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性别反思”之后——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几点看法

“性别反思”之后——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几点看法

来源:华佗小知识
青年与社会2015年9月上g25期总g607期 性别反思’’之后 一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几点看法 蒋山山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郑州大学【摘要】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女性意识的进步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民族灵 魂的升华。文章从不同时期的女性文学出发,探讨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90年代女性意识在女性文学中的视角的转变: 从“他人”到“集体”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女性意识由弱到强由被动到自觉呈现的状态。同时在肯定了近几十年对 于女性意识“是什么”、 “为什么”的探讨的同时,笔者对女性意识“怎么样”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女性意识;文学作品;性别反思 “五四”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对男女平等、平 权等问题的讨论,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涉及女性问题的文学作 品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于男性知识分子之手,一方面,男性掌 握了话语权,另一方面当时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很少的, 绝大部分的女性都是文盲,“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封建观 念还深深滞留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才”被放在伦理道德 的对立面加以“否认”。在这种环境下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学 的发展是举步维艰的,这也提示我们“五四”时期女性问题 之所以能够进入思想文化界的视野中心,很大程度上是部分 男性知识分子在谋求社会改良过程中所展开的一个阶段性话 题。在这种男权话语背景下,冰心、丁玲、秋瑾等人的创作 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她们的文学作品中已经隐约透露了新 女性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经验,她们在接受新教育的同时已经 有了反对封建男权控制、争取公平和自由、女性自强等意识, 因此她们发挥的启蒙作用就更加明显。 之后一段时间女性文学作品更多的是与救亡和等主 题挂钩,追求男女平等、婚恋自由的意识明显削弱了,女性 叙述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隐匿了。她们更多追随时代和社会的 脚步侧重描写与家国有关的社会大事件。“”时期,女 性创作更是萧条,因为女性在一开始就没有的话语权, 只好屈从于男性话语霸权之下。在“”这一特殊的历史 时期就更不敢发声。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一 定程度上的,女性要求平等的呼声更加高涨,无论是政 治、经济等方面女性的权益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这并 不意味着女性真真正正得到与男性一视同仁的待遇,女性还 是面临着性别歧视等诸多问题的困扰,这也就促使女性在争 取女性地位权益方面更加努力。 八十年代西方女性主义传人中国,它适应了中国女性意 识张扬的内在需要,女性文学由此迎来了其繁荣时期。女性 意识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女性书写从五四 新文化运动强调平等、男女平权的社会改革层面上升到女性 身体及其生命存在的形态叙事层面,写作视野逐渐走出男女 社会平等的历史叙事。王安忆、张洁、铁凝等作家将女性生 存状态、女性性别意识大胆展示出来,她们对传统的男性文 化价值标准中心、男性话语霸权发出了挑战。 九十年代深受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影响的林自和陈染等 “新女性”大力倡导“个人化写作”和“身体写作”,突破传 统,在作品中大胆的呈现女性个体的欲望和本能,她们以身 体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表述功能尝试内面世界的深度开掘。 以一种无所顾忌、我行我素的极端姿态挑战男权文化,反抗 女性“被书写”的命运,是摆脱外在控制的一种超越性努力。 无论是《一个人的战争》还是《私人生活》等作品都具有反 化、制度化等宏大叙事的意义,更是对女.I生身体言说自 发力量的张扬,以及自我观照人文指引。 从女性文学的坎坷发展历程来看,女性文学写作视角实 现从“他人”到“集体”到“自我”这样一个完善的过程, 女性意识由弱到强由被动到自觉呈现的状态。不可否认的是 女性意识是贯穿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过程的,当然女性意识是 在相对情况下产生的对性别差异带来的压迫所进行的反抗, 并不是为了颠倒“男尊女卑”两个体系。纵观女性文学发展 这一过程,从最初要求男女平等、争取婚恋自由的意识到屈 从男性文化标准到改革开放描写女性生存状态、女性欲望和 本能的女性诉求这一变化过程,性别反思是一个重要话题, 因为区别于男性的“女性”,因为受到男权压制的“女性”, 所以追求性别平等、描写女性生存困境、表达女性渴求和本 能欲望这些线索也就明显穿插到文学作品中,为了呈现女性 被压迫的生存状态进行性别反思。但是,性别反思之后呢?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男女平等、平权的要求,八十 年代突破传统情爱性欲的大胆写作以及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描 写,到九十年代展现女性自身身体、私欲的“身体写作”和“个 人写作”我们可以发现女性文学的发展状态基本上是在性别 差异性别压迫境况下进发的男女平等高喊、描写呈现女性的 生存困境以及作为区别于男性的女性的身体欲望的独特。呈 现出来的是女性意识“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一种状态。 尽管这样可以在社会意识意义上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却忽略 了“怎么样”这一部分,无论是女性创作还是批评我觉得在 这方面都需要加强,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在对中国女性文学 的发展确实提供了一个好的借鉴,但是具体怎么使它理性促 进中国女.牲文学发展还是需要好好斟酌的。一方面中国由来 已久的封建思想观念,无论是对女性还是对女性文学都打上 了明显的性别马赛克。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环境、目前的 社会状态也有相当影响,“性别反思”之后应该怎么做,以 及在现今社会语境下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也值得思考。对于女 性来说,首先要实现思想和思想自由,知识和素养是重 要的武装工具。良好的文化创作环境以及公平的批评标准对 女性文学今后的走向都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话语权的掌握 是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李玺.妇女社会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蒋山山(1993.09-),女,重庆梁乎人,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O12级本科生,社会工作专业。 2015.V0L.607.N0.25・2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