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佈育学院学报
第28卷第6期/2016年11月
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Vol. 28 No. 6/November 2016
488〜492
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研究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
tr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Growth
JIN Yuanyuan,LI Xiaotian,LI Kaina
摘要:以企业作为切入点,依据企业成长理论,从企业成长的视角,研究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融合的机制。从一定程度上揭开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的“黑箱”,为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 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的绩效提供参考。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市 场融合、企业融合、产品或服务融合、制度融合和技术融合,融合的外部动力机制包括市场需求动力、政 府动力和技术革新动力,内部动力来自于企业减少对环境依赖的动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动力。根 据企业的成长过程,可以将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划分为产业分立阶段、产业融合的 萌芽阶段和产业融合的实现阶段。
关键词:产业融合;机制;企业成长;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G 80-052文章编号:1009-783X(2016)06-0488-05文献标志码:
金媛媛,李骁天,李凯娜
A Abstract:Taking enterpris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growt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growt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reveals the Hblack box\" of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in certain extent, and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performanc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sports,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include market integration, enterprise integration, product and service integr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external motivation mechanism includes power for market demand, government policy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motivation. Internal motivation comes from the enterprise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environmental power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s growth process,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sports,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can be divided into division stage,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infancy and implementation phases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Kej^words: industry integration; mechanism; enterprise growth; sports industry; culture industry; tourism industry
随着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 者开始关注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机制问题。詹新 寰等认为,产业融合的关键动力在于,企业具有从融合中获得 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的预期[1]。杨强提出体育本体 产业的资产通用性是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体 育企业竞争激烈化的驱动、体育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拉动和体育 相关产业的推动是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外在动收稿日期:2016-10~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TY007);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
设-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11 协同创新中心)(市级)(旅游。
力[2]。李燕燕等将产业融合的动力归结为技术创新、需求高级 化、企业竞争与协同、引导[3]。何祖星等提出,高度的产业 关联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消费需求的提高是产业融合的内 在驱动力,系统性思维是产业融合的思想渊源,现代科学技术 的应用是产业融合的外在推力[4]。这些观点均从某一方面揭 示了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内部过程,但是没有全面地说 明体育与其他产业为什么会融合?融合的过程是怎样的?针 对这些问题,全面揭示了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内在工作方 式,即融合的机制。本文从产业的基本构成单位一揭开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黑箱”。1
企业成长理论
无论是在经济学还是管理学领域,企业成长理论都占据很 重要的地位。按照研究视角来划分,可以把现有的学术研究成 果分为企业外生成长理论和内生成长理论。外生成长理论认 为外部因素对企业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代表性的理论有新
企业切
人,从企业成长的视角,逐一分析这些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PXM2016_014206_000022)。
作者简介:金嫒媛(1981—)女,河南洛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第28卷第6期/2016年11月Vol. 28 No. 6 / November 2016
