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监测现状分析

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监测现状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国血液净化2011年7月第10卷第7期Chin J Blood Purif,July,2011,Vo1.10,No.7 ・・4 0 3・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与技术・ 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监测现状分析 陈秀强 中图分类号:R318.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ssn.1671-4091.2011.O7.016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患者的生存期明显 延长,血液透析患者每次透析消耗120~150 ml透 表1 透析用水中化学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析液,若透析液的质量未做到有效控制,化学物质和 微生物污染,其可通过透析膜进入血液,造成各种急 慢性并发症,因此透析用水、透析液的质量对改善和 延长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液 透析中透析用水、透析液质量控制的临床意义及目 前此项工作进行的状况进行综述,以引起血液透析 工作者及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 1 透析用水化学物质污染物控制 1.1化学物质污染引起的不良反应 和正常人相比,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对各 种物质的敏感性是增加的,许多化学物质的浓度对 正常人并未达到毒性作用,但对透析患者是有毒性 作用的,若透析用水或透析液的质量不合格,将导致 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如铝、氯胺、氟化物、 盐、铅、铜、锌污染可致贫血、骨病、神经系统 异常,钙、镁、钠污染可致高血压、肌肉无力、硬水 综合症,硫酸盐可致酸中毒等…。制备透析用水的 水源饮用水中添加了硫酸铝使水质澄清,添加氯和 氯胺做消毒剂,制备透析用水时靠反渗透的方法清 除铝、氟化物等杂质,靠活性炭吸附方法清除氯和氯 胺,水处理系统中任何一环节处理不当均可对透析 般基层医院中是没有条件检验的。目前各透析中心 对水质的化学物质检测,是用一些专用仪表和试剂 用水的质量产生影响。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和 希腊等国分别对当地的5l、36、3O和85家透析中心 结果显示,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超标率达14%[2]。 进行一些项目测试如电导度、游离氯、硬度等。 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委托国家 重有色金属监督检查中心对北京市各透析单位进行 因此,透析液中化学物质的污染不容勿视。 1.2透析用水化学物质污染物监控现状 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 of medical instrum entation,AAMI 2004) 调查[2],参考2004年美国AAMI的透析用水标准, 对透析用水进行20种化学物质的检测,用原子吸收 法测定铝、钙、镁、钠、钾、铜、钡、锌、砷、铅、 银、镉、铬、硒、汞,用比色法测定氟、氯、氯胺、 盐,结果2003年有l9家单位反渗水的化学污染 物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项目为钙(7/19)、盐 标准、欧洲药典及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 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O572—2005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中有关透析用水化学污 染物规定见表1。表1中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在一 (5/19)、铅(5/19)、和氯胺(4/19),经过监控,透析 单位对透析用水的管理意识明显提高,2004年有4家 作者单位:545006广西柳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肿瘤医院肾内科 ・4 0 4・ 中Hmt液净化2011年7月第10卷第7期Chin J Blood Purif,July,2011,Vo1.10,No.7 单位反渗水的化学污染物不合格,主要不合格项目 为钙(2/4)、盐(2/4),经过对水处理设备 进行检修及改进后,复检结果均达标。陈英等[。 对 长沙市20家透析单位的透析用水进行检测,用劳尔 公司的试剂测试游离氯,用Dur0r0 l试剂测试硬 度,结果有7家硬度不合格。笔者曾委托药剂科药 品检验人员于2009年分别对柳州市和来宾市各一家 三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按中国药典注射 用水的标准进行测定,结果盐和不挥发物均不 符合规定。所有的报道证明,开展透析用水的化学 污染物质检测迫在眉睫。 状态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细菌污染的透析液 中的LPS刺激炎症因子及瘦素产生增加,从而降低肌 肉蛋白质合成,导致食欲下降而产生营养不良 。 综合临床资料,血液透析中必须严格控制微生 物及细菌内毒素。研究证实,使用超纯水配制出超纯 透析液,达到菌落数<0.1 cfu/ml,内毒素检测不 到(检测低限为0.03 IU/m1),没有透发细胞因予的 能力 9_。研究表明超纯透析液能显著改善血液透析 患者营养状况及贫血,Ⅱ与炎症状况改善有关 ]。 2.2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检测 2.2.1 检验标准 国际上AAMI和欧洲药典巾对透 析用水及透析液的细菌及细菌内毒素控制限度见表 2。欧洲药典对透析用水的规定khAAMI严格,对透析 液却未做规定。按照国际ISO标准[…的要求,透析 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应与注射用水一样严格。[}J 国药典对注射用水的规定细菌内毒素是小于<0.25 EU/ml[ ]。因此,按照国际IS0标准,透析液的 2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检测 2.1 血液透析中微生物污染的临床并发症 透析用水的处理系统以及透析液配制和使用过 程很容易被微生物污染,透析液的细菌不能通过完 整的透析膜,但透析器复用过程中细菌可能污染血 室,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1 iPopoly s accharide,LPS)分子,即细菌内毒素,可以通过透 析膜进入血室中。污染的透析液中细菌内毒素可刺 激单核细菌产生促炎症细菌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lB、肿瘤坏死因子0【和急性时相蛋白如C反应蛋白 等[4],导致短期和长期并发症。 