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橘子》教学反思
张春
《分橘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得密切联系。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授课情况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橘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橘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橘子的活动。 二、不足之处:
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