488
第6期
金媛媛等: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研究
体育与社会发展
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和 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5\\内生成长理论认为内生性因素 (资源、能力、知识等)决定了企业成长的范围和程度,相关理论 有现代组织生态、企业内生成长论、企业成长模型、企业演化理 论、能力基础论及企业资源理论等ra。在实践中,企业的成长 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外生成长理论和内生成 长理论均可用于指导企业成长实践。本文综合运用外生成长 理论中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和内生成长理论中的企业资源理 论,从企业成长的视角,分析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 主要构成要素、外部动力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及融合的过程。2
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主要构成要素
根据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和企业资源理论,企业所处的内外 部环境直接影响企业成长的范围和程度。根据企业成长理论,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主要有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内 部环境主要指企业的内部结构,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 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取利润。如果将企业所处 的环境看作一个系统的话,该系统由制度、市场、技术、企业、产 品或服务等子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企业的主 要生态环境,那么作为企业集合体的产业,也是由制度、市场、 技术、企业、产品或服务等子系统及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与 协同关系构成。不同子系统之间以协同关系为主导,而各子系 统内部以竞争关系为主导[7]。
产业融合是各子系统跨越产业边界进行竞争与协同而产 生的[8]。各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协同产生了子系统之间的融 合,形成了制度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企业融合、产品或服 务融合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共同构成了产业融合的动态 过程。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融合是引起产业融合的根本 动力,其次是企业融合、产品或服务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 及其他。从系统的视角,产业融合也是一个系统,由技术融合、 企业融合、产品或服务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等要素构成。 用公式表示,即
产业融合=({足U=1,2,…,,{U
2,…,足之间的互
动关系})。
其中足代表产业融合中的不同要素.&
代表技术融合,
X2代表企业融合,x3代表产品或服务融合,兄代表市场融合, X5代表制度融合。根据产业类型的不同,不同子系统的重要
性顺序有所不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协同关系也有所 不同。
在我国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市场的需 求是激发企业进行跨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力,由此产生了融合型 的产品或服务。在这种形势下,制定各种标准和规则,推 动融合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新兴产业——
体育旅游产业的产
生®。由于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均属于服务产业而 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因而,技术在产业融合中仅起到辅助作用, 因此,在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各要素的重 要性依次为市场融合、企业融合、产品或服务融合、制度融合、 技术融合及其他。用公示表示为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X U = 1,2,2},{^ , Y2,
…,叉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中Y••代表产业融合中的不同要素,I代表市场融合 代表企业融合,I代表产品或服务融合,I代表制度融合,I
代表技术融合。
综上,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主要要素包括市场 融合、企业融合、产品或服务融合、制度融合、技术融合(如图1 所示)。
图1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构成要素
3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的融合是体育企业、文化企业、
旅游企业在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所构成的动力机制的作用下 形成的。由于企业成长所处的外部环境主要有制度环境、市场 环境和技术环境,因此,其成长的外部动力也主要来自这3个 方面。具体而言,外部动力主要是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者 需求升级、所带来的特殊机遇及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发 展带来的资源共享便利,简言之,即市场需求动力、动 力及技术革新动力。而拫据企业资源理论,内部动力则来自体 育、文化和旅游企业降低环境依赖性的动力和为获得竞争优势 而获取资源和能力的动力。3.1
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外部动力机制
外部动力机制是指推动体育、文化和旅游企业进行融合型 产品开发的外部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动力、 动力及技术革新动力。3.1.1市场需求动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休闲 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单纯的体育运动令人感到枯燥,难以 坚持,传统的旅游方式难以满足人们强身健体和追求刺激的需 求,单纯的文化消费品难免乏味、单调,人们渴望在休闲过程 中,既可以强身健体、康复养生,又可以感受传统文化,汲取历 史精华,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开阔眼界。市场呼唤着体 育、文化、旅游融合型产品的出现,这为体育、文化、旅游企业带 来了创新压力,而创新的压力促进了企业的搜寻行为与整合行 为,例如,主营户外运动装备服饰的体育用品企业探路者,面对 不断增长的冰雪旅游市场需求,斥巨资打造集高山滑雪、专业 培训、旅游休闲、冰雪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类项目基地——
