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最基本的。要学生作文有兴趣,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心理。比如要写看图作文了,可以让学生将画面串联起来表演一番,这样静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小品,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更深的表象,发挥更丰富的想象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
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
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
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
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 1.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和“优秀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
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等,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学期末把同学们制做的知识卡分类,串绳成册,加上封面,命名为“小百科知识全书”。全班同学都是作者,编者。“全书”既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级,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许多教师在作文课经常安排先说后写的训练步骤。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借鉴别人的长处,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口头表达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师生及时点评,大家可以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在作文中重复出现。
在培养学生口头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从早读、晨检的时间内挤出几分钟,给学生“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1-2人,轮流进行。两分钟演讲没有内容,要求不超时,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最好能摆明自己的观点或讲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表现欲和自尊心都很强,他们绝不会让一个毫无准备、语无伦次的自己展示在大家面前,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演讲做充分的准备,尽管那只有短短的两分钟。
能力强的孩子事先会在头脑中确定内容、组织语言,然后练说一、两遍;能力差一些的也许会先做笔头的准备,拟定演讲稿,然后反复练说。无论哪一种准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而后一种学生更是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任何负担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