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测控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测控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3期 2O06年9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I.28 No.3 Sop.2006 测控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黄良沛,朱萍玉,毛征宇,段 凯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基础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两个平台,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搭 建机械基础和电子基础两个平台,设置仪器设计与测量和光电检测与控制两个方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 面宽的应用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31(2006)03—0112—03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发展,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应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需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课程内容,努力探索适应时代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培 养新型的建设人才。测控技术与仪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是集机械、电 子、光学、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融合和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 合学科。许多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往往都是在新专业目录调整之后才设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普通高 校目前的现状是基本上追随重点院校教学模式,但普通高校和重点院校的情况不尽相同,突出表现在所依 托的专业条件、实验条件和科研项目有很大差异。如果盲目追随,完全照搬,不结合本校的特点,特色不突 出,那么教学效果、人才质量就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另外一些高校新设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和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是学科专业的技术体系不适应当前技术的发展,专业基础太专,不适 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宽口径”人才素质要求,或者是原课程体系中某些课程的内容起点低、知识重复性 多,课程的学时分配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等…。因此,为了适应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的发 展,特别是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探索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测控仪器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势在必行。 1 专业定位与特色 从1998年9月起,湖南科技大学在全国高校管理改革的大趋势下,实行“与地方共建,以地 方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湖南省明确要把我校建设成为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机电工程学院以培养 “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的工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培养。 2001年湖南科技大学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在机电工程学院设置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近五年 来,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L2J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 们对本专业进行了认真的规划和建设,在专业定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 上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探索。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定位是培养具备精密机械设计制造、信号检测与 测量、工程光学以及机电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仪 收稿日期:2006—04—10 作者简介:黄良沛(1971一),男,湖北天门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机电控制、测试技术与仪器。 ll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器与系统设计制造、开发研究以及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事业单位 从事测量与控制、仪器与系统设计制造、开发研究以及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 作。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主要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该学科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建设学科, 发挥机电学科优势,同时利用信息与电气工程、物理等学院的有利资源是我们的办学优势。因此我校本专 业的特色是以精密机械设计制造、信号检测与测量、电子技术、工程光学以及机电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基 础,侧重于测量与控制、仪器与系统设计制造等专业能力的培养。 2专业培养模式思考和探索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与机械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学科结合紧密,同时也涉及到光学、计算机技术等交 叉学科,具备了“宽口径”的教学方针,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通识性”原则,广泛扩大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 性[ 。为了保证教学过程中实现宽口径的同时,做到多而不杂,杂而不乱,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打好 坚实学科根基,是宽口径、通识性教育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的、积极的步骤。在培养模式上特别强调专业 基础知识的培养,通过调整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加大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宽厚 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厚知识,提高下一步专业教学的适应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目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的教育理念正从知识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新世 纪对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当前的人才市场需要“你曾做过什么”的人才, 远远超过了“你会做什么”的潜在人才。为了造就良好的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团结精神和交往能力,并遵从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计算机学习、外语学习的四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原则,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及工 程技术的宽厚牢固的基础,造就出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I'I综合学科,在“宽口径、通识性”的 同时,还必须体现“厚基础、多方向 强能力”的教育模式,充分反映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专业建设和 教学改革要努力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积 极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基于上述理念,我校测控专业培养模式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提出“两个平台,两个方向”的培养模 式,即搭建机械基础和电子基础两个平台,设置仪器设计与测量和光电检测与控制两个方向,培养专业基 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应用型人才。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加大 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 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课程占有较多学时。通过这些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和电子信 息的双重基础,既为测控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显得游刃有余;又 为学生的今后就业前景拓宽了方向,同学们可以适应更多部门、更深层次、更多行业的工作。同时也增大 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和数目,减少了一些专业必修课的比例和数目。设置了仪器设计与测量和光电检测与 控制两个方向,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理论教学上合理选择专业课程,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 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自己的主攻方向,走多元发展的道路。总之,可使我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依托学科优势,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拓宽学生就业方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从而 提高办学水平,使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3 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实施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由精密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在成立本专业前,我们分别考察了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等重点高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于各个高校所依托的院系专业不同,课程体系相差较大。我们 的最初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妻是参照依托机电方向的测控仪器专业的重点高校的教学体系,并结合我 ll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校实际情况而设定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模块,测控技术模块、电工电 子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四大模块,如图1所示。 . 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院 机械原理、机 测控电路、传感技术 徽机原理与 实际情况和学生就业市场调查结果,我们 械设计基础、 检测技术、智能化测 接口技术、单 控系统、机电传动与 重新确定主干课程,调整了专业基础课、 机械制造技术 片机接口技术、 基础、公差配 控制、工程光学、光 计算机程序设 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加强了机械 合与技术测量 电检测技术、测控仪 计、c++程序 工程制图、精 器设计、数字信号与 基础和电子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除必修 密机械设计 图象处理、虚拟仪器 的专业课外,按不同专业方向设置专业限 选课。以2003级测控专业培养方案为例, 机械设计制造模块I l测控技术模块 课程体系中机械设计制造模块、电工电子 模块、测控技术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分 别占学科总课时的l1.9%、10.6%、12. 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体系 6%、9.5%。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 选课学分之比为38.4:l4.5:8.5。专业基 图1测中空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 础课的设置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 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工程制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电工技术、微机原理与接V1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以精密机械设计、测控电路、传感技术、检测技术、机电 传动与控制、工程光学、C++程序设计、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为专业课;并在不同方向的专业限选课中设 置--I'-J不同的课程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同时还提供了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虚拟仪器等多门学科新技术 课程作为专业任选课,进一步拓宽了专业的V1径。这些课程设置较好的体现现代化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 新要求。 我们在教学中尽量选用统编教材,优秀教材,并根据课程要求编制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课程设计 大纲;系部多次组织老师试讲和组织相互听课,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互提建议,确保教学质量。自2001 年专业成立以来,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学生座谈,广泛听取教师的教学改革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组织大 家讨论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的成果均反映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中。在组织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贯彻到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设 计大纲、实习大纲中去,并先后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保证我们的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目前 本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已在校立项并已完成,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合理的教学大纲、实验大 纲等教学文件。 教学研究与改革是一项将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 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是一个包含机、电光、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对其进 行教学研究和改革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改革 的深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模式的仍需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 强,谭豫之.建设高新技术学科,促进农业高校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OO2,(12):52—55. [3]潘盛辉,陈政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5):52~53. [4]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OO,(4):44—45. 1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