2.1.1 短期并发症 受到高水平的细菌内毒素污 染,透析中出现致热反应,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 低血压、恶心、呕吐、肌痛和头痛等症状。细菌入血 (通常为假单孢菌属)可致休克等脓血症。 2.1.2 长期并发症透析患者长期与细菌内毒素污 细菌内毒素限值也应为<0.25 EU/ml。 表2 透析液、透析用水微生物限度标准 注:AMMI为美 医疗器械促进 lA 在我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 染的透析液接触,可致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dialysis related amyloidsis,DRA)、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 等慢性并发症。DRA的基本成分是B。微球蛋白(B1 )YY0572—2005标准规定,处理水(完全通过了水处理 系统处理,进入血液透析设备的水)所含细菌数应小 得超过100CFU/ml; 水处理装置的输出端的细菌 内毒素,应不得超过1Eu/ml,在血液透析装置入LlJ 的输送点上的细菌内毒素,戍不得超过5 Eu/ml。rJ 生部颁布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ll。 中规定透 析用水的细菌水平 得超过200 cfu/ml,卜预限度 为50 cfu/ml;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 EU/ml,T预 限度为1 EU/ml。 牛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l】 1 microglobulin,B MG),污染的透析液的的致热源可 激活单活细胞,使细胞因子产生增加,产生BllMG, 并加重加速[3,zMG沉积部位的炎性反应[5_。Schiffl 等[o 回顾性研究89例血液透析超过l0年患者,发现 透析液的微生物质量和不同透析膜的特性是决定DRA 发生的因素。 研究证实…,血浆C反应蛋白、IL一6等细胞 因子增高,与心血管死亡率有关。细菌污染产生的 LPS可影响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动脉硬化和血管栓 r『1规定透器入口液细菌数≤200 cfu/ml,透析器}iI 口液≤2000 cf'u/ml,致病菌不得检…。 2.2.2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监测状况血液透析液 足由A浓缩液十B浓缩液+透析用水配制 成,在制 备透析用水及配制A、B浓缩液每个环节J 的疏忽都 有可能发生微生物污染。2004年北京市吡液透析质 控中心对透析单位的透析液进行内毒素水 统一检 测,结果28%的单位不合格(>l EU/m1),分析其 塞,促进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使未稍血管扩张,通 透性增加,静脉回流量减少,心博出量降低,导致休 克。心血管疾病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并发症及死 率的一个有力指标。营养不良和炎症 中国血液净化2011年7月第10卷第7期Chin JBlood Purif,July,2011,Vo1.10,No.7 ・4 0 5・ 原因,可能与软水器或反渗机功能不良或未定期 对水处理进行消毒等因素有关,经过对水处理设备 进行检修及改进后,再复检仍有2家内毒素水平超 标E23。2005年,李保春等报告对上海市10家血液 净化中心的调查结果,发现有1/10单位透析用水的 细菌培养结果和透析液内毒索水平超标[1 5]。2007 年,陈英等报道对长沙市20家透析单位的调查检察 院测结果,有6/20家透析单位的透析用水及透析液 内毒素检查不合格,双级反渗透与单级反渗处理系 统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内毒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尸< 0.01),水处理系统使用时问2004年后投入使用与 2004年前投入使用、3年内与超过3年更换反渗透膜、 3月与超过3月消毒反渗透膜与消毒管路的透析用水 及透析液内毒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尸<0.01) 。 研究报道m’。83,血液透析液细菌主要污染来源是反 渗水、B液,由于水处理系统的消毒不完善和B液配 制容器污染导致,B液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偏碱性, 细菌容易在碱性环境中生长。张华芬等[1g]的报道, 导致浓缩B液细菌污染原因是配制容器未做到定期 消毒,B液使用及保管过程中未加盖,保存时间超过 1 d,采取征对措施改进后,合格率达l 00%。因 此,B浓缩液配制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血液透析粉及透析液的质量监测 3.1血液透析粉的质量监控 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生产干粉形式的透析粉供应 医院,透析液(粉)按高风险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 册管理。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全国4个 省(市)1l家生产企业的该产品进行质量抽检[2o],结 果发现这类产品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该产品目前 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企业依据自己 现有的产生和检验条件,制定注册产品标准(企业标 准),因此许多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各不相同,如许 多重要生物性能指标不统一,部分产品要求进行热 源检查,部分产品要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部分即 不要求进行热源检查也不要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虽然大多数产品要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但限度 值相差较大,个别产品最大和最小限度相差达千倍, 大多数企业产品没要求进行控制菌如大肠杆菌检查 重要的化学项目离子含量测定,各企业标准中检验 方法很不统一,有离子色谱、电极、滴定、火焰分光 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生化分析仪等,其中 某些方法并不适用于透析产品,因为有些方法在该 类制剂中的准确度偏差在±15%,而按照国际IS0标 准的要求,该产品电解质含量准确度要求应高于药 品要求,应在±2.5%,最大为±5%。现状表明, 企业设置的注册标准难以控制产品质量。从检查中 发现,不少产品外观结块,色泽不符合要求状况严 重,生产企业从生产环境、工人们的操作到产品检验 和管理系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对微生物和微粒控制 的要求。 