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郦正元智取日寇手

1945年初,陵口中山桥桥旁的大寺里,盘踞着三十多个日寇。郦正元打入寺内做勤杂工,利用这个身份,跟寺内的三个日寇小头目(混 浑)熟了。

5月的一天(旁 傍)晚,郦正元准备了三壶白酒,一包花生果,两碟炒黄豆,把三个日寇小头目约进自己的小木屋喝酒。郦正元佯装不会喝酒,却一个劲地为他们斟酒。大约喝了个把小时,三壶酒所剩无几,三个日寇已有了几分醉意,只顾猜拳喝酒,对郦正元毫无戒备。此时,郦正元趁机帮他们把上衣和身上的手一齐脱下来,放到门板后面。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郦正元看看时机已到,就立即站起身来,拎起三枝手和三条带,转身出门并把门带上。

出了小木屋门,郦正元把手与带分(fèn fēn)别藏(cáng zàng)在早已准备好的装有香灰和垃圾的两只小箩筐里,而后挑起两只小箩筐就向大寺大门走去。大门旁站岗的两个日寇见是寺内的勤杂工,便没(察 查)问,郦正元就若无其事地走出了大门。

当天夜里,郦正元步行二十多里,把三枝手和三条带送到访仙一地下联络点,交给了抗日民主河南区区长张利群。从此,郦正元也就离开了日寇据点,参加了抗日地方武装。

(选自《江苏人民斗争群英谱:选编本上》,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字和读音。 (混 浑)熟________ (旁 傍)晚________ 分(fèn fēn)别________ 藏(cáng zàng)在________ (察 查)问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无戒备:________ 若无其事: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4).郦正元是怎么从日寇手中拿到武器的? (5).你觉得郦正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答案】 (1)混;傍;fēn;cáng;查

(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 (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解析】【分析】(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

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混;傍;fēn;cáng;查;(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点评】(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 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食物链的故事

美国曾经有个地方草场繁茂,他们养了许多羊在那里放牧,可是总有一些虎狼常来这里吃他们的羊。当地人很生气,决心要把这些食肉动物猎杀完。后来这些虎狼终于被他们猎杀完了,他们都很高兴,他们的羊繁殖得也非常快,可是后来,草场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羊吃光了。羊没有了食物,也慢慢地都饿死了。

美国从这个教训中知道了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上个世纪,有人将小小的麻雀列为“四害”之一,于是全民总动员,一个彻底消灭麻雀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除了毒、抓、杀之外,人们还采取轰的办法。一见麻雀的影子,就猛敲锣鼓,齐声呐喊,惊得雀儿绝无停歇立锥之地,只好不停地躲呀,飞呀,最后累得从半空跌落摔成肉饼。因为失去麻雀这个天敌,庄稼地里害虫丛生,虫灾泛滥,结果造成粮食歉收,接着,饥饿紧跟而来,人类终于饱尝了破坏生物链的苦果。

(1)画线句子中“轰”的意思是( ) A. 形容打雷、放炮、爆炸等巨大的声音。 B. (雷)鸣;(炮)击;(火药)爆炸。 C. 赶;驱逐。

(2)文章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事例,告诉我们灭绝一种生物保护另一种生物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到________。

(3)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请用文章的话回答。

(4)对于人类这种干涉自然界生物链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呢? 【答案】 (1)C

(2)美国人捕杀虎狼;中国人消灭麻雀;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

(3)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4)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C;(2)美国人捕杀虎狼;中国人消灭麻雀;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3)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4)示例: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填空。

山色________ 山形________ 溪流________

(2)本段中把野花比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本段作者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 A. 排比与拟人 B. 排比与比喻 【答案】 (1)柔嫩;柔美;缓慢 (2)锦缎;霞光;彩 (3)B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语段,本题可以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这两句话中找到答案。

(2)先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本题可以根据“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

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句话解答。

(3)解答本题根据修辞手法和句式的特点解答。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2)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做题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写作方法。做题时仔细阅读语段,根据句子的特点进行解答。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节选)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

