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7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Jul.2010Vol.16No.4
第16卷第4期Journal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侯则红,陈展川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与古典园林相比,现代园林无论是在服务对象、功能、形式上都有所改变。现代园林追求的是开放的、多元化的有创造性,并能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新的空间格局,它表现的是自由、明朗、富有激情等多种艺术特性。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通过园林意境的创造及欣赏的分析,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园林意境;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J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149(2010)04-0128-02
中国古典园林是集建筑、山水、园艺、绘画、诗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体,它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园林意境
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是造园家将自己对社会、人生深刻的理解,通过创造想象、联想等创造性思维,倾注在园林景象中的物态化的意识结晶。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二、园林意境的创造(寓情于景)
(一)造园要素的写意和比兴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是人们对园林形象、色彩、气氛的一种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大多模仿自然界的景观特征,抓住大自然中某一具有典型性的景象,将自然景物经过拟人化而赋予某种品格特征,成为人们托物寄兴、借景抒情的审美对象。
园林是由地形、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小品等物质因素所构成的,各种事物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园林意境创造必须首先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感有所了解。人们常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扬州个园以墨石山前种有多竿修竹,比拟春山;太湖石山前植松树,比拟夏山;黄石山植古柏,比拟秋山;低矮的雪石山不饰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比拟冬山。表达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
1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以垂柳表示依恋,因柳与留谐音,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松枝傲骨峰蝶,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常以松柏象征坚贞。桃树通常表示爱情、好运、相恋。同时,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银杏、石榴表示多子多孙;桃李比喻学生。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来比喻人的气节。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尤其是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组合表示玉堂富贵,深得人们的喜爱。
不同的园林环境中,对植物品种的选择在意境上有不同的要求。佛寺中常选用菩提树、桫锣树、忘忧树、锻树、七叶树、香樟、桂花、银杏、松、柏、罗汉松、文殊兰、南天竹、地涌金莲、荷花等植物,而韭菜、葱、姜、蒜、香椿均代表荤腥,不能种植,尤其忌植桃树,因其代表女色:然而在道观中却一定要种桃树,因其所制作的桃木剑是驱鬼镇邪的。
对造园要素的比兴既突出了主题,又给人带来一定的审
收稿日期2010-03-25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2010横向课题四季康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简介侯则红(1970-),女,云南昆明人,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128
美效果。相反,如果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更不能引起人们情景交融的联想。
(二)诗情画意的再现中国古诗文中描绘的风景,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淡的令人神往;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所描写的泰山风光,把读者推到了泰山极顶,使人居高临下,俯视周围群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使人仿佛看到江边、遥望孤帆远去的诗人;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则一下子把塞外大草原的雄浑辽阔推到读者面前,使人如临其境。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与诗画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追求诗情画意一般艺术境界,并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园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诗文中描绘的风景,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常被用作园内景点的点题和情景的抒发。如长沙岳麓山爱晚亭周围遍植枫树,使唐代诗人杜牡描绘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景色跃然眼前。苏州拙政园听雨轩,前有碧池睡莲,轩后池边有翠竹芭蕉,取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而拙政园远香堂,源于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溢清句意,不仅表达了景点周围所种植物的特点,而且将那特有的短暂的香气定格在名字中,让人一年四季都感到幽远的清香。而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则是用宋代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画境造景,使景中有画。中国古典园林中这些形、色、声、香的景色画面令人联想起更丰富的情和意。
(三)匾额景题点题中国园林中的景题、楹联、匾额上的诗词、书法为园林意境的产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令人回味无穷。园名、景名的题写在宋代就已大为兴盛,园名的题写,成为园林中心意向的所在。好的园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园林景致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如镇江沈括的梦溪园,因沈括三十岁时常梦到一风景秀美之地,山明水秀,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后来他路过镇江,见一地宛若梦中所游之地,于是举家移居于此,建草舍,筑小轩,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命名为梦溪园。司马光的独乐园,园小又简陋,但藏书甚丰,司马光读书倦了就或投竿钓鱼,或束衣采药;或浇灌花丛;或操斧砍竹。站在高处纵目驰骋、放怀心胸想不出天地间还有什么乐趣能取代这种美好而舒适的生活。因此,取名独乐园。苏州网师园以渔隐为主题,题名点出了园主自喻为渔翁的园林意境。
(四)以历史典故点题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对特定环境、历史、景物所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分析,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不仅全园要有主题,而且园中每一个局部景观都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如北京颐和园的知鱼桥,出自庄子秋水篇:庄子与惠子游赞壕梁之上,庄子曰:蛛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
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而苏舜钦的沧浪亭,则蕴含屈原被放逐,逢渔父劝慰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的典故,引起游赏者触景
2
生情,从而产生带有感情色彩的联想和想象。
三、园林意境的欣赏(情景交融)
园林是表现时间、季节和天气能力最强的境域,它的形象时刻都在变化着。早、午、晚光影、色彩瞬息万变;阴、晴、风、雨、霜雪气象万千;春、夏、秋、冬有季相变化;植物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物候也各不相同,正所谓梅绽迎春,叶落知秋这些变化,不断地影响着人的心情,使游赏者产生多种不同的意境。
园林意境最终能否完全体现设计者寄托于园中的思想感情,除了设计建造时的匠心独运以外,与观赏者的对诗情画意的理解力也很大的关系。当造园者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之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在色、质、形等方面运用统一、和谐、连续、对比、平衡、韵律变化等美学规律,达到视觉、嗅觉、触觉结合的效果,而观赏者却无法体会其中真意的时候,意境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借助自然山水的形式美,升华到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美。要用心领悟或想象园林中所特有的诗画意境美,感受春夏秋冬、雨雪雾晴中不同的景观美,这不单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感官变化,时令变化、雨雪阴晴等会改变园林空间的意境,如果不是惠心颖悟的人是很难意会那种不可言传的情趣的。只有当游人在春天的桃溪、夏日的莲荷、秋天的桂菊、寒冬的腊梅这些花木的盛开或凋谢中寻觅到不同的乐趣,在泉流、松风、鸟啭,虫鸣中感受到园林中的场景转化为诗的意境而被深深地感染,产生联想,唤起共鸣时,才产生了意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情景交融。
四、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现代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受到各种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一方面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例如为人们漫步、坐憩、晒太阳、遮荫、聊天、观望等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场所,解决好流线和交通的关系,考虑人们交往与使用中的心理与行为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新技术以及生态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改善了用来造景的方法与素材。现代景观设计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深化与扩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一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988.
2吕明伟.传统园林艺术中文人园的隐逸精神J.中国园林.2003
(12):63-65.
责任校对赛罕其其格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