3.2透析液的含量测定 目前国内透析产品是用企业供应的透析粉配制 成浓缩液,再与透析用水稀释使用。在血液透析中心 配制的浓缩液不做含量测定,或由药剂科测定时按 《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二版“人工肾透析 液(35倍浓)”中规定的滴定方法[z ,其方法过于陈 旧,其中滴定钾、钠离子时用的烃铵盐滴定法一般不 采用,国际IS0标准及美国药典采用的检测方法为原 子吸收法或火焰发射光度法[20]。 4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血液透析室因其治疗的患者具有发生医院感 染的多种危险因素,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 一_22 23 3。综上所述,国内对对透析中心透析用水、 透析液的质量监督力度远远不够,存在质量标准不 统一,质量检测方法不合理,检验人员专业操作技术 等等问题,未能有效起到有效质量控制的作用。 首先应尽快完善透析产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由于现阶段尚未颁布可以执行的透析用水、透析 粉、透析粉原料、透析液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使 得实际工作中对其质量检测无统一的标准可依,测 定工作无法常规开展。 对于透析用水的质量检验,在基层医院,可以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注射用水的规定对透析用水 进行化学分析、微生物限度和细菌内毒素的检查, 药剂科的药品检验专业人员有操作技术和检验条件 常规开展此项测定工作。 目前各医院在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 范》和当地的血液透析质量管理规范进行透析用 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时,存在培养方法不合理,取 样量少,每次培养取样量仅为0.2~0.5 ml,代表 量少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微 生物限度和细菌内毒素法,通过干扰实验和方法检 证,建立各种机型、各种处方透析液(粉)的细菌内 毒素和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 准确可靠。 对透析液(粉)中电解质的含量测定,需要用原 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可委托当地食品药品检验所 进行定期检验,达到有效监控的作用。 ・4 0 6・ 中国血液净化2011年7月第l0卷第7期Chin J Blood Purif,July,2011,Vo1.10,No.7 [10] 赵明,李向东.超纯透析液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 总之,是要使血液透析产品的质量检测达到标 准化、制度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Amato RL.Water treatment for hemodialysis—updated to in— 及肾性贫血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477.  and re [1I] ISO 13958:2002 concentrates for haemodialysislated therapies [12] 圜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喇科技出 皈社,2010:500.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J].医院感染 监控信息,2009,23:3 4.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 clude the latest K4MI standards for dialysate(RD 52:2004) [J].Nephrol Nur J,2005,32:151—169. [2] [3] 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 [15] 李葆春,瞿振英.上海市血液净化中心适析有选举法及透析液细 周德福,王梅.北京市血液透析单位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的持 续性质量改进[J].中国血液净化,2006,5:178-180. 陈英,陈星,彭估铭,等.长沙市血液透析单位透析用水及透析 液质量的研究[Jj.中国血液净化,2007,6:473—477. Lonnemann G.When good water goes bad:how i t happens, 菌污染情况调查[J].中国血液净化,2005,4:52 54. [16] 孙焱,高虹,任维宁,等.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调查分析[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65 966. [17] 黎婉斌,李惠媚,蔡银科.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微生物污染原 [4] clinical consequenes and possible solutions[J].Blood purif, 2004.22:124 129. 因调查[1T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496—497. [18] 陈立新,范丹丹,黄佳玲.血液透析器出入LJ液细菌含量超标的 [5] Lonnemann G.Konch KM.Beta(2)-microg]obulin amyloidosis effects of ul trapure dialysate and type of dialyzermembrane 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64 1267. [19] 张华芬,许鸿,徐金美.血液透析液浓缩B液细菌污染控制方法 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83 985. [20] 肖忆梅,冯晓明,王雯.血液透析液(粉)质量监督抽检及现 状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1689—1690.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 [J].J Am Soc Nephrol,2002,13(Supple 1):72—77. [6] Schiffl H,Fischer R,tang S ̄L et a1.Clinical mall ifestations of AB aayloidosis effects of biocom patibi1ity and flax [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0,15:840~845. [7] Badiou S,Cri stol JP,Jaussent I,et a1.Fine—tuning of the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onts by 二版)[S].