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毫升教
案(总9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一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教学札记: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 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 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 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 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 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都开来了一些容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校和这些容器有关的数学知识——容量和升。
二、自主设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聪明的小脑袋里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三、探索交流 (一)、教学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 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 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 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2
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 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液体少一些 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这两个杯子,你 觉得哪一个杯子的容量大呢?
生1:杯子1号大。 生2:杯子2号大一些。
谈话:光凭眼睛估计得到的结果可能有误差,我们可以想一个 办法来验证说明两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想个什么办法呢(生答)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根据某某同学说的,我们就用这 种倒水来验证一下吧!(根据同学刚才的说法操作验证。)通过这 种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壶一号的容量比较大。
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比较完了那两个杯子的容量大小,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这 三个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这三个杯子的容量关系怎样呢 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小组一起合作验证 一下。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你 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一 点困难,在回答之前我们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或者借助你手边的一 些容器,把这一大杯水倒入我们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 杯。
小组活动,将一大杯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一次性水杯中。 谁来说一说,这一大杯水可以倒几杯?
谈话: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
3
说能盛3杯半水,或者说能盛3杯多一点。你能知道这容器的准确 容量吗?
谈话:因此,我们需要给容量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 的标准就是我们的容量单位。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 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 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 少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等液体,通常用升 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板书:升、 L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主要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课题:认识容量和升
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容器,上面标着,“净含量2L”。这里 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 容量有什么关系呢有谁知道吗
讲述:“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 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 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 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 名称和容量吗
3.认识1升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
4
少呢?
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 (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 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 是1升。
谈话: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正方 体)这是一个空心的正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是1分米。现在我 们在正方体容器内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 发现呢?
生:正方体内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
谈话:如果一个容器是正方体,容器内部的长、宽、高都是1 分米,这个容器盛的液体正好是1升。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 正好是1升。
4.深化对1升的认识的实践活动。 四、收获成果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 获是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2.如果老虎和狮子要举行第二次比赛,你认为应该有一些什么 规定?
教后记:
5
教学札记
认识毫升(第二课时) 执笔人: 张巧春
教学内容:
第3页—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 教学准备:
滴管、量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自主设疑
1.毫升是什么计量单位? 2.毫升和升谁大进率是多少 三、探究交流 (一)出示例3
6
1.请看图片,细心观察:
500毫升橙汁 100毫升哇哈哈, 10毫升眼药水 3毫升风油精…… 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吗
让学生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做单位。 它还可以哟偶哥符号mL(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
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
(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 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 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
把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多吗(很少,很轻)
(三)说一说,倒一倒,感受几到几十毫升
1.这些小容器你们一定也见过。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多媒体出示图片:针筒、盐水袋、口服液、眼药水)(介绍一下勺子的容量)
2.每个小组都带来家里的小容器了吧。请你们拿出来吧。它们是:碗、杯子、保鲜盒
请每个小组根据这样的要求来试一试。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四)体验更大的毫升数及升与毫升的进率
7
好,刚才你是用什么又快又准量出50ML的水的呢(烧杯,看刻度)
我这里也有,你能看着刻度说出里面有多少毫升水吗? 100毫升(请你来掂一掂)??? 250毫升??? 500毫升?? 瞧,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制作的量器。里面有……1升水。 现在我要把他倒入这样的量杯里,每杯500毫升,能倒几杯呢?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1升=1000毫升) 四、巩固练习
1.4升=(?? )毫升 (怎么想的) 2000毫升=(??? )升(怎么想)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2.今天都带了饮料来了吧。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瓶里有多少饮料吗?
?? 100毫升????? 200毫升?????? 250毫升……
3.拿出一瓶橙汁,500毫升。想想,这种饮料需要几瓶正好是1升。
250毫升呢?100毫升呢?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执笔人:谢培培
教学内容:教材p12,例3 教学目标:
8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重难点:
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96里最多有几个30 190里最多有几个30 (2)74里最多有几个20 274里最多有几个20 2.口答。
42≈ ( ) 31≈( ) 7l≈( ) 69≈( ) 75≈( ) 87≈( ) (1)指名回答。
(2)说明;当个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时,可以舍去直接看出接近的整十数;当十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时,可以向十位进1后再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这叫做“四舍五人法”。 3.《导学案》p9第一部分“温故知新”1、2、3小题。 二、自主设疑:
怎样计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看成整十后计算方法和以前学过的方法一样吗 三、探究交流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请学生列出算式。(板书:96÷32)
(3)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笔算96÷32。
9
(1)提问:是不是3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
(2)学生尝试练习。 (3)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商3的,有什么好方法
说明:我们可以将32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来进行试商,这样简单些。
请同学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4)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3.完成“试——试”。
(1)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2)学生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3)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四、巩固练习
1.《导学案》p9第三部分“自主检测”1、2、3、4小题。 2.《导学案》p9第四部分“巩固达标”1、2、3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1、4题。 教后记: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