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子宫内膜癌36例临床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癌36例临床病例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子宫内膜癌36例临床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01T16:31:38.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5期供稿 作者: 周建芬[导读] 目的 分析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期和病理类型以及合并症情况。周建芬 (建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224700)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134-01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分期和病理类型以及合并症情况。方法 将2008年0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未绝经组和绝经组,分别统计分析其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结果 未绝经组以月经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绝经组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未绝经组分期低于绝经组;同时未绝经组合并症比例低于绝经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以月经不调、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年轻患者分期低于年长者,同时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能显著提高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例分析

子宫内膜癌,又被称为子宫体癌,是起源于子宫内膜的一种恶性肿瘤[1]。其临床发病率仅低于子宫颈癌,镜下可分为腺癌、鳞腺癌、腺角化癌、透明细胞癌,其中腺癌约占80%~90%。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晚期患者有明显临床表现如子宫出血、阴道排液、疼痛等[2]。现将我院对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资料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了2008年0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历资料,将36例患者分为未绝经组(A组)16例和绝经组(B组)20例,A组:年龄为30~54岁,平均45.1岁,其中30-39岁年龄段3例,40-49岁年龄段9例,50-54岁4例;B组:年龄为52-72岁,平均56.5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分段诊刮,宫腔镜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1.2 方法: 统计36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分期和病理、合并症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ud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 A组主要临床表现:月经紊乱12例(75.00%),时间3个月~5年;阴道流血3例(18.75%);疼痛1例(6.25%)。B组主要临床表现:阴道流血14例(70.00%);疼痛6例(30.00%)。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在阴道流血和疼痛方面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

组别 总例数 月经紊乱(n,%) 阴道流血 疼痛

A组 16 12(75.00%) 3(18,75%) 1(6.25%) B组 20 0(0%) 14(70.00%)* 6(30.00%)* 注:*与A组对比P<0.05,差异显著。

2.2 两组患者分期和病理 A组患者分期情况:Ⅰ期13例(81.25%)、Ⅱ期2例(12.50%)、Ⅲ期1例(6.25%);病理类型:子宫内膜腺癌14例(87.5%)、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癌2例(12.5%)。B组患者分期情况:Ⅰ期8例(40.00%)、Ⅱ期4例(20%)、Ⅲ期7例

(35.00%)、Ⅳ期1例(5.00%);病理类型:子宫内膜腺癌17例(85.00%)、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癌2例(10%)、子宫内膜间质样肉瘤1例(5.00%)。两组Ⅰ期、Ⅲ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比例类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分期和病理 组别 分期 病理类型

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癌 子宫内膜间质样肉瘤 A组 13 2 1 0 14 2 0 B组 8* 4 7* 1 17 2 1

注:*与A组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合并症情况 两组患者在肥胖合并症中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方面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合并症情况

组 别 肥胖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A 组 4 1 2 1 B 组 6 8* 6* 5*

注:*与A组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多发于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引起子宫内膜癌常见原因是,与孕激素相比,雌激素量过多[3]。根据FIGO制定的手术-病理分期, 对Ⅰ期患者行筋膜外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对Ⅱ期患者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对Ⅲ、Ⅳ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结合术后中医中药进行调理治疗,但是外科手术治疗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肿瘤大小、部位和瘤细胞发展情况等多种因素来决定。对于年老体弱者、有严重内科合并症者,以及Ⅲ期以上不宜外科手术者,可采用放射治疗。而对于晚期不能手术或放疗,及治疗后复发病例,可采用抗癌化学药物治疗,可用5-氟脲嘧啶、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联合化疗。对晚期或复发癌还可用孕激素治疗。不论手术还是放化疗,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损伤,所以一般在治疗前后先给患者中药治疗,以提高其自身抵抗力,珍香胶囊、复方斑蝥胶囊、鸦胆子油口服液、中华蟾素口服液、消癌平片等为常用的中药。此外,子宫内膜癌给患者带来很大精神负担,医护人员和家属都要给患者足够信心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治疗[4]。

从本组分析结果可知,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显著,未绝经组以月经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绝经组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未绝经组分期低于绝经组,两组患者分期差异显著(P<0.05);但是两组在病理类型上均以子宫内膜腺癌为主,分别占84.38%和92.50%。同时未绝经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比例低于绝经组且差异显著(P<0.05)。因此,未绝经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临床表现、分期以及合并症等方面均优于绝经患者。参 考 文 献

[1] 叶桂丹,郭玲玲,孙丽君.子宫内膜癌117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9,33(3):243~244.

[2] 张斌,陈建国,闻安民.年轻妇女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1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1~23. [3] 余平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12例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52~53. [4] 侯志敏.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0):607~608.

[5] 苏小微.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