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三中八年级信息技术(上)教学设计 执笔人: 审核人:
第五节 网页的修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动态网页与网页动态效果的区别。 (2)掌握网页动态效果的制作。
2.技能目标
掌握“插入”菜单中“组件”命令的使用,使得网页增添动态效果。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网页动态效果的制作,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滚动字幕、交互式按钮等动态效果的制作与Flash的插入。 2.难点:各种效果对象的属性设置。
3.关键:动态效果制作中应图文并茂、色彩和谐、动静适宜。
教学准备:
具有动态效果的网页,包括滚动字幕、交互式按钮和FLASH的插入
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打开静态网页和加有动态效果的网页,请学生感受它们的不同。学生观察、比较两张网页,指出它们的不同点。师生共同分析网页,引入新课的学习。
2.新授
任务1 滚动字幕的制作 教师巡视,个别给予指导。
学生完成任务后,展示作品,并演示操作。小结设置滚动字幕的关键点: 文本的大小、字体、颜色等。表现方式。运动方向。背景色的设置。 任务2 交互式按钮的制作 教师巡视,个别给予指导。
学生展示作品,演示操作,小结制作交互式按钮的关键点: 按钮文本的设置。按钮的颜色、背景色以及效果等。图片按钮。
定边三中八年级信息技术(上)教学设计 执笔人: 审核人:
任务3 网页中插入一个Flash动画
教师巡视,个别给予指导。学生展示作品,演示操作,小结插入Flash动画的关键点: Flash显示窗口的大小调整。预览模式下才能看到Flash效果。 插入Flash后的网页保存。
学生参照教材内容完成网页动态效果制作,并比较分析其他同学的作品,对照自己的作品加以完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并给予解决。 3.总结与评价
(1)学习过程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给予评价,激发他们更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归纳总结。
学生对照“自我评价”表,进行过程性学习的评价。 参考资料
1.相关知识与技术
(1)关于横幅:用FrontPage 2003制作网页时,没有FrontPage 2000那样的插入“横幅广告管理器”功能,所以在FrontPage 2003中,网页中的横幅可以用静态的图片表示,也可以用Flash软件制作交替显示横幅,作为插件插入到网页的横幅位置。
(2)关于交互式按钮:在FrontPage 2003中交互按钮的形式有多种,其属性设置有文字、图像及背景等,这是FrontPage 2000所不能比拟的。
(3)关于DHTML效果
教材中没有介绍动态DHTML效果,这里建议老师们将动态DHTML效果内容补充讲解。 如下,将按钮“enter”图片当鼠标停在按钮处,显示进入下一页按钮“next”,设置方法如下:
2.关于资源素材
(1)资源库:人与自然、环保等各种文字、图片、Flash动画资料。 (2)多种运用表格布局的网页——优秀网站。
教学反思:
定边三中八年级信息技术(上)教学设计 执笔人: 审核人:
第六节 网页的链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超级链接的含义及链接源和链接目标的含义,掌握同一站点内以及不同站点间网页超级链接的创建方法。(2)掌握网页内书签的作用及创建书签链接方法,掌握交互式按钮、框架网页内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3)理解热区链接的含义及创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建网页超级链接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网页中创建超级链接的基本方法,破除对网页链接的神秘感。(2)通过对不同对象设置超级链接的操作,使学生总结出操作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操作的能力。(3)通过网页不同的超级链接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创建多种形式的网页链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链接我国主要自然保护区网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激情。(2)完成超级链接,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超级链接的含义及链接源和链接目标的含义。(2)超链接的制作方法——给文字、图片制作超链接,制作书签链接,给交互式按钮制作超链接,框架页面内的超链接,图片区域制作超链接等。
教学难点(1)书签链接中名称及对应链接位置的设定。(2)在框架页面中制作超链接时,目标对象所选择的显示窗口形式。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探究法、讲解与演示法、类比知识迁移法。
教学准备:“动物——人类的朋友”站点,包括未链接的网页,如欢迎页、表格页、
框架页,表单页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两个主页,一个已经创建了链接,一个没有创建链接,让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区别,引出本课课题——超级链接。
提出:我们在先前的学习中,哪个软件中的相关操作与它类似?什么是超级链接?找一个例子,分析链接源和链接目标分别是什么?
