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 - 教师心得 -
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进展的两大环境,如何充分合理地运用家园的共同教育资源,关心孩子拥有更好的进展环境,是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协作、理解,而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老师的关心、理解,所以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是密不行分的。程淮教授提到的儿童的进展\"微环境'是影响儿童进展的真正的可控要素,微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种。家长和老师都应努力地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儿童进展的微环境,正确引导孩子从小培育各种良好的习惯。
要给孩子一种好的教育,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孩子。幼儿园的老师仅仅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但不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因此,我们需要向家长了解孩子的状况,并结合所学习的学问制定家园合作方案。
幼儿园的工作有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协作。如小班刚入园的孩子,他们在家里全部的吃、喝、拉、撒、都有家长全部代替,大局部孩子的生活自理力量都待提高,这时,老师要培育孩子的生活自理力量,如自己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但是很多孩子一回到家,家长又包办了一切,替孩子穿衣、喂饭,整理玩具,这样就严峻地影响了孩子生活自理力量的提高,导致老师做出的努力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就是家园教育不全都的结果。因此,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要
对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我几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几条家园协作的小阅历:      1、让家长了解班里的教育目标,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全都。
2、当孩子消失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准时与家长沟通,找到解决的方法。
3、做好每一项家园共育工作比方家园联系、电访、家访等。      4、定期召开半日活动。
5、准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关心家长解决教育上遇到的难题。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只要做好家园共育,就肯定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
【如何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