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辣椒栽培技术

辣椒栽培技术

来源:华佗小知识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2期

辣椒栽培技术

赵淑凤

(朝阳县尚志乡农业站,辽宁朝阳 122618)

辣椒,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属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黄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辣椒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辣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叶酸、镁及钾;经常进食辣椒可以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及血液中脂蛋白的氧化。少量食用,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消炎,美容等功效。1 辣椒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

1)根。辣椒主根不很发达,根量少,入土浅,根群一般分布在25~30cm深的表土层中,根系的再生能力弱,茎基部不易发生不定根。,为此,在育苗移栽时应尽量采取护根育苗。

2)茎。辣椒的茎木质化,较坚韧,可直立生长在栽培中不需支架。根据辣椒的分枝结果习性可分为无,限分枝与有限分枝两种类型。

3)叶。辣椒叶片为单叶,,互生,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无缺刻叶面光滑,微有光泽。

4)花。辣椒花较小,花色为白色或绿色,无限分枝型品种多为单生花,有限分枝型品种多为簇生花。

5)果实。辣椒的果为浆果,果实形状依品种不同有灯笼形、四方型、粗长牛角形、羊角形、线形、圆锥形等于果实的着生状况。

6)种子。成熟的辣椒种子扁圆形,淡黄色,有光泽,种子千粒重6~7g,发芽能力平均年限为4年,使用年限一般为2~3年。2 品种选择

1)品种应具有的条件:抗逆性和抗病性强;丰产性好;耐热,抗寒性强;株型紧凑,挂果率高,座果集中。

2)主要品种。汴椒一号;湘椒6号;湘椒7号;湘椒12号;朝天椒;河西牛角椒;湘研十三号;另外还有苏椒5号等。3 栽培技术

3.1 整地作畦与施基肥

选地、整地与施肥。种植辣椒一般选在沙壤、坨根子地,前茬

忌同科作物。辣椒忌连作,也不能与茄子、蕃茄、,马铃薯、烟草等同科作物连作。栽培辣椒地块,要排水良好,排灌方便,并要求深耕。最好能做到冬耕,休闲冻土,以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孢子。定植前再整地,表土仍保持较大土它,以便透气爽水,对防止落花、落营和落叶有良好的作用。3.2 培育壮苗

1)育苗时间辣椒韵育苗时间要求较严格。播种过早,苗期,,持续高温多雨的时间长,幼苗长势弱,容易徒长,且易发生病毒病;擂种过迟,病毒病虽然发生较轻,但后期温度,低,植株上层果实生育期和积温不够,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辣椒从播种到收获约需120天左右,按10月底出现早霜进行推算,适宜播种期为7月中下旬。移栽。移栽日期在5月20~25日,最迟不能迟于6月1日,进行扎眼移栽,大垅双行。

2)苗床选择。辣椒育苗苗床必须选择在未种过茄果类、瓜类;马铃薯等蔬菜作物的地块。苗床地必须是地势高燥,通风排水良好,周边无杂草,土壤有机质丰富的地块。②苗床准备:苗床最好在伏天就深挖烤土,上面泼一层人畜粪,晒干后③播种:播种前床土充分浇湿,整细整平。

3)水肥管理:由于地膜覆盖,在辣椒生长前期基本不缺水,在生长中后期视墒情及各时期需水量情况来确定灌水次数和时间,否则植株早衰。

4)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的炭疽病、早晚疫病、猝倒病、病毒病、日烧病、蚜虫等。

5)采收和留种:作为鲜食的,大都采收青果,也可以采收红果。而作为干辣椒的,则必须采收红熟的果实,采收要及时,否则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果。适时采收:9月20日左右可以收割,一般拉回家在园子里晒干,辣椒一晃动,籽粒在里边串动有声响,就可以按收购标准分级采摘,分等存放。未达到标准水分的辣椒不能掰柄以防霉烂。

(上接第142页)

粗放经营到精种、精养,从低产到高产、高效,从单纯农牧业到多种经营转变;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至富的步伐,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牧民群众对生态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意识,增强了生态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全社会退耕积极性普遍高涨,群众由过去的“要我退耕”变成了“我要退耕”。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退耕还林工程工作经费和后期管护经费缺乏,使林业负担很重,特别是在检查验收、兑现、强化管理、后期管护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与管护投入机制,实行资金分类经营管理。

2)退耕地管护问题严重,保存现有造林成果困难很大。一是由于缺乏管护经费,林木缺乏后期抚育,同时林木郁闭成林后,林

间杂草丛生,必将产生病虫鼠害,火灾隐患很大。二是几年来的工程建设,使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变为林地,农民饲养牲畜,特别是养羊业受到很大,偷牧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林地损失严重。三是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全部实施舍饲圈养还存在许多困难。

3)由于近几年气候严重干旱等原因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特别是荒山荒地造林受立地条件及自然干旱的因素影响,造林成活、保存率普遍较低,同时,年年重复补植造林,成本增加,国家给予的种苗补助费远远不够,部分退耕还林户缺乏信心。

4)个别地方对后续产业发展重视不足,着眼于争取眼前的退耕还林计划指标和补助。同时由于个别地区经济落后,没有一定带动力的主导产业,后续产业发展滞后,退耕农户也束手无策,加之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影响后续产业发展。

·13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