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对比找出不同点,并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操作、交流,再辅以知识迁移,明确本节课教学内容。 2.新授
定边三中八年级信息技术(上)教学设计 执笔人: 审核人:
(1)站内超级链接
引导学生回顾PowerPoint中超链接的制作方法(教师提示:右击链接源,利用快捷菜单制作超链接),辅以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自行探究并完成以下操作:
任务1 同一站点内不同页面之间的链接 制作首页(欢迎页)到表格页的超链接。
给表格页内交互式按钮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相关页面。 给框架页内交互式按钮设置超级链接,链接到相关页面。 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安排学生示范操作并讲解如何制作超链接。
交互式按钮的超链接制作要求在框架网页中演示操作。老师可以提问学生:演示者操作的对吗?有没有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超链接制作完成后需要检验(保存后预览)。 教师讲解,突破难点,再交由学生操作。
以上是同一站点内不同网页之间的链接,有时一个页面中内容过多,需要不断拖动滚动条实现阅读,能否实现快速跳转呢?
任务2 同一站点内同一页面内的跳转(链接):在“动物趣闻”页面内制作书签链接。 教师讲解:由生活中的书签引入,介绍“书签链接”的概念,然后再演示如何操作。
提示:书签链接的双向性问题(返回)。
学生认真听讲后模仿制作,教师巡视进行指导并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2)站间超级链接
仅凭我们课堂上制作的这些页面还不足以详细介绍我们的主题,此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超链接,链接到因特网上的其他网站,以丰富我们的内容。
任务3 借助热区链接,为“友情链接”页面制作超链接,链接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网站。
有了以上基础,可安排学生自学教材中有关热区链接的相关内容,学生探究操作后教师再安排学生进行演示,辅助以提问的形式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
3.总结与评价
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检验其链接完成情况,推荐优秀同学做展示。引导学生分类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定边三中八年级信息技术(上)教学设计 执笔人: 审核人:
第七节网页的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FTP文件上传的方法; (2)熟悉网页作品评价指标及其使用; (3)了解网站的发布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发布自己的网页,学习上传文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作品互评,创设学生讨论研究的环境,培养学生评价网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网页发布,使学生能够共享学习与创作成果,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评价能力,体验利用网络和网页的快捷与方便地发布、传播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网页作品评价指标;让学生共享创作成果。 难点:网页文件的上传;学生作品互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是对学生制作的网页的进行实施,因此以掌握基本操作和实施方法为主,通过实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网页(文件)的上传、浏览,体会成果的展示,也从中学习如何把书本知识变为实践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本课将先将网页作品的评价指标让学生了解,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服务器指定文件夹中,让全班同学相互浏览并进行评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思考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入教学。 教学引入 提问:什么是个人主页? 网上安家的教师演示: 1.在百度搜索“个人主页空介绍 让学生了解当前网络上制作网学生学习。 间”; 2.列举提供收费、免费个人主页的网页的各种形式。
定边三中八年级信息技术(上)教学设计 执笔人: 审核人:
站; 3.列举“博客”的例子。 4.介绍多媒体博客——我们一般把汇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特殊效果的交互性传播系统称之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博客也是这几个方面在博客上的应用。区别于传统的文字博客,多媒体博客包括图片博客(Photolog)、播客(Podcasting)、网络电台主持人(NJ)、视频博客(Vlog)等。 展示学生作展示一个学生优秀网页作品,提出“好在哪观察与思引出评价指标。 品 里?”的问题。 考。 学生阅读。 让学生初步认识评价指标。 学生学习。 增强学生对评价指标的理解。 网页评价指展示评价指标(附1)。 标的学习 教师讲解评价指标。 将自己的网页作品上传到自己的FTP帐号中,帐号:C2BBHH,其中BB两位数表示第几班,HH表示自己的学号,初始密码:123456,然后通过地址:课堂作业 http://192.168.4.252:8088/BB/c2BBHH浏览自己的网页;然后逐一浏览自己所在小组所有成员的网页,并对同组每位成员的网页进行评分(按平时分组)。 学生网站作个别辅导。 业上传 分。 理解评价指标,学习如何评价。 收取评价表 教师指引。 分组收取。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进行小小结 结。 学生体会。 总结与比较。 上传、修改作品、评学会上传。 学生评价 个别辅导、个别作品展示。 进行评分、评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