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方案
〔扬子津校区〕
学 院: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班 级: 本组成员: 指导老师: 环工81101班
蔡燕、陈丽娟、崔晓璐
葛丽英
优选文档
小组任务一览表
环工81101班第7小组成员任务分配表
小组成员 学号 姓名 110009101 蔡燕 110009103 陈丽娟 110009106 崔晓璐 星期一 1、熟悉设计任务书 2、观测扬子津水系地形 上午 3、搜集、查找相关资料 4、写个人设计方案 1、确定小组初步方案并商量出详实的监测方案 下午 2、校园水表达场观测,熟悉各水体污染程度并确定其监测断面及监测点 3、实验室领取相应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并配置测定水质工程所需的试剂 1、在宿舍休整 上午 2、整理第一天的监测方案,完善监测方案 3、重新绘制扬子津校区水系平面图 星期二 1、到各个相应的操纵断面监测点采集水样。 下午 2、根据在实验室配置测定水质工程所需的试剂,进行水质的COD及氨氮含量的测定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上午 星期三 1、到各个相应的景区监测点进行第二轮的水样采集,并现场测定水体的温度、溶化氧、电导率,记录其数据 下午 1、处理实验数据并交流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补做相关实验。 星期四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1、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2、书写监测设计书并完善其内容 星期五 1、上午打印,装订成册 2、下午提交设计成果,并进行面试 目 录
.
优选文档
一、监测方案 .......................................... 1
〔一〕监测目的 ..................................... 1 〔二〕监测对象 ..................................... 3 〔三〕设计监测网点、监测断面的布设及采样点确实定 ... 3 〔四〕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确实定 ..................... 4 〔五〕采样方法 ..................................... 4 〔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 4 二、监测方案的实施 ................................... 10 〔一〕根底资料的搜集 .............................. 10 〔二〕河段勘察 .................................... 11 〔三〕断面优化 .................................... 11 〔四〕水样分析 .................................... 12 〔五〕采样方案 .................................... 19 三、数据记录及处理 ................................... 22 〔一〕废水悬浮物的测定 ............................ 22
〔二〕水样pH值、水温T以及溶化氧〔DO〕的测定2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 25 〔四〕水样氨氮的测定 .............................. 28 四、 结果评价 ........................................ 31 五、课程设计总结 ..................................... 32 六、参考文献 ......................................... 33 七、附录 ............................................. 33 〔 小组3人的个人监测方案、原始数据〕
一、监测方案
1、监测目的
〔1〕通过对校园水质的监测,了解学校水系的污染情况及环境状况。
.
优选文档
〔2〕通过对校园水质的监测,为景观湖的治理与爱护提供必要数据。 〔3〕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对环境监测这门课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一般程序和过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4〕通过本次监测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觉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5〕通过本次实践,为以后工作积存经验,打下根底。 2、监测对象 扬子津校区景观水体
3、监测断面的布设及采样点确实定
(1)监测断面布设:
根据污染情况在扬子津东校区各水系取操纵断面。 (2)采样点布设:
监测断面水宽≤50m,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在 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
扬子津校区景观水体水深为0.5—5m,只在水面下0.5m处设 一个采样点。
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采样时间
2021年1月14日、15日各采一次样。 〔2〕采样频率
一天一次。
5、采样及检测技术的选择
〔1〕采样技术
选用实验室的水质采样器直接进行采样。 〔2〕 检测技术 溶化氧:溶氧仪 温度:温度计 电导率:电导仪 PH:PH计
.
优选文档
COD:重铬酸钾法
氨氮:纳式试剂分光光度法
6、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1〕 实验室设施与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实验室检测设施及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或标准的要求,确保监测结果质量,并确保实验室的平安。
②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应合理、科学,相互干扰的监测工程不得在同一操作间内实施。
③液体试剂不得与固体试剂混放,试剂柜应防止阳光的直射。
④ 化学试剂、实验用水、用气均应符合分析方法中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按规定的方法配制和储存。冰箱内不宜贮放易挥发物。 〔2〕监测人员要求
① 在户外采样时应充分配合小组人员工作,听从组长安排,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小组任务,保证平安。
②在室内配制试剂时应精确选取各化学品,认真负责完成各项试剂配制,贴好标签。
③进行样品测定时应精确选取各试剂及剂量,及时记录数据并清洗仪器,保证平安卫生以及人员平安。 〔3〕 水质监测质量保证 A、水质监测采样质量保证 1〕水质监测采样前的打算 ① 确定采样负责人 ② 制定采样方案
采样负责人在制定方案前要充分了解该项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应对要采样的监测断面周围情况了解清楚;熟悉采样方法、容器的洗涤、样品的保存技术;有现场测定工程和任务时,还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技术。 2〕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打算
采样器材主要是水质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包含仪器完好性的检查、校准,容器的洗涤等。
.
