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籍.吏民,封府库。(《鸿上宴》)( ) (2)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 )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 (4)沛公军.
霸上。(《鸿门宴》)( ) (5)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 (6)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 ) (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8)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 )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4)峨.
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 )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 )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3.动词活用为名词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 ) (3)惧有伏.
焉。(《曹刿论战》)( ) (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 )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 )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 ) (4)乘坚.策肥.,履丝缟。(《论贵粟疏》)( )( ) ★5.名词作状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 ) (2)(项伯)常以身翼.
蔽沛公。(《鸿门宴》)( )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 )(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 (5)人皆得以隶.
使之。(《五人墓碑记》)( ) (6)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名词作状语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愚公移山》)( )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
杀汝。(《中山狼传》)( )
1
)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游黄山记》)( ) ④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 )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 ⑥座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⑦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 ⑧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 ⑨吾义.
固不杀人。(《公输》)( ) 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② 上.食埃土,下.
饮黄泉。(《劝学》)( )( ) ③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 时间名词作状语 ① 项伯乃夜.
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 ②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 ) 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 ★6.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 ② 项伯杀人,臣活.
之。(《鸿门宴》)( ) ③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④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 ② 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 ③ 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 ④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 )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 ③ 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 ★7.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 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② 吾从而师.
之。(《师说》) ③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
2
) ★8、为动用法
(1)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 )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 ( ) .
(3)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 滑稽列传》( ) .
(4)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 《三国志•华佗传》 ( ) .(5)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庄子•骈拇》 ( ) .(6)君子死知己。 陶渊明《咏荆轲》 ( ) .
二、文言基础及阅读(共30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的《过秦论》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每空1分,共8分)
(1)奋六世之余烈 奋: (2)奋六世之余烈 烈: ..(3)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 (4)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 ..(5)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 (6)以愚黔首 愚: ..(7)收天下之兵 兵: (8)以弱天下之民 弱: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每空1分,共5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乃: .(2)以愚黔首 以: .(3)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 ..(4)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以为: ..
(5)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 而: .
三、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完成7~9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
3
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每空1分,共8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 (2)吾从而师之 师: ...(3)吾师道也 师: (4)是故无贵无贱 无: ..(5)今之众人 众人: (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 ...(7)而耻学于师 耻: (8)士大夫之族 族: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每空1分,共5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乎: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 .(5)其可怪也欤! 其: .9.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7分)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4分)
四、判断题
1、下面句子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 《过秦论》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D.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2、下面句子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4
B.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D.从流石蛇行而上。 (《游黄山记》)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文言文专项训练(3)答案
一、知识疏理,解释加点的字。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沛公在霸上驻扎。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大概这个洞越往里去,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少。
(2)——拿尽了他们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部收入。 (3)——担心在他们那里有伏兵。
(4)——献蛇回来便能享用那田地上出产的东西,以度过我的一生。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5
5.名词作状语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②—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②—人们都可以像对待奴仆那样使唤他们。
③—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用箕 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④—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⑥—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
⑦—耽误了时间,按照法律都要砍头。 ⑧—按照情理,我本应该自杀。 ⑨—按照道义,我本不应杀人。 (4)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泉水。 ③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 (5)时间名词作状语 ①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跑到沛公的军营。 ②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致走向灭亡。 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早晨辞别父母走了,晚上住在黄河边上。 6.使动用法
常见的使动用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您要同情我并且让我活下去吗? ②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项伯曾经杀了人,(按罪当死),我使他活下来。 ③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终于在朝堂上召见了蔺相如,;礼节完毕后让他回了赵国。 ④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现在把钟罄放到水中,即使是刮大风,起大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声响。
6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性态。 ①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② 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诸侯会聚订立盟约,从而图谋使秦国的力量弱下来。 ③ 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君子应该使他的衣服和帽子端正。 ④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
—(他)想保存这只蟋蟀来发财,使它的价钱升高。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从语义上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与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略有不同,它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想让孙膑做将。 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让他在那里做王。 ③ 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不让无功的人做官。 7.意动用法
常见的意动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它后面的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①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是平常人都觉得这样是羞耻的。 ②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成名因为它小,认为它不好。 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巫师、乐师和各种工匠,不认为互相学习是可耻的。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后面的词语当作宾语,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县里的人觉得他(仲永)很奇特,渐渐地把他父亲当作宾客。 ② 吾从而师之。(《师说》) —我跟从(他), 以他为老师。
③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
—我和您在江上打鱼,在沙洲上砍柴,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 当作朋友
8、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 (1)夫人将启之----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 《触龙说赵太后》 (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陈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为:为……祈祷 《左传•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 《病梅馆记》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 《阿房宫赋》 (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为……治丧 《史记 滑稽列传》
7
(7)文嬴请三帅。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崤之战》
(8)邴夏御齐侯。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左传•成公二年》
(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脉,为……诊脉 《三国志•华佗传》
(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庄子•骈拇》
(11)君子死知己。死,为……而死 陶渊明《咏荆轲》
二、答案
7.(每空1分,共8分)
(1)奋:发扬 (2)烈:功业
(3)振:举起 (4)履:登上(名词活用作动词) (5)却: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 (6)愚:使……愚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7)兵:兵器,武器 (8)弱:使……弱,削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8.(每空1分,共5分)
(1)乃:于是,就(副词) (2)以:来(连词) (3)以为:以之为 把它作为…… (4)以为:认为 (5)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可不译 9.(共7分)
(1)凭着华山做城墙,就着黄河当作护城河,依靠亿丈高的城墙,对着深不可测量的黄河,把它作为坚
固的防御工事(或: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4分。基本语意1分。“因、以为、固”各1分。)
(2)可靠的臣子、精锐的士卒,陈设了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3分。基本语意1分。“陈”1分。“谁何”1分。)
三、文言基础及阅读(共30分) 7.(每空1分,共8分)
(1)学者:求学的人 (2)师:以……为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3)师:学习(名词用作动词) (4)无:无论
(5)众人:一般人 (6)下:低于(名词用作动词) (7)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族:类 8.(每空1分,共5分)
(1)所以:用来……的 (2)乎: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3)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不译
(4)乃:竟然,居然 (5)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9.(共7分)
(1)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3分。基本语意1分,“圣、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分,“其”1分。)
(2)译:不能通晓句读的,去从师学习,而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却反而不从师学习 (或:(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不通晓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
(不能解决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4分。基本语意1分,宾语前置句式1分,“师”1分,“不”1分。)
8
四、答案
1、A 2、C 3、D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