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分析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分析研究对象进行治疗之后的临床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介入栓塞治疗之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生命能力评分(ADL)相对于治疗之前,具有优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影像学检查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发现致密填塞患者有67例,动脉瘤多数填塞有3例,长久并发症与异位填塞有0例,未有患者出现死亡。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积极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有助于减少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了临床效果。

标签: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临床疗效

在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颅内动脉瘤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及脑梗死[1]。其中能够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一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诱发的大概占有85%的比例。导致颅内动脉瘤疾病患者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因素就是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瘤再破裂。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应用以及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积极选取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有助于快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同时产生的创伤也相对较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针对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获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7例男患者,43例女患者,年龄在44~71岁,平均年龄为(62.3±1.8)岁。所有患者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史28例,神志清醒14例,剧烈头痛22例,昏迷6例。通过DSA检查发现,有10例为椎底动脉瘤,13例为后交通动脉瘤,27例为前交通动脉瘤,20例为大脑中动脉瘤。在动脉瘤体大小方面:直径>2.5cm有20例,有32例患者直径1.5~2.5cm之间,有18例患者直径在0.3~1.5cm之间。

1.2 方法

首先给予患者全麻醉,接着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将导引导管与导管鞘置入股动脉,在动脉瘤腔内穿入微导丝的导引微导管,防止动脉瘤壁被微导丝或者微导管刺破,在动脉瘤中置入电解脱铂金弹簧圈,电解脱铂金弹簧圈的直径必须大于瘤体的直径或者动脉瘤颈,把三维电解脱铂金弹簧圈缠绕在瘤体内,并利用影像观察栓塞疗效达到最佳状态后的电解脱离,如果置入的栓塞显现不完全,则可将二维电解脱铂金弹簧圈再次置入动脉瘤内,直到完全栓塞动脉瘤体。对于宽颈动脉瘤,为了满足栓塞实现致密效果的需求,需要按照动脉瘤颈体比,选取支架辅助或者是球囊辅助等。手术之后,将穿刺点进行缝合或者是压迫,并制动24

小时,同时及时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的搏动状况,患者的头部不能剧烈运动,将低血压控制3~5天,此外,给予抗血小板凝聚药。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生命能力评分(ADL)的改善情况,如表1所示:患者治疗之后的NIHSS和ADL相对于治疗前,具有显著的改善,比较其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通过影像检查发现,有67例致密填塞患者,有3例动脉瘤多数填塞,长久并发症与异位填塞均有0例,未有患者出现死亡。

3 讨论

临床上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该手术属于传统的治疗措施,它不仅带来的创伤大,而且发生的并发症也比较多[2]。特别是在较深部位最容易出现病发,比如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就是因存在较多的重要结构和手术的局限性等导致该病发生。针对血管内治疗,早期是于难处理的手术或者是不能手术的病例,相比较于手术,介入治疗不需要开颅,

此治疗技术的特征是对于脑组织的伤害比较小。所谓介入治疗,就是将特殊导管系统置入动脉瘤腔内,接着在动脉腔内置入并填塞三维弹簧圈,同时保留载瘤动脉,由于是在血管内操作,对脑血管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也不干扰动脉瘤附近的重要结构,所以不会诱发脑水肿[3]。介入治疗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手术可以实现解剖治愈,而介入治疗不能;针对于超大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占位效应不能解除等。

通过本次针对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生命能力评分(ADL)相比较于治疗前,两项都有显著的改善,经过比较,P<0.05,则都具有统计学意义[4]。由此可知,积极采用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同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选用了介入栓塞术,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备高效性和安全性。将该治疗方法在地市级医院开展运用,对于急重症患者的治疗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患者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随时可以获得介入栓塞治疗与正确的诊断,从而使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降低。总而言之,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可有效减低患者致残率与死亡率[5]。

参考文献

[1]金平,张均,吴章松,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05(05):10-20.

[2]李明,任祖东,戴荣权,等.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J].安徽医学,2010,02(12):54-67.

[3]杨强.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08(26):121-130.

[4]徐伟光,彭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观察及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4(34):90-102.

[5]黄冠敏,周永胜,刘园,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5):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