优选文档
容器材质选择原则: ①容器不能引起新的玷污。
②所用的容器不应汲取或某些待测组分。 ③容器不应与某些待测组分发生反响。
容器清洗原则:分析微量化学组分时,通常要使用彻底清洗过的容器,以
减少再次污染的可能性。
清洗的程序是:用水和洗涤剂洗,然后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即可,
所用的洗涤剂类型和选用的容器材质要随待测组分来确定。用于微生物分析的样品时容器及塞子、盖子应经灭菌。
固定剂打算:水样固定剂如酸、碱或其它试剂在采样前应进行空白试验,
其纯度和等级要到达分析的要求。
采样器打算:采样前应检查采样瓶的本底空白,将备好待用的采样瓶分批,
每批用同一份去离子水荡洗。
容器存放要求:水环境监测水样容器和污染源监测水样容器应分架存放,不得混用。环境水质采样容器应按监测工程与采样点位,分类编号,固定专用。 (4)水质监测采样中的质量保证
① 采样断面应有明显的标志物,采样人员不得擅自改动采样位置。 ② 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③ 采样时,除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油类、溶化氧、生化需氧量、有机物、余氯等有特别要求的工程外,要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水样容器2-3次,然后再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马上参加相应的固定剂,帖好标签。严禁使用医用胶布当标签。
④测溶化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工程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防止水样暴气或有气泡存在于瓶中。
⑤测定油类、生化需氧量、溶化氧、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工程要单独采样。同一采样点,优先采集细菌监测工程水样。
⑥除测溶化氧、生化需氧量以及硫化物等样品外,其他样品装瓶时应保证容器中留有十分之一的空隙,以防运输途中溢出。硫化物采样时应先加醋酸锌-醋酸钠溶液,再加水样。水样应充满瓶,贮于棕色瓶内。
.
优选文档
⑦采样时要认真填写“水质采样记录表〞,用签字笔在现场记录,字迹端正、清楚。
⑧现场测定湖库水体的pH值、溶化氧时,应记录测定水体的深度、测定时间、水和气天气情况等。
⑨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方案、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应马上补采或重采。
⑩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实际采样情况,供使用该数据者参考。 〔5〕水质监测采样后运输过程及样品交接质量保证
①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玻璃容器装箱时应用采取肯定的分隔措施,以防破坏。
②针对不同的监测工程要求采纳适宜的保存措施。
③水样交实验室时接收者与送样者双方应在送样单上签名,送样单及采样记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④每次分析结束后,除必要保存外,样品瓶应及时清洗。 (6) 质控样的采集 ①全程序空白样
一般每批样品除色度、臭、浊度、pH、透明度、悬浮物、电
导率、溶化氧、溶化性总固体外,其余工程均需加采全程序空白样。 ②现场平行样
每批样品除悬浮物、溶化性总固体外,其余每个工程一般加采不少于5%的现场平行样,缺乏20个样品至少加采一个平行样。 (7) 分析工作质量操纵
A、校准曲线或标准检查点应符合相关规定 ①应在每次分析样品的同时,同步制作校准曲线。
②校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截距和斜率应符合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③校准曲线只能在其线性范围内使用。 ④校准曲线不得长期使用。
⑤气相色谱仪、原子汲取仪、ICP、离子色谱仪、原子荧光仪、液相色谱仪、
.