(选自《蝴蝶的一个吻触》,作家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大—________ 困难—________ 灵巧—________

(2)破折号的作用有: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④表示语音的延长;⑤表分项列举。画横线的句子中应该是________的用法。

(3)“鬼门关”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这里把狭小的通道比喻成“鬼门关”,表示________。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答案】 (1)狭小;轻易;笨拙 (2)①

(3)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进一步说明了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与“鬼门关”一词相互呼应

(4)我们不能强行干涉自然的法则,帝王蛾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能扬起帝王的翅膀。

【解析】【分析】(1)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文章中找出和它意思相同的词语。

(2)本题给出了破折号的作用,做题时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3)理解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句子的作用时要结合上下文。 (4)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故答案为:⑴狭小;轻易;笨拙;⑵①;⑶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进一步说明了帝王蛾破茧成蛾的危险,与“鬼门关”一词相互呼应;⑷我们不能强行干涉自然的法则,帝王蛾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才能扬起帝王的翅膀。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反义词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的破折号的作用,不同的语境作用也不相同,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作用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4)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感悟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岳阳楼记(节选)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sǔn),没用一钉一铆(mǎo),一块砖石。楼的结构_______,但是看起来_______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zhǔ)”,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选自《汪曾祺文集》) (1)按要求填空。

“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

①“承”按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第六笔是________。 ②“荷”在这个句子中的读音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2)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_(牵制 ),结为整体。

②楼的结构________(精致 精巧 精美),但是看起来________(端庄 端正)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落落大方:________ ②烟波浩淼:________

(4)文中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 【答案】(1)C;chénɡ;横撇;hè;负担

(2)牵制;精巧;端庄

(3)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

(4)相同点:楼高 临水 有名的建筑物。不同点: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与湖是一整体。

【解析】【分析】(1)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词义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牵制:是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不让超过的界限。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牵制 ),结为整体。 精美:是形容 物品外观的 指的是精致与美丽精巧:有点偏向于物品的做工了 比如 这辆汽车模型制作十分精巧 这句话不仅精致:精巧细致;细密 小首饰极为精致。端庄:不是简单的仪容修饰,而是修养到正气充足的结果。 端正:形容坐姿端正,不歪斜;字写得端端正正。②楼的结构( 精巧 ),但是看起来(端庄 )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①落落大方: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②烟波浩淼: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4)考查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首先了解黄鹤楼和岳阳楼各自的特点,然后对比分析得出答案,相同点:楼高 临水 有名的建筑物。不同点: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与湖是一整体。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2)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4)此题主要考查对黄鹤楼和岳阳楼异同的分析能力。

6. 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字数不少于500字;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我们是一家人

家人,是什么?家人是幸福的来源,是永恒的爱的存在,是会为你付出一切的人……

阳光的一天,很适合出去游玩吧。我和姐姐约定好一起去别人家玩。刚要出发的时候,姐姐望了望天空,对我说:“今天可能下雨,你最好带上雨衣雨伞。”

“那么好的天气,怎么会下雨呢?别担心啦。”说完我便跑出门外去。但姐姐为了以防万一,顺手带了身雨衣。

在别人家玩了许久,姐姐看了看天空——布满了乌云,发觉快下雨了,于是我们就回家了。

因为我们是步行来的,所以会花很长时间才能到家,尽管我们加快了速度,也还是没有雨来的快。当我们走到半路,已滴下了滴滴雨点,不久便下大

了。我害怕被淋,只能把唯一的希望随着目光投向姐姐手中的雨衣,但我转头又想:雨衣只有一个,而我们有两个人,怎么办?我不想自己被淋,也不想让姐姐被淋……

正当我苦恼时,姐姐把雨衣披在了我身上,我扭头一看,姐姐正笑着,眼中充满了关怀:“千万别被淋着啊,不然你感冒了妈妈还要说我,我可不想惹麻烦。”我也笑了,姐姐就是这样,明明对我很好却不愿说。

“那你怎么办?”“反正离家又不远,走那么一两步就到了。”

