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思考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思考

来源:华佗小知识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思考

1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相识是缘,相逢是福”。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入学时参差不齐,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共同完成课程,教师必须要把学生当成朋友,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诚恳对待,使学生觉得你可亲、可敬、可信赖,具有安全感、亲近感和信赖感。为了做到这一点,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就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在日后的相处中与学生促膝谈心,问寒问暖,一起参加文体活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把你当朋友,并把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苦恼、生活中的挫折、成功后的喜悦与你分享。这样,学生就在首先接受你这个教师的前提下,接受你所讲授的课,并把它学好学会。

2改变教学观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正经历着从生存方式到学习方式的历史变革,传统的教学观点必须改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已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方式应变灌注式为启发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点,这是搞好教学的前提。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3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3.1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搞好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备课就是要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就是“教什么,怎么教”。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该在教室内讲课的就在教室内讲;该在机房上的,一定要不断地结合新的技术发展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备课,有的还必须做成课件。与此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困惑疑点、思想品德和性格特征。只有做到教材熟悉、领会深刻,课件精致、美观大方,因人施教,使学生处于教师的关爱之中,学生才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积极主动地和教师沟通,搞好学习。

3.2配置自主性学习的多种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主要指教材以外的各种参考书、教学光盘和网络资源等。在计算机

教学中充分利用辅助教学软件、三维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感染力和视听效果,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习。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发展过程和计算机系统组成时,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学生可以通过屏幕看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图片,看到我国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的图片,以及机器各部分的照片(主板、处理器、内存、显卡、声卡、打印机、显示器、扫描仪等),比单纯抽象讲授理论知识形象直观得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变“枯燥”教学变为“趣味”性教学

计算机课程中出现的许多概念相当抽象,在接触实物之前,学生很难有直观的理解。例如讲解“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时,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讲解作,此例可以用找人的过程进行类比。“绝对路径”就是“中国—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浙江万里学院—信计本071班—李四”,“相对路径”就是站在校园里找人的路径“信计

本071班—李四”。通过类比,学生都能轻松地接受这一

概念。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利用PowerPoint和FrontPage制作包含声音、图像、音乐、图片和动画效果的漫画幻灯片,学生爱看又爱学,既集中了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3.4游戏适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适当地时机,给予适量的时间,通过计算机游戏进行辅助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刚接触Windows时,需要操作鼠标,但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鼠标,动作笨拙,极不灵活。教师可以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用“扫雷”、“空当接龙”、“斗地主”、“拖拉机”等游戏练习鼠标操作,边玩边练,寓教于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积极性。

3.5发挥学生作用,做教师的好帮手

有的学生从小学就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在初高中开有计算机课,有的高考后参加过电脑培训班或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基础较好,但普遍系统理论知识不够。例如有少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极强,理论课不爱听讲、贪玩、经常开小差。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充当“先生”进行示范讲课和辅导初学者。为了做好示范,这些“先生”会认真地学习,成为教师的好帮手,这样教师、“先生”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进行巡视辅导,互帮互学、互教互学,有效缩短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3.6改革考试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考试与成绩是学生最关心和最敏感的问题,公平、公正、公开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于考查课的考试,我的原则是以掌握和会操作为主,并在考前明确严禁考试作弊。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分男生女生,不分地域,一视同仁。

传统的考试方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造成学生精神负担过重,使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如何变“怕考”为“乐考”,培养学习兴趣,是当前考试制度必须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摆在教师面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具体做法是:每教完一单元内容,就结合实际应用出题考试。在考试内容上是这样安排的:在考Word这一章时,要求学生自己编辑排版一个“个人简历”文件;在考Excel时,要求学生建立一个班级学习成绩数据库,并按总分排好名次;在考PowerPoint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景观、自然景观等与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合在一体,制作成能连续播放的精致美观的幻灯片;在考FrontPage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份个人求职简历网页。

与此同时,改变一般考试一次性定论的传统做法,变有限考试为无限挖潜。每次考完后郑重宣布,凡是没有考好的学生,什么时候掌握了,什么时候找教师考,在原来的分数上加分。经过这一改革,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极大信心,从而创造了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的新局面。

4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能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秀等编著. 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景春. 计算机文化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谭浩强. 坚持正确的方向开创新的局面[J]. 计算机教育,2004,(9).

[5] 王润云.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教育发展研究,2003,(2).

[6] 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