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2.壬戌学制3.做中学
4.教学形式阶段论5.横向迁移6.先行组织者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当代意义。2.简述活动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3.简述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4.简述德育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三、论述题
1.试论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2.试论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的分歧和调和原则。3.试论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鸿都门学2.中体西用3.最近发展区4.元认知策略5.苏格拉底法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
1.试评“环境决定论”。
2.简述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及要求。4.简述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三、论述题
1.论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2.论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及其要求。3.论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4.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京师同文馆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开斯特制4.知识表征5.自我提高内驱力6.恩物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2.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简述课程多样化的内涵。
4.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三、论述题
1.试评述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3.评述韦纳的动机理论,并谈谈它们对教育的含义。4.“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老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所以他们的目的有无穷的变异,随着不同的儿童而不同,随着儿童的生长和教育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者经验的增长而变化,即使能以文字表达的最正确的目的,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他们并不是目的,而是给教育者的建议,在他们和指导他们所遇到的具体环境的各种力量时,建议他们怎样观察,怎样展望未来和怎样选择,那么这种目的作为文字,将是有害无益的。······牢记以上这些条件,我们将进而提出一切良好的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几个特征:
①一个教育的目的必须接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
②一个教育的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必须提岀一种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
③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摘录自《民主主义与教育》第八章“教育的目的”第118页至122页。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阐述该材料的作者及其基本情况。(2)该材料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3)该作者其他主要的教育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京师大学堂2.三舍法
—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3.美国《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4.洛克的白板说5.心理健康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2.简述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3.简述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点。4.简述教学的任务。三、论述题
1.论述蔡元培的基本思想。
2.杜威在《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两本著作中针对传统派和浪漫派教育进行若干观点的批判,如:学生不是一块白纸,可以任由老师涂抹。杜威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在认知问题上是以“知识旁观者”的理论出现的。“知识的旁观者”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在现代科学面前是站不住脚的。杜威指出,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杜威所主张的以“探究”为基础的认识论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的认识论,突出了探究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
(1)论述杜威所批判的传统派和浪漫派的特征,以及各自优缺点。
(2)论述杜威在“儿童经验”和“课程内容”两方面的观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点有哪些?
(3)论述德育原则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论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教育2、苏湖教法3、进步主义教育
4、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5、最近发展区
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二、简答题1、德育的基本途径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3、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三、论述题
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4、教育的社会功能
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学校管理3.教学评价4.课程标准5.社会性发展6.学习策略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要素的相互联系。2.简述影响人发展的基本要素。3.简述孟子的教育思想。4.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三、论述题
1.论述德育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2.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3.论述终身教育思潮。
4.举例子论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教育2.班级授课制3.榜样法4.校长负责制5.接受学习6.心智技能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2.简述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3.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4.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三、论述题
1.论述教学过程中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2.论述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3.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4.举例论述社会规范学习心理过程。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回忆版)
一、选择题(2分*15个=30分)考人物+著作、思想等
二、名词解释(5分*4=20分)1、双轨制2、班级授课制3、操作性条件反射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三、简答题(10分*4=40分)1、促进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2、评述癸卯学制
3、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发展性教育理论4、评述我国的基本学制四、论述题(20分*3=60分)
1、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材料(什么影响小迪的学习与表现)
2、辨析:教学是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还是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和意愿,如何协调两者的冲突?
—9—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3、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列举两个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和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终身教育思潮2、有教无类3、隐性课程4、全纳教育二、简答题
1、斯宾塞生活准备说2、韩愈的教师观
3、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内涵以及主要类型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
1、“如果不是为了应试教育,我就要好好搞德育”试论述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2、案例分析:一个老师做了一个教育实验叫做“成功教育法”,上课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给予表扬请坐,回答错误先不坐,等下次再提问优先给站着的同学机会让她们先回答,回答正确了再表扬请坐,让每位同学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但是
—1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这个老师没想到的是,班里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1)请解释原因
(2)请运用教育心理学强化理论解释教学问题,并给教师提一些改正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课程2.学制
3.《颜氏家训》4.观察学习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和意义。2.简述王安石的教育改革。
3.简述德育过程的定义并说明其规律。
4.简述教师的基本素养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学生问老师:“我非常清楚我们家一个月能收多少房租,我的钱够花三辈子了,我为什么要上学?读书有什么用?”分析并评价这位学生的想法,并说明教师应如何引导?
2.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不理想。他对同学说:“大家都在猜
—1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老师会默写哪一篇文章,你猜中了,我没有猜中。”可见所有成败人们都会寻找解释和借口。韦纳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说明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教育实践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劳动教育2.稷下学宫
3.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4.教育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2.简述《中庸》的基本教育思想。
3.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4.简述奥苏泊尔提出的影响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三大要素。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时代局限性和变革趋势。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英]约翰·洛克著,熊文春译,《教育片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24-125页。材料概览:“...教育目标是什么,其关键
—1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是什么....调和看似矛盾的地方,觅得教育的真谛”
材料细节回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克制儿童的欲望,发展儿童的理智,关键在于理智和原则规范儿童的行为。
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严厉的方法约束儿童,要求儿童完成它应该完成的事情,制约儿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也不想看到孩子失去个性,没有自由,因为儿童收到管制而变得怯懦、不自信。这样的儿童在未来也同样没有成就。当然,哪些挥霍着青春的儿童,如果能得到规范的管理和要求,一旦走向正途,前途不可限量。谁要是能调和这两种矛盾,他就可以觅得教育的真谛。
(1)请回答文中所提到的“真正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关键是什么?(15分)
(2)洛克认为觅得教育真谛的人是懂得如何调和这些看似矛盾方面的人,请问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是指什么?为什么洛克说调和了看似矛盾的地方,觅得教育的真谛?(15分)
(3)谈谈你如何看待这对矛盾。(5分)
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美育2.教育评价
—1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3.新教育运动4.教育即生长二、简答题
1.简述当前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与成效。2.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全人教育理想及其影响。3.简述变式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4.简述双重编码理论并举例说明。三、论述题
1.材料题:在民主观念放任的情况下,人们已忘记教育为何物。从上一个世纪起教育与科学开始分道扬镳,因此人们所理解的教育只是将青年人培养成有用之才。当某一科学被运用于经济之中时,这门科学马上身价百倍,人们为了获利,纷纷追求它,并在学校中推广这一学说。研究者和教师也以此要求编入新教材中。假如这门科学与国家的存亡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门科学的功能就会发挥到极点,这种状况在现代科技肇始就已形成,直到原子武器的时代仍然如此。今天的美国突然意识到苏联在科学方面超过了它。因此,科学和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为此所需的人才可以说是多多益善,不计其数),而人们也愿意为此付出最大的物质代价。当今最显赫的人是原子物理学家,尤其在苏联,这些物理学家过着惊人的富裕的物质生活,而且他们的生命比所有其他人更安全,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今天我们关心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对此我们必须
—1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
小心从事,因为我们为科技人才的匮乏而震惊,而其所造成的后果却变得模糊。为了科技、经济和军事的目的,人们愿意将巨大的财力物力放在教育上,但不论在苏联或者西方,科学价值的评价与精神价值的评价不可同日而语,那只是科技方面的事,而科技仅是运用理解力所作的具体研究。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因为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提高还不能算是人的陶冶,连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也谈不上,更何况理性的培养。精神生活的陶冶,以及参与人类每一时代都具有创新内容的历史传承之中。——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阅读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的论述谈谈你对教育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论述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谈论其教育实践及其影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