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其教育对策王俊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河南开封475000)摘要:追求时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时尚文化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深刻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新奇和变化的东西”.22.9%的学生以“自己的穿着更加时髦”而自豪。而“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形成和发展。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的种种流行时尚表现,并就其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关键词:时尚文化青少年价值观(57.7%)”居于首位,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此次调查反映出,崇尚名牌、追求档次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大特色。追逐时尚的青少年,名牌意识比任何一代青少年更浓重,这由满校园流行的“阿迪达斯”、“耐克”等名牌运动服、鞋帽“时尚”一词,可拆解为“时期”和“风尚”,从词语的层面可解释为“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因此时尚也经常被称为流行。所谓时尚文化,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在一个时期内,大众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它具等可窥见一斑。青少年的赶时髦和迎合时尚,体现了他们的消费价值取向。(三)语言时尚语言是时代的反映。随着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有流行性、通俗性、商品化和娱乐化的特点。青少年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接受力和表现欲。他们往往追求眼下最时髦、流行的生活及消费方式.部分人甚至把幸福生活更多地理解为时尚生活,自然就成为了时尚的“易展,层出不穷的新词语作为时尚话语在青少年中流行起来。2002年初的一项调查表明,高校十大流行语依次是:郁闷、靠、Faint、酷、牛、shit、变态、考研考G考托、去死(吧)、上网。在调查中,有71.6%的学生认为,网络是流行语影响最大、传播效应最强的媒介;影视次之(64.9%)。网络促成了了网络语言的流行,流行语现象作为青年时尚文化现象的一个方面.在感人群”。因此理性看待时尚文化,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时尚观,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应该成为我们教育者关注的话题。一、青少年时尚文化的具体表现(一)科技时尚网络时代体现出了其独有的特色。这些校园流行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代学子思维方式的特点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时尚文化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情感模式.包括青年共同的语言,所认同的社会心理、价值体系、审美情绪等。(四)阅读时尚目前.数字技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的发展开始为青少年追逐时尚推波助澜。“电子游戏”、“上网冲浪”、“手机短信”等这些高科技的电子化生活已成为青少年所追求的时尚。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这个第四媒体的主要受众。电脑与网上世界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通过网络很容易接触到最新时尚的各种资讯。而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正被人们称为“第五媒体”。手机小巧轻便,可以文本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是手机流行的最主要原因。短信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使很多青少年成为“拇指一族”,他们对之趋之若鹜,因为它是时尚潮流的象征,时尚生活方式的标志。(二)消费时尚当社会的目光突然转向关注个性、时尚的时候,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青少年当然也会紧跟时尚潮流。流行音乐、名牌服饰、街舞、轮滑等不断成为青少年追求的时尚。2004年12月,由共青团、全国、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公布的(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大学生平均年消费额约为l万元,调查还显示。67.1%的学生“喜欢追求富于挑战、信息时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影视媒体的发达,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兴起。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人说,现在已进入了“读图(屏)时代”。“读图(屏)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方式。以图形为主的读物,尤其是以卡通漫画为主体的读物.已轻易地占领了少儿媒体领域,成为新生代的阅读首选。此外,当代青少年的阅读时尚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学和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他们更关注时尚流行杂志、言情武侠小说、介绍明星动态的手册等。而古典艺术、精英文化也正不断以图形图片的形式展现给青少年,如《红楼梦》等名著被影视化、光盘化,《老子》、《庄子》漫画化,甚至出现了《图解资本论》,可见浅阅读和阅读兴趣卡通化已是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的突出现象。二、时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时尚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人万方数据 72利美丽晚礼服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际化标准服饰企业。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及产品开发的尝试,公司已经在设计,制作,生产,销售晚礼服、婚纱晚礼服、夜总会服装、职业装(如酒店制服,空姐服)等专业性服饰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产品风格以及扎实的研发实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将会给娱乐、服务等行业带来迅猛的发展机会。因此早在2005年,公司已经对夜总会服饰,舞台服装、职业装等的设计思路做了相应的调整,目的就是通过市场渗透,不断的取得长足的发展。通过战略的转变,利美丽礼服批发、晚礼服批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由2005的不到1%,上升到2006年的3%。并在业内和客户中间树立了“利美丽”品牌良好的口碑。
2007年,利美丽在全国16个重要城市和地区成立了代销或者分销渠道,并且已经在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打开了市场,而我们相信,随着我们实力的不断壮大,企业的发展一定也会有着辉煌的明天。
“利美丽”将带给大家花儿般的美丽。
晚礼服,礼服批发,晚礼服批发,婚纱晚礼服选礼服就进www.wanlifupifa.com