优选文档
色-质联用等大型仪器,在测试批量样品时,每20个样品或8小时增加一个中间浓度标准点的测试,所得峰面积或峰高与初始校正点的相对偏差应小于50%,与上次校正点的相对偏差应小于30%。 B、周密度操纵
除色度、臭、悬浮物、油外的工程,每批样品随机抽取10% 的 实验室平行样。 C、精确度操纵
①水质监测中尽量采纳有证标准物质作为精确度操纵手段。除色度、溶化氧、大肠菌群等工程外,每批样品带质控样1-2个,对例行监测可定期带质控样〔至少每两月一次〕。
②当质控样超出同意误差时,应重新分析超差的质控样并随机抽取肯定比例样品进行复查。
③如复查的质控样结果不合格,说明本批分析结果精确度失控。不管复查样品的周密度如何,原结果与复查结果均不得接受。
④加标回收试验 除悬浮物、碱度、溶化性总固体、容量分析工程外的工程,每批样品随机抽取肯定比例的样品做加标回收。 D、稀释操作
当样品浓度超过检测上限并需要稀释时,宜移取较大体积〔有机污染物指标除外〕的样品进行稀释,并尽可能一次完成。对于必须逐级稀释的高浓度样品,应在稀释前制定逐级稀释的操作方案。
二、实施方案
1.根底资料的搜集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是扬州大学的第八个校区,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华扬西路196号,西与扬大广陵学院连成一体,东至邗江路,新校区位于扬州南郊汊河镇,南邻开发区“扬子津科教园〞,西近扬瓜公路和扬溧高速,北傍南绕城公路,是古城扬州跨长江、通苏南的重要门户。 2.采样点的布设
根据校园景区水体的位置及污染情况,并结合相应水体湖泊的宽度布设相应的监测断面,在监测断面上布设监测垂线,再根据水体深度在垂线上取采样点。
.
优选文档
第一天采样点布设如图一 第二天采样点布设如图二 3.配制试剂
〔1〕氨氮测定试剂的配制
① 纳氏试剂:称取20g碘化钾溶于约100ml的水中,边搅拌边分次少量参加二氯化汞结晶粉末,至出现朱红色沉淀不易溶化时,改为滴加二氯化汞饱和溶液,并充分搅拌,当出现微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化时停止滴加二氯化汞饱和溶液;另称取60g氢氧化钾溶于水,并稀释至250ml,冷却至室温后,将上述溶液缓慢注入氢氧化钾溶液中,用水稀释至400ml,混匀,取上清液;
② 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四水合酒石酸钾钠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③ 氨氮标准使用液:移取5.00ml氨氮标准贮备液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0.01mg氨氮;
④ 氨氮标准贮备液:称取3.819g经100℃枯燥过的优级纯氯化铵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2〕COD测定试剂的配制
①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
② 试亚铁灵指示剂:称取1.485g一水合邻菲咯啉,0.695g七水合硫酸亚铁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
③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39.5g六水合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参加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④ 硫酸-硫酸银溶液:于2500ml浓硫酸中参加25g硫酸银,放置1d后供用。 4.采样技术和分析工程 〔1〕水温测定 ① 实验目的
根据水温工程的测定要求,打算好相应的保存剂和其他采样器具;掌握采样器和水温测定仪的正确方法。 ② 实验步骤
.
优选文档
水温应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但由于实验场地,采集后回实验室测定。由于水不是很深故只进行表层水温的测定。表层水温的测定,用温度计进行测定。 ③ 实验结果
第一天各采样点水样温度 水样点 温度〔T/℃〕 ① 6.1 ② 7.0 ③ 7.8 ④ 6.5 第二天各采样点水样温度 水样点 温度〔T/℃〕 ① 5.1 ② 6.0 ③ 4.5 ④ 5.0 〔1〕 〔2〕
数据分析:根据监测,扬子津校区早中午晚景观水体温度大致保持在4—8℃范围内。
〔2〕水样PH测定 ① 实验原理
用PH计进行水样的PH测定。电池通常由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所组成。在25℃,溶液中每变化1个pH单位,电位差改变为59.16毫伏,据此在仪器上直接以pH的读数表示。温度差异在仪器上有补偿装置。 ② 实验步骤
测定样品时,先用蒸馏水认真冲洗电极,再用水样冲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样品中,小心摇动或进行搅拌使其均匀,静置,待读数稳定时记下pH值。 ③ 实验结果
第一天各采样点水样水样PH 水样点 pH值 ① 8.74 ② 8.95 ③ 8. ④ 8.57 第二天各采样点水样水样PH 水样点 pH值 ① 7.91 ② 7.99 ③ 7.88 ④ 7.86 〔1〕 〔2〕
.