中岳嵩顶滑雪场。通过对体育资源、旅游资源及户外运动文化 资源的整合,探路者的竞争力进一步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体 育企业涉人文化和旅游领域进行资源的搜寻与整合,推动了体 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3*1.2动力
扶持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帮扶企业应对
第28卷第6期/2016年11月
Vol. 28 No. 6 / November 2016
4
体育与社会发展
首都怖育学院学报
第28卷
经济新常态、加快实现转型升级的实际举措。2014年以来,政 策红利集中释放,激发了体育、文化、旅游企业创新创业的动 力。《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 干意见M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 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M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 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 划M关于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草稿)M关于加 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均明确表示要大力促进体 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并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促进了企业跨界融合,例如,智美体育开发马拉松赛事旅游产 品;凯撒旅游推出滑雪旅游品牌“滑遍天下”,上线里约奥运观 赛游产品,并使用募集资金8 246万元,用于体育文化旅游业务 板块的扩展升级;乐视体育与在线旅游企业“去哪儿网”合作, 发展体育旅游业务,均是借的东风,抢占产业融合的“风 口这些案例表明支持是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融合的重要动力。3.1.3
技术革新动力
如今,技术革新已经渗透在每个生产要素中,成为现实生 产力。技术革新促进了企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尤其是互联网 技术,为体育企业、文化企业、旅游企业提供了供求互联、企业 互通、产业互融的平台,并能有效拓展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 业融合后的产品概念与服务体系,成为企业创新的一大推动 力。虚拟现实技术使人们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欣赏 到世界各地的赛事和美景,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可穿戴技术 很好地解决了体育、文化和旅游活动参与者分享性弱、体验性 差、记忆性不强、安全性不高的问题,促进了体育、文化、旅游产 业的智能化融合。例如。乐客
VR、聚动力、司凯泰思运动、 SKiiN等体育科技企业,开发VR冰雪体验项目,利用VR技术
和可穿戴设备,使人们在室内就可以体验高台跳雪、雪车雪橇,
感受冬奥会张家口、延庆赛场美景,鸟瞰索契、平昌等高山滑雪 赛道,享受沉浸式的冰雪旅游体验。总之,技术革新为体育产 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动力源泉。
3.2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内部动力机制
内部动力机制是推动产业的企业进行融合型产品开发的 内部动力系统。由于产业融合的主体是从事融合型产品开发 的企业,因此,本文借鉴管理学研究中的资源依赖理论(简称
RDT)和资源基础观(简称RBV),分析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 业融合的内部动力机制:减少对环境依赖的动力和获取竞争优
势的动力。
3. 2.1
减少对环境依赖的动力资源依赖理论是Pfeffer和
Salancik于1978年提出的。该
理论认为,资源能够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面临的不确 定性和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存续和发展™。该理论假 设:生存是组织的首要目标;组织不可能具备生存所需要的所 有资源,因此,组织需要从它所处的环境获取自身不具备但是 又需要的资源,包括物质投入、资金、技术、顾客、人员等。理论 的核心是阐述如何减少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即探讨减少环 境依赖的战略[1°]。
490
第28卷第6期/2016年11月
Vol. 28 No. 6 / November 2016
该理论可用于解释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的融合的动 力问题。当体育企业在支持、技术革新的驱动下努力迎合 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时,却发现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达到目标, 严重依赖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的资源,导致“权力失衡”[11]。为 了减少对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的依赖,体育企业便通过与文化 企业、旅游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并购、设立子公司、多元化等方 式获取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的资源,并最终开发融合型产品。 例如,国家体育总局所属中体竞赛管理集团在自身人才、经验 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旅游市场需求, 最初选择将有关文化、旅游的业务外包给中小文化、旅游企业 去运营,但合作中的种种问题使得中体竞赛管理集团变得十分 被动。为了摆脱对外包企业的依赖,中体竞赛管理集团便与旅 业的龙头企业中国旅行社总社合作,投资组建了具有出境 资质的专业体育旅游公司——
中旅体育旅行社,通过获取旅游
企业的资源减少了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当 越来越多的体育企业通过获取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的资源达到 其生存及发展目标时,融合型产品将会大量出现,于是新兴产 业一体育旅游产业产生,产业融合便得以实现。3* 2. 2
获取竞争优势的动力
资源基础观论是Wemerfelt于1984年提出的[12],Barney 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指出企业具有异质性的有形和无形资 源,这些资源具备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 的特征,可以转化为企业独特的能力;这些异质性的资源和独 特的能力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13]。由于这些异质性 的资源和独特的能力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轻易获得,因此,企业 需要战略联盟、并购、设立子公司、多元化等方式使原本属于其 他企业的异质性资源和独特的能力,纳入到自身的经营管理体 系中来,S卩企业可以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与其他企业的资源和 能力融合,形成新的异质性资源和独特的能力,从而形成更大 的竞争优势。
