、出身来评价一个人,而应该以人的品格、才能为标准,金为争取这些最起码的权利献出他的生命,曼德拉为争取这些权利付出几十年的牢狱之灾。——平等的主题

《劝学》

1、“积土成山??无以成江海”,没有人天生就明白很多道理,人因无知而学习,因学习而知道自己无知,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让自己逐渐丰富起来。——积累

2、“骐骥一跃??金石可镂”,人总有惰性,向往安逸闲适,虽然偶尔也想振作发奋,时间却总是很短暂,所以持之以恒的坚持才显得弥足珍贵。——坚持

3、“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窗外的春光,街头的嘈杂,邻桌的私语,总比枯燥的公式有趣。在这样的浮思之中,又是一天的光阴过去,而心却是总是无法沉静下来,抱怨、懊恼皆于事无补,专心一意才是补救的方法。——专心

《过秦论》

强秦并吞六国鞭笞天下,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却在他顶峰时瞬间崩塌,表面的强大掩盖

了他虚弱的本质。——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鸿门宴》

1、项羽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让他错失时机,也为他后来他失败埋下伏笔,反复无常、自

矜功伐让他渐渐失去威信。——做事要果断,当机立断

2、 项伯的小义与大利:由朋友之情而失掉家国大义

3、 知人善任:刘邦才德皆为常人,却能一统天下,皆因能知人善任

《阿房宫赋》

阿房宫极尽奢华之能事,在如此奢华之所在,统治者和百姓的距离何止千万里,最终它的败亡亦属理所当然。豪华的建筑只是表面的光鲜,掩盖不了它内核的腐烂,真正重要的是民生、民情、民声,而不是建多少豪华的大楼,这在我们今天又何尝没有现实意义。在百姓们为生存奔波劳碌时,却大力宣扬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豪奢生活,于国于家有何益处,何况任何时候节俭而不吝啬的生活方式总比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要好得多。——对节俭和浪费的看法

《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是明君,但不是圣人,况且圣人也会犯错,太宗更不例外。面对自己的文治武功,国家的昌平强盛,渐灭警惕之心,魏徵的棒喝恰逢其时。人在忧患时有奋起之心不敢有懈怠,而在安乐时易固步自封,而少有居安思危,国家是如此,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居安思危或要有忧患意识

《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几句诗可以直接在文章中作为材料而引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追求精神的高贵,而不受世俗的羁绊,蔑视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因对方的位高权重而弯腰仰视。——对权贵的态度

《我为什么而活》

罗素用三种激情来概括他的生活,其中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人类真正的伟大的情感,这也是人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同情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