优选文档
数据分析:校园景区水体的PH大体保持在7.8~9的范围内,而且变化范围不大,水体显极弱的碱性。 〔3〕溶化氧的测定 ① 实验原理
空气中的氧溶化在水中成为溶化氧。水中的溶化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紧密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化氧的含量愈高。
溶氧仪是指溶化在水里氧的量的仪器,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化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它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和气水质有紧密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化氧9mg/L。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化氧。水里的溶化氧由于空气里氧气的溶入及绿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不断得到补充。但当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耗氧严峻,溶化氧得不到及时补充,水体中的厌氧菌就会很快繁殖,有机物因而使水体变黑、发臭。 ② 实验步骤
调零:将电极插入插口内,同时将拨至仪器到“测量〞档,“溶氧〞档,盐度调节旋钮向左旋至底(0g/l),将电极放入5%新奇配制的Na2SO3溶液,待读数稳定后,调节“调零〞,使仪器显示为零。由于电极的剩余电流极小,如果没有亚硫酸钠溶液,只要将仪器电源开关置于调零档,调节“调零〞,使仪器显示为零即可。
取出电极,冲净吸干,放入空气中待读数稳定后,调节“校准〞,使读数指示值为纯水在此温度下饱和溶化氧值。
将电极置入水下0.5m处,待数值稳定后,读数。 ③ 实验结果
第一天各采样点水样DO含量 水样点 溶化氧Do(mg/L) 第二天各采样点水样DO含量
.
① 7.71 ② 9.38 ③ 8.07 ④ 5.52 优选文档
水样点 溶化氧Do(mg/L) ① 7.71 ② 7.90 ③ 8.31 ④ 5.57 〔1〕 〔2〕
数据分析:根据水体污染程度所测出的溶化氧含量不同,从两天测出的DO变化可以看出,4号点水体污染最为严峻,溶化氧含量到达最低点,水体富营养化严峻,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并散发恶臭味;而2号、3号水体相对清亮度较高,水体污染程度轻,溶氧含量高。 (4)电导率的测定 ① 实验原理
电导率测定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肯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电阻(R)的倒数,由导体本身决定的。在肯定条件下,水样的电导随着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高,而电阻则降低。因此,电导率K就是电流通过单位面积〔A〕为1cm2,距离〔L〕为1cm的两铂墨电极的电导能力。 ② 实验步骤
翻开开关按钮,一段时间后,将测试棒放入水体中,按下读数按钮,代数据稳定后读取测定值,并做好记录;测量完后,取出电极,用纯水冲洗,枯燥保存。 ③ 实验结果
第一天各采样点水样电导率 水样点 电导率(μs/cm) 第二天各采样点水样电导率 水样点 电导率(μs/cm) 〔1〕 〔2〕
108.5 107 102.5 124 ① ② ③ ④ 123.6 111.7 110.0 128.4 ① ② ③ ④ .
优选文档
数据分析:水体污染程度影响水体的电导率,污染程度越高,水体电导率上升,从图中得出,第一天所测采样点水样中1、4号点水体电导率较高,水体污染较为严峻;第二天所测采样点水样中4号水样电导率较高,水体污染稍严峻。 (5)氨氮含量的测定 ① 实验原理
纳氏试剂比色法是测定水体中氨氮的常规用法,是经典的分析方法,是国家标准方法。其原理是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氨氮与钠氏试剂反响生成黄棕色的络合物,该络合物的色度于氨氮的含量成正比。钠氏试剂比色法的测试范围是试样体积位50毫升时其检出上限是2mg/mL,下限位0.025mg/m3。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响生成淡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 ② 实验步骤
水样预处理〔絮凝沉淀法〕:取100ml水样于比色管中,参加1ml10%硫酸锌溶液和4滴2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5左右,混匀。放置使沉淀,用经蒸馏水充分洗涤过的滤纸过滤,弃去出铝业20ml。
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 0 、2.00、4.00、8.00和10.0mL〔第二天:0、2.00、4.00、8.00、10.00ml〕氨氮标准使用液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混匀。加1.5mL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后,在波长420nm处,用光程1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由测得的吸光度,减去零浓度空白管的吸光度后,得到校正吸光度,绘制以氨氮含量〔mg〕对校正吸光度的标准曲线。
水样的测定:分取适量的水样〔使氨氮含量不超过0.1mg〕,参加50mL比色管中,稀释至标线,加1.0mL酒石酸钾钠溶液〔经絮凝沉淀预处理过的水样,污染较为严峻的水样稀释相应的倍数,我们取第二天的3、4、5号水样稀释10倍〕,混匀,加1.5mL的纳氏试剂,混匀,放置10min。 空白试验:以无氨水代替水样,作全程序空白测定。 ③ 实验结果
计算:由水样测得的吸光度减去空白试验的吸光度后,从标准曲线上查的氨氮含
.