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5:232. [22] 肖远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U].中华医 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6—1357. [23] 许亚茹.26所医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调查[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74 976, (收稿日期:2011—02一l6) use of cytokine proteomic determination[JJ.Clin J Am Soc Nephrol,2008,3:423~430. [8] 支lj莎,刘文虎.血液透析用水对透析质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 学,2008,¨:1802~1804. Hoenich NA,Leivint R.The implications of water quality [9] (本文编辑:王丽萍) in hem0dialysis[J].Sem in Dial,2003,16:492 497. (上接第402页) peritoneal dialysis vs daily hemodialysis:A randomized,  DP,Nascimento 6V,Caramori JT,et a1.High volume [1o] Gabrielperitoneal dialysis for acute renal failure lJ].Perit Dial Int.2007,27:277—282. controlled tria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Jj. Kidney Int Suppl,2008:887—93. tP,et a1.The’’Ronco’’ [11] Ronco C,Dell’aquila R,Rodighiero bGabriel DP,Caramori JT,Martin LC,et a1.Continuoas peritoneal dialysis compared with daily hemodia1ysis in catheter for continuous flow peritoneal dialysis[J].Int J Artif Organs,2006,29:10l 112. patl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J].Perit Dial Int, 2009,29 Suppl 2:¥62 71.  a1.Measm’ement of [12] Zhu F.Hoenich NA,Kaysen G,etintraperitoneal volume by segmental bioimpedmme analysis Himmelfarb J,Evanson J,Hakim RM,et a1.Urea volume of distribution exceeds total body water in patients with during peritoneal dialysislJJ.Am J Kidney Dis,2003,42: 167 l72.  F,et a1.Effects of different [13] Ronco C,Be1lomo R,Home1doses in toutinuous veno venous haemofiItration on out acute renal failure[Jj.Kidney Int,2002,61:317-323. Paganini EP,Tapolyai M,Goormastic M,et a1.Establishing a dialysis therapy/patient outcome link in intensive care comes of acgte renal fai1ure:a prospective randomisad acute dialysi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Jj. Am J Kidney Dis,1996,28:¥81. Schiffl H。tang SM,Fischer R.Daily hemodialysis and the trial[JJ.Lancet,2000,356:26—30.  dial ysis in pa [14] Passadakis PS,Oreopoulos DG.Peritouea1tia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JJ.Adv Perit Dial,2007, 23:7 l6. outcome of acute renal failure[J].N Engl J Med,2002,346: 305—310. [15] Evenepoel P,B ̄nmens B,Verbeke K,et a1.Superior dialytic clearance of beta(2)~microglobulin and P cresol by high Palevsky PM,Zhang JH,0’Connor TZ,et a1.Intensity of renal support in critically i11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flux hemodialvsis as compared to peritoneal dialysis[J]. Kidney Int,2006,70:794~799. injury[JJ.N Eng】J Med,2008,359:7-20. Ricci Z,Ronco C.Dose and efficiency of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versus in— [16] Gabriel DP,Nascimento GV,Caramori JT,et a1.Pet’itoneal dialysis in acute renal failure[Jj.Ren Faill 2006.28:451 456. tetlnittent hemodialysis versus slow extended daily dialysi s [J].Cri L Care Med,2008,36:¥229—237. Steiner RW.Continuous equi1ibration peritoneal dialysis [17] Bargman JM,Bick J Cartief P,et a1.Guideliaes fm adequacy and nutrition in peritoneal dialysiS.Canadian in acute renal failurelJj.Perit Dial Int,1989,9:5-7. Agt’awal A,Nolph KD.Advantages of tidal peI’itoneal dialysis Society of Nephrology I J].J Am Soc Nephrul,1999,10 Suppl 13:S311 321. 【J1.Pe r it Dial Int,2000,20 Suppl 2:¥98 100. (收稿II划:2011 5 13) (本文编缉:孙忠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