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垂穗披碱草生物学特性及种子产量研究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禾本科牧草,抗逆性强、草产量高,主要分布于海拔2500-4000m。本研究以采自甘南4个不同海拔高度(2500m、3000m、3500m和4000m)的垂穗披碱草(E.nutans)种群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在温室育苗,然后移栽到兰州大学榆中试验地。
连续两年评价了不同海拔垂穗披碱草种子在相同生境下种植的生物学特性和种子产量特性。另外,对同一生境下种植的不同海拔垂穗披碱草收获后的种子进行了再次播种,进一步评价其农艺性状。
期望为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下一步育种利用等提供基础数据。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采收于甘南的不同海拔的垂穗披碱草种子在黄土高原的种植生境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适应性,海拔4000m的适应性较差,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其单株种子产量显著低于其他海拔。
不同海拔分布居群在试验生境下生育周期较为接近,两年均为130天左右。海拔4000m的生育时期较其他海拔3500m、3000m和2500m整体间的生育时期早7天左右,而海拔3500m、3000m、2500m它们三者种间的生育时期相近。
2.在同一种植生境下,种群内的个体变异分析表明,各海拔垂穗披碱草的变异系数都表现为单株种子产量(38.51%)、单株干重(48.49%)和单株生殖枝数(60.69%)的变异程度较大;其次是千粒重(26.82%);小穗数/生殖枝(14.62%)和种子数/小穗(16.25%)的变异系数最小。3.对不同海拔垂穗披碱草种群间的单株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年间的单株种子产量都与单株干重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r=0.867和
0.715(p=0.01);与每株生殖枝数的相关系数居中(r=0.627与0.634,p=0.01);与每小穗种子数的相关系数最低(r=0.356与0.272,p=0.01)4.从不同海拔垂穗披碱草在相同生境连续2年的表现以及收获后再播种第一年的表现总体分析认为,海拔3500m和3000m在生物量、分蘖数、生殖枝数、叶片数和单株种子产量上均显著高于海拔4000m和海拔2500m(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