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验19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实验19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实验十九 R 、L 、C 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 、L 、C 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 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在图19-1所示的R 、L 、C 串联电路中,当正弦交流信号源U i 的频率 f 改变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而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 而变。 取电阻R 上的电压U O 作为响应,当输入电压U i 的幅值维持不变时, 在不同频率的信号激励下,测出U O 之值,然后以f 为横坐标,以U O /U i 为纵坐标(因U i 不变,故也可直接以U O 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此即为幅频特性曲线,亦称谐振曲线,如图19-2所示。

图 19-2

2. 在f =fo =LC π21

处,即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此时X L

=Xc ,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 i 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

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 i 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 U i =U R =U O ,U L =U c =QU i ,式中的Q 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3. 电路品质因数Q 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一是根据公式Q = o C o L

U U U U =测定,U c 与U L 分别为谐振时电容器C 和电感线圈L 上

的电压;另一方法是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f =f2-f1,再根据Q =12f f f O

-求出

Q 值。式中f o 为谐振频率,f 2和f 1是失谐时, 亦即输出电压的幅度下降到最大值的2/1 (=0.707)倍时的上、下频率点。Q 值越大,曲线越尖锐,通频带越窄,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在恒压源供电时,电路的品质因数、选择性与通频带只决定于电路本身的参数,而与信号源无关。 U 0L 图 19-1

三、实验设备

1. 利用HE-15实验箱上的“R、L、C串联谐振电路”,按图19-3组成监视、测量电路。选C1=0.01μF。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用示波器监视信号源输出。令信号源输出电压U i=3V,并保持不变。

图19-3

2. 找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其方法是,将毫伏表接在R(200Ω)两端,令信号源的频率由小逐渐变大(注意要维持信号源的输出幅度不变),当Uo的读数为最大时,读得频率计上的频率值即为电路的谐振频率f0,并测量U C与U L之值(注意及时更换毫伏表的量限)。

3. 在谐振点两侧,按频率递增或递减500Hz或1KHz,依次各取8 个测量点,逐点测出

5.选C2=0.1μF,R1=200Ω及C2=0.1uF,R2=1KΩ,重复2、3两步。(自制表格)。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测试频率点的选择应在靠近谐振频率附近多取几点。在变换频率测试前,应调整信号输出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幅度),使其维持在3V。

2. 测量Uc和U L数值前,应将毫伏表的量限改大,而且在测量U L与U C时毫伏表的“+”端接C与L的公共点,其接地端分别触及L和C的近地端N2和N1。

3. 实验中,信号源的外壳应与毫伏表的外壳绝缘(不共地)。如能用浮地式交流毫伏表测量,则效果更佳。

六、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

2. 改变电路的哪些参数可以使电路发生谐振,电路中R的数值是否影响谐振频率值?

3. 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测试谐振点的方案有哪些?

4. 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如果信号源给出3V的电压,电路谐振时,用交流毫伏表测U L和U C,应该选择用多大的量限?

5. 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参数应如何改变?

6. 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 L与U C是否相等?如有差异,原因何在?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测量数据,绘出不同Q值时三条幅频特性曲线,即:

U O=f(f),U L=f(f),U C=f(f)

2. 计算出通频带与Q值,说明不同R 值时对电路通频带与品质因数的影响。

3. 对两种不同的测Q值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4. 谐振时,比较输出电压U O与输入电压U i是否相等?试分析原因。

5. 通过本次实验,总结、归纳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6. 心得体会及其他。

温馨推荐

您可前往小程序 享受更优阅读体验 不去了 立即体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