图2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体育企业具有文化企业、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独特的资源 和能力,然而,随着人们需求的升级、导向的转变和技 术的革新,体育企业难以依靠原有的资源和能力维持其竞争优 势,于是,便设法通过建立联盟、并购、设立子公司、多元化等方 式,将文化企业、旅游企业的异质性资源和独特能力纳人自身 的经营管理体系中,使体育企业、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资源和能 力进行充分融合,形成新的异质性资源和能力,并以这些 资源和能力开发出融合型的产品。例如,探路者为抓住在线体
第6期
金媛媛等: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研究
体育与社会发展
育旅游市场的商机,以搭建“户外旅行综合服务平台”为目的, 连续收购Asiatravel、极之美、绿野网、易游天下、图途等标的, 充分整合优化旗下资源,开发融合型产品,利用体育、旅游、文 化业务的协同发展效应,促进其大户外生态圈的建设和完善, 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当越来越多的体育企业通过获取文化 企业、旅游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时,新兴产 业一体育旅游产业便产生了,于是产业融合得以实现。4
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过程
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原来多个产业系统通过互动形成一个 新兴的产业。就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而言,体育产业与文化 产业、旅游产业通过互动形成了体育旅游产业。这种结果不是 外部力量迫使的,而是体育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这里 的互动是指体育、文化、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与协同行为。 体育企业在减少对环境依赖和获取竞争优势等内在动力的激 励下,一方面通过知识联盟、战略联盟与文化企业、旅游企业展 开协同,另一方面又通过并购、多元化、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进 人文化、旅游业务领域,以加强对文化、旅游企业知识、资源和 能力的积累,与现有的文化、旅游企业展开竞争。竞争与协同 促进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之间市场、产品、制度及技术的融 合,为融合型产品的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与基 础。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的融合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 产业分立阶段、融合的萌芽阶段和融合的实现阶段。产业融合 的各个要素在各阶段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4.1产业分立阶段
在产业分立阶段,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存在着较 高的进人和退出壁垒,各产业在各自的边界内运行。体育企 业、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各自 行业的市场需求。各产业拥有各自的、标准和技术,彼此 之间鲜有交叉。即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市场、企 业、产品或服务、制度及技术之间彼此几乎没有互动,更谈不上 融合。这一阶段主要指2010年之前,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仍 相对封闭,虽然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有零星的业务融合和市场 延伸,但整体上来看,3个产业仍处于分立状态。4. 2
融合的萌芽阶段
第2个阶段是体育、文化和旅游3大产业由分立走向融合 的阶段。人们不满足于消费单一的体育、文化或旅游产品,而 希望在休闲过程中,既可以强身健体、康复养生,又可以感受传 统文化,汲取历史精华,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开阔眼界, 在这种复合型需求的驱动下,体育、文化和旅游3大产业的市 场逐渐融合,人们对于融合型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驱使体育产业 逐渐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延伸和渗透,体育企业或通过知识 联盟、战略联盟等方式与文化、旅游企业展开协同,或通过并 购、多元化、设立子公司等方式,与文化、旅游企业展开竞争。 对于文化企业、旅游企业来说也是类似的成长过程。例如前文 提到的智美体育、凯撒旅游、乐视体育、探路者,便是这样的成 长路径。还有一种新设立企业直接进行体育、文化、旅游复合 型产品开发,例如新生企业炎尔体育、M势至体育便是这种类型。
于是,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最终导致融合型产品大量涌现。
由于这个阶段是融合型产品或服务的创新阶段,体育旅游产品 或服务尚未占据主导地位,新型产业——
体育旅游产业崭露头
角但尚未真正形成,因此,是产业融合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 主要是指2010—2015年,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市场、企业、 产品或服务、制度和技术方面开始融合。尤其是制度层面,一 些地方将体育部门、文化部门、旅游部门中的2个或者3个 合并为一个大部门,例如珠海文化体育旅游局、深圳市文体旅 游局、乐山市旅游和体育发展委员会、银川市体育旅游局、淮北 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
融
合箱芽阶段
I
政-技策-市-场术扶-需革持
-求新5
体W
化
文
产游服旅或主S占
専
图3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
4.3融合的实现阶段
第3阶段是新兴产业——
体育旅游产业的形成阶段。体
育、文化、旅游产业在市场、企业、制度、技术方面的融合逐渐成 为常态,越来越多的融合型产品或服务出现,3个产业的边界逐 渐模糊,体育旅游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资本市场也开始关注体育旅游业态,例如凯撒旅游通过参 与乐视体育B轮融资,曲线切人体育产业;众信旅游出资2 500 万元与安踏体育、中信、光环新网及天成美盛成立天津新 动金鼎万众体育资产管理中心,体育基金规模为人民币1亿 元。此外,传统的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也开始积极地关注体育 旅游,例如植瑞投资、博道投资、红杉资本、达晨创投等。这一 阶段始于2016年。由于目前我国的体育旅游人数和总消费规 模尚小,因此,统计部门并未将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单独的 产业进行统计,相关部门也未明确提出“体育旅游产业”的概 念;但从产业演进的内在规律来看,体育旅游产业已经开始成 长,随着体育旅游参与人数和消费规模的增加,体育旅游产业 将逐渐成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将会真正实现。
第28卷第6期/2016年11月
Vol. 28 No. 6 / November 2016
491
体育与社会发展首都怖育学院学报
体育学院学报,2015(6) :685.
