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贾谊。
2.了解李商隐及其作品。
3.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5.掌握鉴赏咏史诗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了解贾谊和李商隐。
2.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一诗的主旨。 3.朗读背诵全诗,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恼。 【教学难点】
掌握鉴赏咏史诗的方法,赏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一体机、平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千古兴亡咏史诗 (一)设疑导入: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特别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朝代。在二十四史中,唐朝人就编写了八部。在以史为鉴的社会风气下,唐朝诗坛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咏史诗。诗人们借古抒怀,追忆历史事件,缅怀历史人物,在咏史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理想的感叹。那么在整个唐代的咏史诗中,唐代诗人歌咏最多,最喜欢咏叹的历史人物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贾谊。为什么他的人生际遇能穿过悠悠岁月,引发唐代诗人们无限的感慨与追思呢?这节课,我们就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咏史诗《贾生》中去寻找答案。
(二)温故知新:
李商隐、杜牧和刘禹锡是咏史诗的代表诗人。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晚唐另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的杜牧的《泊秦淮》。《贾生》和《泊秦淮》这两首诗都是托古讽今、借古抒怀的咏史诗。再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咏史诗,来回顾一下咏史诗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 诗歌特点: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的诗歌。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
*咏史诗不是为发古人之幽思,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还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
1
依据咏史诗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鉴赏品味咏史诗。(课件出示) 鉴赏方法: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 弄清史实:
何地、何人、何事。 2. 体悟感情: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结合作者、朝代、注释思考,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来理解。 3.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二、鉴赏《贾生》三步曲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三个步骤,用三步鉴赏法来学习品味《贾生》这首诗。 (一)朗读诗歌:
先找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思考这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个人读、听音频、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读后学生点评朗读,教师指导示范朗读。)
(二)合作探究:
1.结合你对贾谊的了解,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弄清史实)
2. 诗人为什么要写贾谊这段往事,结合李商隐的身世经历,及晚唐的时代背景,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体悟感情)
3. 对于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结合相关词句,说说由此可见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分析技巧)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三道思考题)
三、 怀才不遇话贾谊 【问题1】结合你对贾谊的了解,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史实)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拨引导串讲)
认识贾谊:
1. 学生介绍贾谊(教师课件出示要点)
贾生,名谊、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终于又思念贾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文帝与贾谊谈至深夜。本诗就描述了这次宣室接见。贾谊被召回长安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
2. 教师播放视频
诗歌唐朝(三)怀才不遇(片段)
【明确答案】贾谊的英年早逝和怀才不遇,使他成为了唐代诗人最喜欢吟咏的一个历史人物。贾
谊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
这首诗写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
2
四、 同病相怜李商隐
【问题2】诗人为什么要写贾谊这段往事,结合李商隐的身世经历,及晚唐的时代背景,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体悟感情)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拨引导串讲)
1.介绍作者:
(1)学生介绍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有《李义山全集》。
李商隐诗的特点:往往在言情写物的小小题旨中渗入家国身世的感伤,形成兴寄遥深、意旨朦胧、体式华美的风格。咏史――借古讽今,寄寓怀才不遇的身世感伤;咏物――托物传达身世感伤;无题-意旨隐秘,呈现委婉深曲的朦胧美。
(2)教师播放视频介绍李商隐(教师课件出示要点) 2.经典名句:
李商隐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你能背出几句吗?(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回答)(课后积累这些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3.拓展《风雨》: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因受牛李党争排挤,潦倒终生,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态炎凉。李商隐晚年所作的《风雨》一诗,就是他回首自己一生历经风雨,感慨身世凄凉的悲歌。这首诗没有《锦瑟》那样晦涩,却同样表达着往事不堪回首之感。视频播放朗读全诗: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韵译:
我读了宝剑篇后心里凄楚悲凉; 羁旅中不得志想必漂泊到终年。 我像风雨中的黄叶依然在飘落; 别人成日在青楼作乐歌舞管弦。 纵有新交遇到薄俗也难得持久; 旧交老友因为久疏而断了良缘。 我不企望喝新丰酒能有新际遇; 为消愁姑且沽饮不惜耗费几千。
李商隐夹杂牛李党争之中,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态炎凉,而且终年羁旅他乡,漂泊的心无处可以安放。达官显贵们纸醉金迷、寻欢作乐,诗人只好借酒浇愁,即使酒价昂贵,也不惜沽饮几杯了。 (课件出示)
4.了解背景:
【明确答案】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
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李商隐与贾谊同病相怜,他们有着相似的际遇。于是他借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课件出示)
3
5.表现手法:
【问题3】对于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结合相关词句,说说由此可见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分析技巧)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拨引导串讲,完成板书) 可怜 虚
不问
求 先 后 问 扬 抑 访
托古 讽今
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 (课件出示)
【明确答案】诗的前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
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承上启下,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隐含着冷隽的嘲讽。“虚”者,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
接下来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结句分别以“不问”与“问”、“苍生”与“鬼神”相对照,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了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五、 跨越千年谏帝王 抚今追昔:
贾谊的治国才略无人比肩,李商隐的诗采才华也是无与伦比,他们都是跨越千年的真心英雄。然而却不遇明主,生不逢时,令我们唏嘘叹惋。历史悠悠,千载轮回,今天的我们远比他们幸运。假如你能穿越时空,面谏帝王,你想对帝王说些什么?请用一句话或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写下你的谏言。
(小组交流修改,推荐佳作汇报,简述推荐理由。教师展示下水文。)
七律·谏帝王
赵莹
风雨浮萍无依处,孤鸿长飞入苍茫。一世才华独寂寞,满腔壮志空惆怅。 有道圣君能贤任,无为昏主英雄殇。但使良才无遗恨,跨越千年谏帝王。
六、 群文阅读咏贾生
比较延伸:
4
历来吟咏贾谊的诗作,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心性、遭际、命运以及时代风貌,这就使得吟咏贾谊的诗作在思想内容上异常丰富。课后收集积累吟咏贾谊的诗文,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咏史诗三步鉴赏法,去品读欣赏这些诗文。
李白《行路难》(其二) 李白《田园言怀》 杜甫《发潭州》 白居易《读史五首》(其一) 刘禹锡《咏史二首》(其二)
刘长卿《自夏口到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丞》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王安石《贾生》 苏轼名篇《贾谊论》 王禹偁[chēng ](宋)《读汉文纪》 《七绝·贾谊》 《七律·咏贾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