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作者:常凤昭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1期
常凤昭
(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成都610300)
摘要:当前,我国的畜禽饲养量日益增多,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畜禽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排泄物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对人类生存的环境产生污染,也畜牧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畜牧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已经成为工业污染后另一个急需处理的有机污染问题。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畜禽养殖过程中粪污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1-13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各类畜禽食品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扩大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规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畜禽养殖场的粪污进行科学的处理,减少畜牧粪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畜禽粪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的资金投入不足
相关的调查显示,一个存栏基础母猪为500~1000头的规模养殖场,根据当前的生产方式,在这样的养殖场中建成一个标准粪污处理系统,其面积至少要占到整个养殖场的20%,投资费用至少需要100~350万元左右,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的支持范围却只在20~80万元,其他的费用则需要业主自己行解决,加上畜禽养殖业是风险高、投入高,但是经济效益却相对较低的产业,一般的业主都无法接受如此高投入,对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造成了。
1.2  农牧脱节,资源成为了污染
当前,随着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专业化发展,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都转移到大城市中,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粪肥作为农作物肥料的使用量越来越低,农牧脱节的情况日益严重。由于粪污不能直接作为农作物肥料使用,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才能成为农家肥,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加之粪污湿、黏且臭,大多数农民认为处理比较麻烦,都不愿意将畜禽粪作为肥料使用。此外,很多养殖场建设的粪污处理设施的粪污处理能力达不到标准,污水处理的时间不足,污水外排的浓度过高,有的甚至直接进行排放,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3  管理过于粗放,项目覆盖率低
农村的畜禽养殖类多、面积较广,因此,很多农民依旧采用简陋的栏舍进行小本经营,缺乏科学化的管理,不愿意花费更多的资金进行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这是对农村环境卫生造成影
响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国现有的财政支持项目的覆盖率较低,未覆盖到这些养殖群体,致使很多农村养殖户,都还处于放任养殖的状态,成为管理与服务的盲区。
2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对策
2.1  实施粪便还田的,将粪污资源用于农业种植肥料
养殖户可以采用酵床养殖、堆积发酵、烘焙以及罐式发酵等方式将畜禽养殖粪制作成化肥,并且以有机肥料的方式作为商品出售,或直接将粪便提供给农作物使用,粪便是一种含有丰富有机物的肥料,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粪便污染,还可以提供很好的养分让农作物生长。
2.2  建立相关的粪污处理厂
采用先进的粪污处理设备并建立粪污处理厂,厂址尽量选在居民使用水体的河道下游,具备较好的排污能力,确保粪污处理厂拥有足够的扩建空间。在粪污处理厂中,对粪污处理各个季度的指标进行设定,对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进行严格的,并进行无害化卫生处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粪污转为可利用资源。
2.3加强粪肥加工与使用补贴
应该把粪肥加工项目纳入到财政预算专项中,给予粪肥加工行业大力的支持,鼓励社会相关的专业组织与养殖业主,在畜禽养殖密集的区域中,采取“共建、共享、共管”的管理模式,对畜禽粪便进行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将畜禽粪便生产成为有机肥料。如果在准建区域内建设年处理粪便量在1万吨以上的处理厂,且经过验证认为可行,财政部则按相关的投资额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此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养殖户建立畜禽粪便加工处理厂。
3  结束语
总之,对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科学利用,能够提升畜禽养殖场粪污管理和技术的水平,降低畜禽养殖粪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