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 新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新课标 新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新课标 新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作业定位】

本单元作业设计着力体现以下四点思考:

1.聚焦单元目标性。以单元学习目标为依据,有机整合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

2.体现任务层次性。作业设计呈现由易到难、由单一到丰富的层次变化,具体表现为理解赏析、总结方法、发现规律、迁移运用这样的阶层。

3.项目驱动活动性。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审美等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以具体活动的方式丰富学生学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

4.回归本真生活性。文本缘于生活,所以文本学习应当服务生活。作业设计需贯通文本学习与生活勾连的路径,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创造性表达。

【作业目标】

1.能积累和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句子,深入感知事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在任务活动中,能回忆、运用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能结合具体语境,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并尝试写话。

4.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作业内容】

导语:闲步庭院空惆怅,最是花草能解情。白鹭的唯美,花生的可贵,桂花的香气,珍珠鸟的可爱,无不彰显着万物的灵性,牵动着我们的心。同学们,这个单元的作业我们将继续牵手万物,关注文章表达,走进人物灵动的内心世界。

任务一:抓特点,理脉络,悟情感

聚焦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这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课文的课题其实就是写作的对象。那么这些写作对象具体是怎样的呢?文章又是按照怎样的脉络来介绍这些对象的呢?借助这些写作对象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任务一的活动内容吧。

活动一:诵读课文,把握事物特点

请同学们再次回顾课文,根据拼音,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自由地说一说,你认识到的事物是怎样的?

1.与白鹭相比,bái hè( )太大而嫌shēng yìng( )。它喜欢gū dú( )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yōu rán( )。

2.花生的味道很美,还可以zhà yóu(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ài mù( )之心。

3.guì huā( )摇落以后,可以用来泡茶,还可以做gāo bǐng( )。

活动二:关注文本,梳理文章脉络

事物的特点认识清楚了,那么作家围绕这些事物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呢?作者写出了事物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活动三:聚焦事物,体悟情感表达

通过前期的阅读和学习,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这四篇课文都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的。正如《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几个学习小伙伴所说的那样。我们也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白鹭》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

《落花生》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作者( );

《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童年回忆,表达了作者( );

《珍珠鸟》通过对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现了( )。

任务二:品语段,学写法,延拓展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文字典雅,意境优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课文语段,体会作者在描写事物上的秘妙。

活动一:品读段落,悟形象

边读短文边想象画面,并认真完成下面的习题。

活动二:批注词句,知写法

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部分中,我们学习、了解了对比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还能回忆起来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吗?

这三个句子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架别致生动。然后再写与它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头;朱鹭和苍鹭体型稍大;石狮子、旗杆没有生机。像这样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比较,能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接下来,请你也试着用对比的方法来写一写生活中某种事物地特点。比如“大树和鲜花”、“蜡烛和霓虹灯”等。

活动三:拓展阅读,迁方法

遣词造句间,蕴含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需要我们去想象;饱含着作者个性的情感,需要我们深入去体会。接下来,带着我们的所学,试着完成下面这篇短文的练习吧。

1.读短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2.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在表明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

B.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挖野菜和吃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

C.表现了作者难忘儿时生活在故乡的快乐情景。

3.短文通过对 和 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 和对儿时生活的 之情。

4.作者记忆里的故乡有很多清晰的画面,请在文中认真的找一找,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选择其中一个画面写一写。

记忆里的画面总是很清

晰: 、 、 、 、 、 ……

我选择的是( )这一画

面: 。

任务三:评课文,写事物,抒情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习得了要表现事物特征的相关写法,也明白了描写具体事物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联。接下来,我们就要把自己的所用到实践:选择一种事物,叙述清楚事物的特征和相关事件,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活动一:评选最喜欢的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选择的虽然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也均是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但是我们也清楚的发现了四篇文章其实在具体的表达方法的运用方面是各具特色的,同时,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学习下来,你最喜欢哪篇课文呢?并说说你的理由。

活动二:习写最心爱的事物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笔下可爱的珍珠鸟。那么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呢?你是怎么得到的?又为什么成为你的心爱之物了呢?请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

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目标要求,安排“抓特点,理脉络,悟情感”“品语段,学写法,延拓展”“评课文,写事物,抒情感”三大任务回顾、复现、拓展单元学习成果,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聚焦单元目标,创情境。创设具体的语境,以整合化的方式落实字词的积累,脉络的梳理,情感的定性。搭建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促学生素养的提升。

2.紧扣语文要素,融习题。“抓特点,理脉络,悟情感”任务板块,以知识点的回顾、复现为主,聚焦语文要素的落地;“品语段,学写法,延拓展”任务板块,从感知、提取、理解、评价等维度展开,立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3.链接生活实际,促运用。“评课文,写事物,抒情感”任务板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学习的感受、感悟和感想,加深对文本的感知,对方法的理解。本次安排的习作,内容来源于生活,方式方法来源于精读课文的习得,充分关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并关照生活。

【作业使用建议】

1.明晰板块特点,合理安排完成时间。

单元作业中的一些基础性作业可以安排在相应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安排在单元学习完成之后。比如“抓特点,理脉络,悟情感”任务板块,定位的是以知识点的回顾、复现为主,聚焦语文要素的落地,所以可以同步安排在课文学习的前、中、后,体现作业不同时间段的使用价值。“品语段,学写法,延拓展”任务板块中的课外阅读,建议安排在单元学习之后,作为一篇课外阅读,需要依托整个单元学习中掌握具体的知识、提升相应的能力,然后在这样的课外阅读中进行评估或强化。

2.关注板块功能,凸显学情诊断反馈。

不同的作业板块,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其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对单元整组作业的批改,倡导“眉评”和“总评”相结合,即除了对整份作业有一个总评之外,对典型的问题或错误适时地做好眉评,发现问题,明晰不足,从而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3.聚焦板块差异,细化作业评价主体。

为了让学生、教师都能了解具体板块作业完成的质量,针对单元整体作业的评价,可以将评价标准前置化、显现化,同时采用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对作业进行评价(如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