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渗透论文

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渗透论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渗透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的改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融人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明确大学计算机教学是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的方向和目标,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方向,促进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将计算机教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改革 渗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综合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各行各业中,高素质的劳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一、当前计算机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大致是:

1.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学生实际的知识面受到。如果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计算机普遍应用的时代,谁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意见,但是,我们的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又有多少同学曾经在学校的实验室或教室里,看过我们经常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内部是什么样子的?虽然一台微型计算机的价格现在不是太贵,但是,又有多少学校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能够在教室或实验室里让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帮助下拆卸或组装计算机?从大学到有关组装电脑的知识。

2.我们的有关计算机的常见使用设备都在实验室里和教室里并没有向学生介绍。例如: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软磁盘和u

盘等的使用。现在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其外部设备的使用,也是一种具体能力的表现,学校在教学计划安排时,是否有上述的外部设备的使用方面的教学?实际上,我们的计算机实验室里,不能只是简单的几台计算机,而应该有其相应的外部设备,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力度,和管理的费用[1]。 二、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非新毕业的教师来讲,面对一个新的软件,一般都能制定出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并撰写出比较规范的教学大纲,完成每节课的教学方案设计。但如果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的教学内容,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里的能力不是指“打字快速”、“排版漂亮”或“绘画生动”,而是指诸如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描述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主体性能力,是与人的思想、动机、动作、反映、神态、举止等主体要素融为一体的东西,是生命力强、生命周期长的东西。换句话说,这些外来的能力变成了人的内部素质。智力因素有先天的成分,但后天教育改变智力状态的例子屡见不鲜。计算机因为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精致的以及人性化的智力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可见,计算机必将成为开发人们智力,使人类更聪慧的天然平台。计算机软件的根基是计算,计算机的一切创举都来源于对数值精确的计算,这使得计算机与数学建立了血缘关系。无论是画出一个简单的圆形,还是进行探月轨道设计,计算无时不在,数学方法、数学思

想和数学文化融合在软件的每一条指令中,浸透在数据的每一个字节中。

三、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一)尽量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经过许多年的实践,对于在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我们可以总结成工科大学生和非工科大学生两种情况。对于这两种情况,有其共同的知识要求和基础课程:1.计算机应用基础:(1)windows应用;(2)汉字输入;(3)word应用;(4)excel应用;(5)powerpoint应用;(6)internet应用;(7)局域网应用;(8)计算机外部设备的使用。2.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3.对于工科大学生的情况,由于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建议再开设对于硬件编程语言c语言。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各项内容,一般情况下,现在各个学校均开设此类课程,只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校开设课程的程度不一样,要求不一样,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和考核。对于windows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基本上都不开设dos基础培训课程了,但是,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是要在windows这部分内容中详细介绍的,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的基本功能和如何使用。实际上,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应尽量考虑到对实验室的应用,尽量考虑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素质化及新颖化

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师调制出售

“精神文化的学生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预制和出售“精神文化的营养餐”。现代素质教育以教育对象的素质结构因素为依据确定。一改先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重新制定教学计划,摆脱死板的粉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改革或修正,使得教学工作系统而科学。

教育理念的转变——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辅助作用我国高等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大多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前两学期(部分专业在今后的学期内,还要设置计算机后续课程),属于基础课程,一般自成体系,有专门的教学机构负责。与专业课程的讲授没有很好地衔接。新的教学现实,要求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与先前相比),承担更大的教学工作量。而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们只能一方面督促学生加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一方面向内挖潜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事倍而功半。尽管强化了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特长,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未必有利。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计算机能力确实是一项重要素质,但对于绝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将来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本专业知识平台的构筑。计算机教育是必须的,但不可能取代专业修养的主体地位。计算机技能在学生后来的学习工作中只是一项重要的工具。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任课教师首先要具备这样的能力。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作为教学部门,要定期组织教研活动,要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讲座,讨论教学内容的更新问题。各高校之间也应互相学习和交流。任课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在讲课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否则无法适应教学形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田维义,杨树雨,张博,郑维林,黄侃等. 大学生素质教育建设与评估标准研究[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

[2]冯光辉. 浅谈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素质教育[j]. 信息与电脑,201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