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尚永英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9期

语文是用语言文字构筑而成的审美花园。其中包含有独特的灵魂,永恒的信念,丰富的情感。但语文教育成功的标志是让学生感悟到快乐,是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学语文的趣味。这种快乐来自语文教育内容的生动、方法的灵活、形式的多样、新颖以及教学过程中心与心的碰撞。因此,语文教学重在课堂教学,尤其体现在有创意的课堂中。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怎样贯彻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关键在于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因为初中语文虽很枯燥、单调、乏味,但内容广阔、体裁丰富多样、语言鲜活明捷、作家风格参差不齐,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靠教师的简单灌输,更重要的需要师生的互动、合作参与,是对学生的美好熏陶,情感的滋养,是让学生的思想长上翅膀的追求。是师生之间共同的感悟体验。

一次去听公开课,讲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课堂上老师首先播放了父亲背影图片,然后老师讲了自己与父亲的亲身经历,感人肺腑。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倾听。再提出问题,学生一下子活跃了,学生们在很惬意的课堂氛围中进入了角色,整堂课在愉快、轻松中结束了。我感到了从没有过的轻松。

从此,我也慢慢实践。在学习说明文《苏州园林》时,我也尝到了语文课堂的乐趣。本文情文并茂地介绍了园林建筑的成就与布局。说明了苏州近200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以往将此类说明文,总是一灌到底,注重串讲,并注重讲解说明文的方法,如今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预习前让学生以自己的爱好读懂文本,并找出问题。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找出的疑问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对于苏州园林的整体布局孩子们迎刃而解,对不对称、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等特点借助多媒体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课堂总是死气沉沉,如今我从孩子们的跃跃欲试的表情中感到了语文教学的快乐,看到了孩子们的生机。 因此,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培养质疑问难的意识

在课堂上,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悟”,前提是:思考、质疑。学生只有产生适度的焦虑感,才会使课堂提问效率最大化,而随意点名才能使每个学生注意高度集中,尤其要注重班上的双差生,学生回答不出或答错时,老师及时引导点拨,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提问一定要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中问题,不仅要切合文本,还要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特点。设置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或调动学生的感情体验,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本;或能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语境去锻炼思维;或能促进学生运用积累去品味语言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备好课的同时要备好学生,还要切入技巧,否则会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不同的课文,问题的切入要有不同的要求。因学生因课文而异。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切入点因放在激发学生主动利用文本揣摩人物形象上。“福楼拜家星期天来了那些人”这就不新颖又缺少思考力度,如果从“根据文中莫泊桑的叙述,你能把插图上的人对号入座吗?说明理由”切入,就会把学生的阅读、探究欲望激发出来,从而学生从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和性格入手,分析人物,达到全面把握人物的目的,从而达到课堂优化。课堂讨论、交流环节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分组搭配,优差生组合,以优带差,相互学习,因此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有科学性,引导要及时,用眼神、手势、语言间接或直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三、课题导入要有活力

导入对于枯燥的初中语文课堂至关重要,导入生动、有趣能激活课堂。学习鲁迅文章,一定要从时代背景引入,鲁迅的文章体裁多,题材丰富,立意深远。一次去听一堂公开课,讲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风筝》,课堂上,主讲老师准备充分,讲解详尽,多媒体课件引用也是恰到好处,从整堂课来看很不错。可老师提出“作者为何感到内心不安”时,班里顿时鸦雀无声,课堂陷入僵局,关键这位老师只注重了文本,却忽略了时代背景。由旧课导入,可提出赏析性的问题让学生作答,用情境导入应叙述生动,谈话导入可激活情趣,使其乐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