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新区的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废河道、荒河滩。数年时间,清河人书写了“无中生有”的传奇,景区不仅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钟爱,也得到了旅游部门的认可——日前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2006年,淮安市的主城区——清河区启动建设清河新区之际,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建设也随之启动。“建设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必须依托古淮河岸线原生态资源,充分挖掘古淮河文化这座富矿,突出其蕴含的深厚的淮水、淮人、淮史文化。不仅要将景区建成连接新、老城区的一个生态长廊和文化发展带,也让人们逐渐感受到古时民谣所传唱的\"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繁盛。”清河区委肖本明如此定位景区的建设。
清河依托树木葱郁、野趣天成的3.5公里原生态岸线,对原有沟、塘、坑进行生态修复和功能再造,建设了白鹭湖、青龙湖、古淮河生态公园等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在做好生态文章的同时,清河深入挖掘古淮河文化中蕴含的淮水、淮人、淮史资源,把名人名著文化、淮扬美食文化、中华婚俗文化、生态文化、明清时期江淮流域的建筑文化等融入到项目建设之中,先后建成了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长荣大剧院·荀派艺术馆、郎静山摄影艺术馆、中国淮安城市化史馆、清河文化馆、清河城市馆、古淮楼·江淮婚俗馆、红喜会馆、古淮河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项目,最终建成了生态和文化交汇融通的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
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先后获得中国婚庆产业基地、国家人口文化示范基地、省级文化产业园、省级自驾游基地等称号,品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由该景区串成的都市旅游休闲产业链在清河新区成型、拉长、做强,带来了互动共赢、集群并进的“滚雪球”效应。据悉,自2008年9月对外开放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125.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8.49万人次,共实现旅游收入1.49亿元
景区介绍:
1、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位于清河新区,南起深圳路,北至古淮河水域南岸,西靠宁连路,总占地1900亩,总投资4.2亿元。整个景区古淮河生态公园为主体构成,采用半开放式、游憩式水体,形式多样的亲水空间,景区内以爱情婚庆主题划分为婚俗文化观赏区、民俗风情体验区、同心同缘纪念区、古淮水系休闲区,成为古淮河婚庆主题园。
2、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它融合了中国庭园合院和中式园林风格,由河馆、菜馆、民俗馆、品尝馆和中国淮扬菜文化研究院五大功能区组成。该馆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主题性菜系文化博物馆。
3、中国西游记博览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弘扬西游记文化,打造“创意清河”品牌的重要载体。展馆分“奇人奇书”、“风靡世界”、“西游地图”、“经典故事”、“神游幻境”、“时空穿梭”、“游戏体验”、“立体影院”部分,采用国内一流的声、光、电等展示手法,展现神奇瑰丽的西游记文化。
4、古淮楼·江淮婚俗馆古有“淮角楼”,始建于宋代,淮水至此转弯向南。古淮楼后因战乱水灾损毁,2008年底恢复重建,全国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为其题名为“古淮楼” 并撰《古淮楼记》。重建后的古淮楼采用层层叠檐升起的建筑风格,楼高18.36米,地上三层,地下二层。站在古淮楼上,向北一览古淮河风光,南眺可将新区全貌尽收眼底,是观景览胜的绝佳地。江淮婚俗馆位于古淮楼地上一至三层,共分四个部分,即序厅、牵手厅、成双厅和偕老厅,再现传统江淮特色婚俗文化。顶楼上悬挂一座幸福铜钟,铜钟通高2.17米,口径1.39米,壁厚8厘米,重2吨。钟身呈圆柱形,由上向下渐大。提梁饰双龙纹,肩有九乳。腹有龙凤二对,寓意龙凤呈祥,将钟身分成上下两部分。新人或伉俪乘兴来此撞钟祈福,寓意“幸福终身”。
5、长荣大剧院·荀派艺术馆以著名荀派京剧大师宋长荣先生的名字命名,为“苏演院线旗舰剧院”,有可容纳800人同时观看演出的大剧场和可供60人观看演出的小剧场,是一所具备戏剧表演、影视放映、音乐综艺、会议论坛、展览等功能的综合性场馆。剧院中的荀派艺术馆展现了荀派京剧艺术的源远流长以及著名荀派京剧大师宋长荣先生的艺术生涯,使游客更深刻的了解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把握荀派京剧的文化脉络。
6、古淮河生态公园总占地800亩,公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天然植被以及人工意杨林,通过对古淮河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打造出以原生态为特色,以古淮河文化为内涵的婚庆主题公园。公园分为4个功能区,主要是婚俗文化观赏区、民俗风情体验区、同心同缘纪念区、古淮水系休闲区
7、清河生态美食城寄餐饮情趣于山水亭榭之间,它以“生态餐厅、绿色文化”为主题,是一处利用现代造景技术打造的融文化、生态、名人典故于一体的特色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