优选文档
量〔mg〕,按下式计算:
ρ〔氨氮,mg/L)=m×1000/V
稀释水样 : ρ〔氨氮,mg/L)=m×稀释倍数×1000/V 式中:m——由标准曲线查得的氨氮含量,mg; V——水样体积,ml。 第一天采样点水样中氨氮含量 氨氮标准使用液体积/ml 吸光度A 校正吸光度 纯水吸光度:0.065
水样吸光度〔未水样 减纯水吸光度〕 积 ml ① ② ③ ④ 0.086 0.129 0.250 0.103 0.0676 1.5202 5,6081 0.19 0.00067 0.01520 0.05608 0.002 0.0134 0.3040 1.1216 0.1284 差得的氨氮体氨氮含量 计,mg/l〕 从标准曲线上ρ〔氨氮,以N0.084 0.019 0.137 0.072 0.215 0.150 0.323 0.258 0.380 0.315 0.00 2.00 4.00 8.00 10.00 数据分析: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响生成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颜色的深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波长420nm的波长出测其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的的氨氮含量可看出正常水质均小于2mg/l。 第二天采样点水样中氨氮含量 氨氮标准使用液体积/ml 吸光度A 校正吸光度 纯水吸光度:0.065 水样 水样吸光度〔未从标准曲线上差氨氮含量 ρ〔氨氮,以N0.084 0.019 0.137 0.072 0.215 0.150 0.323 0.258 0.380 0.315 0.00 2.00 4.00 8.00 10.00 .
优选文档
减纯水吸光度〕 得的氨氮体积 ml 计,mg/l〕 ① ② ③ ④ 0.134 0.165 0.183 0.136 1.6 2.736 3.345 1.757 0.016 0.02736 0.03345 0.01757 0.338 0.547 0.669 0.351 数据分析: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响生成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颜色的深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波长420nm的波长出测其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的的氨氮含量可看出正常水质均小于2mg/l。 (6)COD的测定 ① 实验原理
它是表示水中复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复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峻。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用肯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得复原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用量算出水样中得复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用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50mg/l的COD。 ② 实验步骤
取20.00ml混合均匀的水样于250ml磨口锥形瓶中,精确参加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数粒小玻璃珠,连接磨口回流冷凝管,从冷凝管上口渐渐参加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轻轻摇动磨口锥形瓶使溶液混匀,加热回流1:
冷后,用90ml水冲洗冷凝管壁,取下磨口锥形瓶。溶液总体积不得少于140ml,否则因酸度太大,滴定终点不明显;
液再度冷却后,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黄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定水样的同时,以20.00ml重蒸馏水,按同样操作步骤做空白试验。记录滴定
.
优选文档
空白溶液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③ 实验结果
根据测定的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消耗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体积和水样体积按下式计算水样COD:
COD〔O2,mg/l〕=〔V0-V1〕*c*8*1000/V
式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0——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滴定水样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水样的体积,ml:
8——氧〔1/4氧气〕的摩尔质量,g/mol。 第一天各采样点水样的COD含量 取水样点 ① ② ③ ④ 滴定前体积/ml 0.00 0.00 0.00 0.00 滴定后体积/ml 23.0 24.4 25.3 22.2 △V/ml 23.0 24.4 25.3 22.2 COD/(氧气,mg/l) 100 44 8 132 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5.5ml
数据分析:COD反映了水中受复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该指标作为有机污染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只能反映能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污染物,COD含量越高,设计中有机污染物越严峻,从而导致水体污染严峻,从表中得出1、4的COD含量都超过50mg/l,水体污染较其他更严峻。 第二天各采样点水样的COD含量 取水样点 ① ② ③ 滴定前体积/ml 0.00 0.00 0.00 滴定后体积/ml 23.20 23.60 23.40 △V/ml 23.20 23.60 23.40 COD/(氧气,mg/l) 56 40 48 .
