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道德与法治》的思考

对《道德与法治》的思考

来源:华佗小知识


对《道德与法治》的思考

加福中心小学 陈彩云

有幸亲临徐卫老师在三明实验小学的讲座,记忆犹新。曾经我们深谙于心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关于生活、关于成长、关于价值观的树立,这是我们的童年的记忆。告别它,迎来“同父异母”的《道德与法制》,说它“同父异母”是因为,它依然属于小学低段,但它比过去更完美地投射社会的前进理念,走在时代的前面,引领红领巾健康成长。

社会在进步,物欲横流,不管是幼儿还是成年,时时都在面对选择的折磨,道德的制约,法律的制裁,不得不深思,为什么本该属于和谐,本该获得幸福的生命轨迹总是会出现意外?频频报道投毒、杀人等案例,让人触目惊心,并非物质的缺乏,更多的是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法庭,走进监狱,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幼稚阶段,他们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当海量的信息泥沙俱下时,未成年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导致成长畸形,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各种校园暴力事件,大学生杀人案件等等都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深思,这学校的义务是从小培养一群人努力跨进监狱的大门吗?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悲剧还是学校教育的落后?物质与精神该如何权衡?价值观的树立应该从家庭环境开始,若是不行,学校是第二摇篮,就有责任做到底。

近些年,学校的教育开始倡导以德为主,可是真的如此吗?道德教育俨然成了披着羊皮的狼,是一张空头支票,风风火火以德为主,各种形式的评比却依然脱不了量的引诱,质是长期目标,百年树人,短期太过注重分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虽然悲剧只是一部分,却已造成社会教育的硬伤,我们应该追究根源,尽量达到最优化。平时为了考试和完

成课时,应付了事成了一种风气,甚至在小学阶段,师资不够,专业不对口,老师不尽职,看电影取代思品课,学生也忽略掉道德的重要性,以娱乐为主。专业培训也少而又少,甚至跨专业教学出考卷,学生只能复制老师摘录的答案,有意义吗?在学生眼里,思品成为副科是老师的态度和学校的理念所赐予的。今日的课改,不止是课改,这是一场思想转变的轩然大波,再次提醒各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