行为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体现,它融合了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最新因素。再通过大众传媒的渲染和现代科技的包装。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超强的吸引力。给青少年的人生、生命、道德、审美等价值观念带来了一系列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严峻问题。首先.时尚文化的个性化色彩迷失了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追究时尚文化产生的心理根源会发现,一方面,时尚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扩张.制造或追逐时尚是为了求新求异。张扬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显示自己独特的生活品位。另一方面,当个体发现自己的意愿和行为与群体大多数人相悖时,就会感到心理紧张,引起苦闷不安。在此情形下,从众心理会迫使个体在认识和行动上与众人趋于一致,心甘情愿地追逐时尚。因此。当一种时尚潮流形成后,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就会闻风而动,盲目趋从。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膨胀.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开始滑向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逐渐在人生价值目标上迷失了自我。像“木子美”、“超级女生”等在大众传媒中的一夜“蹿红”和备受追捧.都真实地反映出流行时尚影响下部分青少年的个人主义和急功近利。其次.时尚文化的商业化导致了青少年的消费主义观念。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重视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把它们作为财富的一种象征.也就是认为使用某种商品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乃至品位等。进一步说,有些人在消费某种商品时往往含有一种炫耀或者攀比的意思。这种消费主义将人们的消费观念导向一种品牌消费或符号消费。从商业角度看,时尚文化的市场操作以盈利为目的,时尚就意昧着消费潮流。它通过广告炒作影响着青少年的消费方式,使青少年的消费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消费主义价值取向影响下。青少年认为名牌是最大的时尚.通过名牌可以获得同伴的艳羡和流行的认可。他们把这种消费看作了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最终这种消费主义观念使青少年以追求消费、享乐为幸福,而忘却了对人生意义、幸福、价值、精神的追求。最后,时尚文化的娱乐性使青少年审美观呈现低俗化的倾向。大众传媒是时尚文化所传递内容的载体.比如一些时尚杂志或影视广告.所介绍的大多是关于时装、休闲、娱乐等内容.这些会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中形成一种趋势,也就是追求时髦。为了追逐时尚,一些青少年就会极力按照社会上的流行模式,盲目模仿,为自己贴上时尚、现代的标签.这一行为的结果是使一些人更多地追求外表的独特与新奇。追求感官的新鲜与刺激,而不注重内在素质的提高。从而造成价值取向的错位。此外,青少年审美的低俗化在青少年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还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从学术专论走向随笔漫谈。三、时尚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对策万 方数据综上所述.时尚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加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和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第一.以正确价值观引导青少年时尚观。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就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的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来讲,是要“以社会主义为理想,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指向.以审美情趣为升华”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理想的树立.爱国主义精神的塑造,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养育.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保证青少年甄别时尚文化,摒弃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思潮,从而引领时尚文化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确立正确的时尚观。第二。实施媒体素养教育。毫不夸张地说,大众传媒制造了时尚,传媒对时尚的参与.使时尚拥有了超越时空的传播能力。因此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素养教育逐渐成为国内新闻传播学者和教育学者关注的热点。对青少年实行媒体素养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基本、必要的媒体知识,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辨别媒体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必要的心理防范意识和抵制能力.积极有效地避免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的不利影响.切实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第三.加强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认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重组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对传统的怀疑、批判态度;另一方面。他们遭遇了个体价值取向的困惑.往往需要寻找新的“模特”或“模型”作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通过偶像崇拜和时尚追求来折射自我价值。以达到精神上的慰藉。可见偶像崇拜是出于身心特点引发的正常现象。但任何过度崇拜都是心理不成熟的标志,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惑。消除自卑,建立自信.从而养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参考文献:[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3]杨丽霞.论时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4,(2).[4]古良琴.时尚教育: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话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3).[5]盛玲.大学校园时尚文化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作者系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