“但雨很大啊……”我说,姐姐打断了我的话:“好了好了,你再磨蹭一会天都晴了。”说完姐姐向家的方向跑去。我三步并做两步跟上姐姐。在雨中,只能看到我们奔跑的身影。

这就是家人,其乐融融,和和睦睦,我曾问过姐姐为什么对我那么好,她说只因我们是一家人……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要用具体事例表现家庭的亲情、温暖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我们”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长辈的关怀、教导,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深情,家庭成员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化解矛盾和误会……写作时要突出真情。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这篇文章的重点应放在叙事上,通过对事情的叙述,表现出家人之间的浓浓真情。当然“一家人”还可以指一个班级,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这样的思路写出来更有突破和深意,更易拿高分。

【点睛】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第一次踏入校园,我才感受到自己的无知;第一次看到大海,我才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中有许多的第一次,也有许许多多独特的感悟。

请以“第一次,我感受到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真的校名、人名等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力,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第一次感受到爱

以前小的时候,我很讨厌妈妈。因为她总是挑我的毛病,不是说我脏兮兮

的,就是说我磨磨蹭蹭的。这还算轻的,一到学习上,就更是恶狠狠的了,一个不小心就是一顿打骂。有时候我就想,这个妈妈是不是后妈呀?怎么对我这么狠。

直到去年的一天,也许是我长大了,我终于第一次感受到了爱。记得那是一个阴天,早上上学时妈妈叮嘱我带雨伞。我虽嘴上答应了,可是心里想:我才不拿呢,下不下雨还不一定呢,背个书包就够重的了,还拿个雨伞太累了。就这样,我没带伞就出门了。没想到,放学后真的开始下雨。我想,这下完了,下那么大的雨我怎么回去啊,早知道就听妈妈的话了。可现在后悔也没用,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打着伞回家,而我却走不了。没办法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往家的方向狂奔。等回到家以后,我全身上下全湿了,我立马换了一身衣服,可这有什么用呢?我还是发烧了,烧到了39度多。等妈妈回来时,我已经烧得迷迷糊糊的了。等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妈妈在病床边睡着了,我一看手表,原来已经凌晨3点多了。这时,我才发现,妈妈是那么的爱我。看着妈妈,我想起了妈妈的唠叨,这难道不是为我好吗?如果没有了妈妈的唠叨,我还会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吗?我想起了妈妈的大骂,难道妈妈不是为我好吗?看着妈妈的头发,我才发现在浓密的黑发中,有了许多白发。看着妈妈的脸,我才发现她已经苍老了许多。她难道不是为了我,才变成这样的吗?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爱,原来爱不是在嘴上说的,而是在行动中,在唠叨中、在打骂中产生的。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妈妈是爱我的。以后我也会加倍的去爱她,去关心她,去报答她。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作文标题“第一次,我感受到 ”。作文应扣住“第一次”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写,半命题作文补题很关键,补全题目常用方法是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越是熟悉的角度、内容,我们写作时的把握也就越大。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如横线上可填“成功的喜悦”“爱”“劳动的艰辛“真诚”“痛苦”等。横线所填词语是真实感受,本文可以写作记叙文,写作记叙文时文章开头可采用倒叙,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在叙事时事情的经过要详细生动,运用细节描写,运用伏笔,让文章情节波澜起伏,结构严谨。人物描写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人物性格。文章的结尾采用首尾照应,揭示主题。

8. 作文。 请以“那个人,走进了我心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答案】那个人,走进了我心底

人生路漫漫,途中肯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只是擦肩而过,雁过无痕;但与有些人的相遇相知,却像是命中注定,三生有幸。

——题记

我原先是不喜欢你的。

因为你上课总是盯着我,我一有小动作,你就能发现并批评我。 我就纳了闷,班上同学那么多,做小动作的人多了去了,为何你不训斥他们,反倒过来盯紧我。从那时起,我便对你心生偏见,觉得你是故意针对我。

