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 计算机与网络 人脸识别由酌国像处理技市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信工学院 吴玲 [摘 要]人脸作为一种高普遍性、可以非接触式采集的重要生物特征,正被越来越多地用来进行身份鉴别。本文介绍了人脸识别的 基本过程,简要分析了人脸识别中的基本图像处理技术,如预处理和图像变换,并在MATLAB中实现。 [关键词]人脸识别 预处理 图像变换 图像处理 1.引言 LAB环境下对采集后的图像进行了图像的预处理,见图2。 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 计算机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广泛,可用于安全验证系统、医学、档案 管理、银行和海关的监控系统及自动门禁系统等I】1。与利用指纹、虹膜等 其他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相比,人脸识别更加友好、方便 和隐蔽?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以及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人脸识别越来 越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 2.人脸识别的基本过程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 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 找等,其基本框架如图l所示。 人脸图像采集L—一 予贞处理L.一特征提取 1 .1识别 图2(a)原图 图2(b)直方图均衡后的图像图2(e)均衡后的直方图 由图2可见,原始图像图2(a)较暗,有些细节不够清晰,反映在直 方图上就是其直方图所占据的灰度范围分布在较窄的区间,引起图像 细节不清楚。图2(b)和图2(c)分别为对原始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得 到的结果及其对应的直方图,由图2(e)可见均衡化后直方图占据了整 个灰度值允许的范围,图像的灰度间距拉开,灰度分布均匀,从而增大 了反差,使图像细节清晰,达到了图像增强的目的。 3.2图像变换 图像变换就是把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变换域(如频率域)的过程。将 图1人脸识别的基本过程 在图1中,预处理模块主要完成人脸图像质量的改善,包括提高图 像对比度、消除噪声等,可视具体应用而选用。特征提取模块完成提取 人脸特征,如何提取稳定和有效的特征是识别系统成败的关键。本文将 分析人脸识别中涉及的图像处理技术。 3.人脸识别中的图像处理技术 3.1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像质量、加强有用的信息。常用的预处 理有姿态矫正、光照补偿、尺寸归一化、去噪、边界增强、提高对比度等。 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可在人脸特征提取之前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 适当的预处理操作。本文采用直方图均衡技术进行人脸图像的预处理, 主要目的是增强对比度,提高图像质量。 3.1.1直方图定义 直方图是图像的一种统计表达。对一幅灰度图像,其灰度统计直方 图反映了该图中不同灰度级出现的统计情况 。其定义为: p(Sk}=nk/N 其中n 表示图像的第k级灰度值,N表示像素总数。直方图能给出 该图像的整体描述,例如图像的灰度范围、每个灰度级的频度和灰度的 分布、整幅图像的平均明暗和对比度。直方图又分为直方图均衡化和直 方图规定化。 3.1-2直方图均衡技术 直方图均衡化也叫直方图均匀化,就是把给定图像的直方图分布改 变成均匀分布的直方图,它是一种常用的灰度增强方法 本文在MAT— 图像转换到新的空间,显现出一些新的特性,方便特征提取,使图像处 理过程更加简单有效。图像变换的方法很多,如: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 余弦变换,哈达玛变换,小波变换等。其中傅里叶变换是一种较为典型 的频域变换技术。利用二维离散快速傅立叶变换将人脸图像从空间域 变换到频率域后,较为复杂的人脸图像可以简单地用振幅谱来表征,人 脸图像在频率域中,计算简便,能量相对集中。 4.总结 人脸识别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近几十年来得到飞速发展,比如 近年来出现了基于近红外图像的人脸识别,许多有效实用的人脸识别 系统也脱颖而出,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海关、机场、金融机构等安全性要 求较高的重要场所。但人脸识别技术也存在一些难点:如人脸识别中的 光照问题,姿态问题,表情问题等。这也是作者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董火明,高隽,汪荣贵.多分类器融合的人脸识别与身份认证 [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8):1849—1853 [2]章毓晋图像处理(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4—185. [3]张宏林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及工程实践[M]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3:322-324 (上接第245页)环节,延伸到了前端的市场调研、选题策划、创作编 写和后端的宣传推广、读者服务、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而在网络技术 介入后,所有这些环节和过程都变得更加有效率了。具体来说: 市场调研,可以采用网络调研的形式,由读者在线填写,后台可以 直接由计算机生成各类统计报表,直接呈现统计结果,无需人工。 选题策划,需要发布相关会议信息、相关选题征集,可以在网站上 作为新闻公开,或者设置专门的论坛供感兴趣的读者查看,读者可以直 接在网站上留言。由此弥补了策划编辑信息不足的缺陷,使收集全国信 息为我所用成为可能。 等方面。资源下载一方面已经作为教师选择教材时的参考点之一,可以 直接与教材宣传相联系;另一方面也为增加网络点击量,调查统计固定 客户群提供了依据。使用心得和反馈意见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表 格填写、留言和评论。无论哪类形式都真实地反映了使用者的意见,而 且也与最初的纸质形式回收难度大形成强烈对比,更易于被读者接受。 五、结束语 创作编写过程中,作者经常遇到诸多类似问题,出版企业可以考虑 在网站设置FAQ(常见问题解答,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板块,或者 开设留言板,由相关编辑及时回复。 宣传推广与读者服务环节,对网站来说最直接展现其特点的就是 图书信息的全面展示和样书赠送信息收集上。信息全面展示既可以包 括普通的封面、作者、目录、内容介绍等信息,还可以包括增值的使用院 校、样章、相关图书链接等资料。样书赠送由读者在网上直接填写信息, 后台处理后直接打印出需求单分给各编辑处理,较之传统的人工处理 方式,效率大为提高。并为后期统计相关赠书成本、范围、数量,甚至列 出排行榜提供了可能。 售后服务网络化,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下载、使用心得、反馈意见 .--——虽然对于一些出版企业的服务网络化尝试(如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 //www.hxedu.eom.en)笔者认为非常及时并且已经可以看到成效,但与许 多行业和网络技术的深度结盟相比,仍然可明显看到很多传统思路下 的桎梏。而外部的竞争环境已经改变,除lr出版业内部各出版企业互相 之间的竞争外,还要面对数字出版、手机出版、博客等新兴媒体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企业唯有正确面对竞争,积极思考机遇,深层次 挖掘网络优势,才有可能在新一轮改革巾扭转弊端,才会拥有更加宽广 的回旋余地 参考文献 [1]高晓蔚.新型图书营销模式下编辑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科技与出 版,2008年第4期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