第28卷
S
结论
以往关于产业融合机制的研究大多是从产业的视角切人。
企业作为切入点,依据企业成
[5] 李军波,蔡伟贤,王迎春.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综述[].湘潭大学学报
J
本研究从产业的最基本单位一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 19.
[6] 杨林岩,赵驰.企业成长理论综述:基于成长动因的观点[J].软科
学,2010(7):106.
[7] 芮明杰,胡金星.产业融合的识别方法研究:基于系统论的研究视角
[].上海管理科学,2008(3):33.
长理论的思想,从企业成长的视角,分析体育、文化、旅游3大 产业融合的主要构成要素、内外部动力机制、融合的过程,回答 了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为什么会融合及如何融合的问题, 从而全面揭示了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机制。从一 定程度上揭开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黑箱”。
研究发现,企业成长是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根 本动力,而市场、制度、技术是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实 践中制订促进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的战略时,最根本 的是增强体育、文化、旅游企业的学习能力,促使其快速成长, 使企业成为产业融合的主角。的主要作用是优化市场环 境、制定产业、推动技术创新,为企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 境,真正实现“搭台、企业唱戏”,提高产业融合的绩效。进 一步的研究可探索如何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供给侧改革, 改变目前我国体育、文化、旅游3大产业融合中“搭台、政 府唱戏”的窘境。参考文献:
[1] 詹新寰,孙忠利,王先亮.产业融合机制下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首
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 (6): 1.[2] 杨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动力研究 [J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1) = 20.
[3] 李燕燕,高雪峰,兰自力•我国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因素及模式分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9) :7.
[4] 何祖星,夏贵霞.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西安
J
D
[9] PFEFFER J,SALANCIK G R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
tions:A resource-dependence perspective[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8.[10] 周伟,吴先明.论资源依赖理论对企业并购的诠释[J].兰州学刊,
[8] 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7.
2016(2): 169.[11]
CASCIARO T, PISKORSKI M J. Power imbalance, mutual de
pendence, and constraint absorption: A closer look at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5 (2):
167.
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4(2) :171.[13] BARNEY J 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99.[14] SCHARFSTEIN D S, STEIN J C. Herd behavior and investment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3): 465.
[12]
J
注释:
①由于文化要素是体育旅游产业的应有之义,因此,按照习惯的说法,称之为“体育旅游”而非“体育文化旅游产业”。
J
(上接第487页)
[14] 冯晓丽,郭帅.购买公共服务下体育社会组织承接购买服务研
[19] 叶托.契约管理:公共服务外部购买中的职能[].广东行政学
J
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4) :23.
[15] 冯欣欣.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4
(5):44.
[16] 井志侠,高斌,戴俭慧.我国地方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证研
究:以上海静安区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
[17] 王丽君,辜德宏,胡科.我国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走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4):71.
[18] 李震,陈元欣,刘倩.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以武汉市购
院学报,2013 (4): 5.
[20] 迟福林.新阶段购买公共服务的几个问题[].中国机构改革
J
与管理,2014(5) :34.
[21] 朱毅然.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32(6):1.
[22] 冯维胜,曹可强.公共体育服务的经济福利分析[].西安体育
J
学院学报,2015(2) :179.
[23] 王梦阳.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以上海市
J
为例[J].体育科学,2013,33(10) :63.
买游泳服务为个案[J1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7) :36.
492
第28卷第6期/2016年11月
Vol. 28 No. 6 / November 2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