优选文档
④ 0.00 22.80 22.80 72 滴定空白时,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4.6ml
数据分析:COD反映了水中受复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该指标作为有机污染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只能反映能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污染物,COD含量越高,设计中有机污染物越严峻,从而导致水体污染严峻,从表中得出1、4的COD含量都超过50mg/l,水体污染较其他更严峻。
三、结果评价
校园景观水质标准
序号 分类、标准值、工程 A类 B类 C类 1 2 3 水温,℃ pH值 溶化氧(DO),mg/L ≥ 5 0.5 不高于近十年当月平均水温不高于近十年当月平2℃2〕 6.5~8.5 4 0.5 3 0.5 均水温4℃ 4 氨氮,mg/L 1)≤ 5 电导率〔µs/cm〕 6 COD〔mg/l〕 将所测数据与水质标准进行比拟,水温、PH均在环境污染范围内;扬子津东区图书馆一带及西区南门一带水体各项指标均在水质标准内,符合景观水水质要求,而东西分界处水体污染较严峻,溶化氧、氨氮、COD含量均有超标现象,不符合景观水质要求。
相关建议:减少景观水水体中污染物的排放,学校定期组织清理水中固体废物,学生自主进行定期措施将水体外表覆盖的死亡的植物处理,以增加水体溶化氧含量,到达提高水体活性及水生生物存活率的目的,还给我们一个健康干净的校园景观水。同时,我们应该提倡爱护校园水体环境,共同完善、美化校园环境。
四、课程设计总结
小组总结
.
优选文档
在学期末,我们在扬子津东校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环境监测课
程设计,这是对书本知识的拓展,也是对自己实践能力的锻炼,我们怀着欣喜加冲动的心情,开始了这一周之旅。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要进行水样的采集以及对所采水样的PH、水温、电导率、溶化氧、COD以及氨氮的测定。在水样采集前,要先进行断面的布设,通过对整个校园水系的观察以及草图的绘制,我们才得出了断面的合理布设,然后确定采样点,随后便开始水样的采集。在采集过程中,由于要到湖边上取水,所以要格外小心翼翼,这也算是比拟危险的一项工作。水样采集完后,就开始对水样进行分析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结论。由于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过类似的实验,所以进行的也相对较为顺利。虽然当天,我们实验结束的很晚,以至于天都黑了,我们还在忙碌,但是也丝毫不马虎,认认真真的完成实验,做不完的也只有等第二天过来继续。通过3天的实验操作,我们得出了根本的实验数据,剩下的两天就用来整理实验汇报,然后开始打算周五下午的面试。
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们积存了珍贵的经验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水质监测的步骤和内容,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除此以外,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也体会到,作为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应该付出自己努力,即使你在主要环节不能出力,这也没有关系,有句话叫做,能者多劳,是的。作为一个团队,我们的目的是让我们的任务能够完美的完成。通过这场实习,让我再次感受和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马虎,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全盘重来。一次实验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当然也需要合理的分工,所以更加锻炼了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注意了分工明确,步骤合理的优势。这是一次很难得的的时机,为我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根底,所以期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时机。
五、附录
参考文献
.