之后,学校里有个写作比赛,各班需要选出一名学生的作品去参赛。我对学校的各种比赛本就不在意,更何况是我最讨厌的作文。但出乎意料的是,你居然让我参加。我一听,想也没想便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说我没这方面的天赋。可你却不同意,严肃地说已经将我的名字报了上去,作品一定要交。

那时,我就更加讨厌你了,心想你肯定在针对我。那一次,我胡乱写了篇文章交上去,我想,你肯定又要批评我了,但我心里面满不在乎。殊不知,你将我这篇胡乱写的文章认认真真地看了好几遍。

有必要这么认真吗?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反正又不可能拿奖。望着窗外在课间嬉戏的同学们,我的身体不耐烦地扭动起来。可你仿佛看不出来我的不耐,反而用温和的语调和我说话,同我细致地探讨那篇文章。

那是你第一次用温柔的语气和我说话,也是我第一次看见你这么专注的样子,而这些温柔和专注,都是为了我而展现的。

从那以后,我对你的看法便慢慢有了改观。

日子久了,接触多了后,我发现您并不讨厌我,反而十分和气。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你都很关心同学们。于是,我慢慢地也不再讨厌你,开始真正地爱戴,发自内心的尊敬。而我那篇作文在你的指导下也发表了,并取了个不错的成绩。从那以后,我便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我写完一篇,便会拿给你修改,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也日渐亲密。

时隔多年,我也终于明白您当年为何一直盯紧我,那是您对一个学生的至高期待。

遇见老师您,像是命中注定,亦是我的三生有幸。您宛如缓缓流泉,寂静无声地流淌在我心底。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那个人,走进我心底”,写作时要抓住几个点:一,“那个人”说明写作对象是一个人,表现“那个人”对“我”的影响、改变;二,“走进我心底”,要突出如何“走进心底”,如何对“我”的人生产生影响的。写作方法可以多样,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对比,描写上可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点睛】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了不起”的意思是: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 请自拟一个包含“了不起”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了不起的她

在一座散发着“血腥味”的充满惨叫声的房子里——跆拳道馆里面,梦魇萦绕着我和另外一个与我遭受同样处置的女生。

“啊!”我疼得倒抽凉气,那声痛的呻吟是我无声的求饶,教练看了看秒表,冲我吼道:“才一分钟!”但是,我没有理会他的吼叫声,痉挛了一下,趴在地上,无论教练怎么催,都不起来。

但是,在旁边默默无闻的她,一声也没有吭,只是默默的承受着教练给她的巨大的压力,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脸,她的五官扭曲地排列着,豆大的汗珠像坐滑滑梯似的在她的脸上滑下,她不声不响,整个练习室里,几乎没有一点儿声音,只听得到她如牛的喘息和她不时发出微弱的呻吟声。

“要停下来吗?”教练发话了,我以为她的答案会同我大同小异,但是,我错了,她铿锵有力地小声说“不!别停!”此时我觉得她压根没在锻炼,简直是疯狂地自残!她估计也坚持不住了,身体倾斜了一下,险些失去了平衡,但是,她马上用双手撑地,腰挺得更加直了,比之前更加卖力地挥洒汗水了。

“嘘”教练吹响了哨子,十分钟,不多不少,她一下子瘫了下来,两个脸蛋上挂满了泪珠和汗珠,双腿不听使唤的左右乱晃,衣襟湿了一大片。我很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这么拼命?”一阵沉默……她的嘴角流露出疲惫的笑。

外面,白雪皑皑,每一片六角形的雪花,都写满了我对她最真实的敬佩。 【解析】 【详解】

题干要求自拟一个包含“了不起”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文章。实际上就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了不起”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平凡,(优点)突出”;二是“重大,严重”。第一层含义指向多样,不平凡、优点突出的人、事、物都可成为写作对象。第二层含义一般用于否定句中,比如“压力没什么了不

起”“失败没什么了不起”“对手没什么了不起”。在这道题目中,显然取第一层意思。补题时,可补某个人物,某一事件,某一精神,某一情感,也可以补某一景物,还可以把某一要称赞的国家、民族补进题目中。文章一定要把“了不起”这一点突出出来。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综观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的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