优选文档
(1)吴鹏鸣主编,《环境监测原理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年 (2)张世森主编,《环境监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蒋展鹏、祝万鹏编著,《环境工程监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4)黄秀莲主编,《环境分析与监测》,高等教育出版社,19年
(5)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年
(6)其它相关文献〔包含各种监测技术标准、手册,分析方法标准,各种环境监测类期刊,以及教科书等〕。
小组个人方案汇总〔3 详见: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份〕
扬子津校园景观水质监测方案一
一、监测目的及意义
为了了解我校景观水的水质状况,为景观湖的治理与爱护提供必要数据以及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熟悉水质监测方案的指定内容和评价内容,我组将进行校园景观水的水质监测。
二、监测地域概况
我校景观湖主要位于我校昭文馆周围及校园最外围一圈。由于现在为冬天,天气延续晴天,因此湖水水位略有下降,水质较浑浊,湖面有落叶、塑料袋、塑料瓶等漂荡物质。
三、监测采样布点
1、监测工程
水温、pH 、电导率、 溶化氧、COD、 氨氮。
.
优选文档
2、监测断面布设
如下列图设置AA’、BB’、CC’、DD’、EE’、FF’、GG’七个断面。 3、采样点布设
监测断面水宽≤50m,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在 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扬子津校区景观水体水深为0.5—5m,故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 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月14日下午2:00以及1月15日上午9点分别进行取样。取样时用矿泉水瓶直接采样,使用前先用自来水冲净备用,采样时用采样处的水润洗。采样一天进行一次。
四、采样及检测技术的选择
〔1〕采样技术
选用实验室的水质采样器直接进行采样。 〔2〕检测技术 溶化氧:溶氧仪 温度:温度计 电导率:电导仪 PH:PH计 COD:重铬酸钾法 氨氮:纳式试剂分光光度法
.
优选文档
扬子津校区景观水体的水质监测方案二 ------个人方案
一. 监测目的
1.通过环境监测实习,了解扬子津校区水质情况,评价扬子津校区的水体质量.
2.在环境监测实习中,同学们互帮互助,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3.增加同学们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知,同时增强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根底. 二. 监测对象
扬子津校区全部景观水水体 附:监测工程
1.水温 2.ph值 3.电导率 4.溶化氧 5.COD 6.氨氮 三. 根底资料的搜集
通过对扬子津校区的观测,我了解到: (1)我们观测地以扬子津东校区为主。 (2)扬子津校区外围有一条护城河。
(3)扬子津校区地江下游平原,并且目前季节为冬季枯水期,气候枯燥阴冷。
四.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 1.断面布设图:详见附图 2.采样点确实定
《1》水面宽≤50m,只设一条中泓线;水面宽50—100m时,左右两岸各设一条;水面宽>100m,设左中右三条线
《2》水深缺乏0.5吗,在1/2水深设采样点;水深0.5—5m,只在水下0.5m处设采样点。
根据以上要求我布设11个点如附图所示。 五.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采样时间:2021年1月14,15号
.
优选文档
2.采样频率:每天一次。 六. 采样和监测技术
1.水样的采集:采纳瞬时水样。原因:水体水质均匀稳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有变化,瞬时水样具有有很好的代表性。
2.水温的监测技术:测定水温时,由于条件,将水样带回实验室用温度计插入预定的水样中,放置5min后,迅速提出水面并读数。 3.电导率的检测技术:可以运用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 4.ph值的检测技术:可以运用PH计。
5.溶化氧的监测技术:可以运用溶化氧计测定。 6.COD的监测技术:可以运用重铬酸钾法测定。 7. 氨氮的监测技术:可以运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扬子津校区水质监测方案三
一、监测目的
1. 对扬子津校区水系污染物的追踪,掌握污染物的来源,了解污染
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环境污染物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 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 3. 搜集扬子津校区环境背景数据 二、监测目标和要求
针对校园内及周边径流状况进行监测,全面了解校园及周边的水体状况,观察分析校园及周边的有害物质的分布。稳固水体监测根本理论知识,强化对布点、采样、分析、测定等步骤与方法的了解。 三、监测对象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景观水体 四、监测工程及检测技术 1.水温:温度计
.
优选文档
2.pH:pH计 3.电导率:电导仪 4.溶化氧:溶氧仪 5.COD:重铬酸钾法
6.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五、监测断面的布设及采样点确实定
1.监测断面布设:根据污染情况在扬子津各水系取操纵断面〔如下图8个断面〕 2.采样点布设:
监测断面水宽≤50m,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在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扬子津校区景观水体水深为0.5-5m,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采样时间:2021年1月14日、15日各采一次样 (2)采样频率:一天一次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