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Y
中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Y
中
3.根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Y
中
4.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倡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Y
中
5.“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Y
中
6.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不再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N
中
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Y
中 Y
中
中
8.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并不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N
10.在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Y
中
1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Y
中
1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相适应的方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方面是非基本方面。
Y
中
1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相矛盾的方面是基本方面,相适应的方面是非基本方面。 1
N
中
1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相适应的方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方面是非基本方面。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Y
中
15.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Y
中
16.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它不可能“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N
中
17.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Y
中
18.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N
中
1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之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Y
中
20.党的,党提出了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
Y
中
2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Y
中
22.在社会主义社会,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Y
中
23.在社会主义社会,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Y
中
24.根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Y
中
25.根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因此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2
Y
中
26.根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因此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中
N
27.在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Y
中
28.在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并且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都不可能互相转化。
N
中
29.在社会主义社会,在一定的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可以转化为敌我矛盾,敌我矛盾也可以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
Y
中
30.在社会主义社会,在任何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都不可能转化为敌我矛盾,敌我矛盾也不可能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
N
中
31.在社会主义社会,解决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Y
中
32.在社会主义社会,解决敌我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
N
中
33.在社会主义社会,解决敌我矛盾采用专政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民主方法。
Y
中
34.在社会主义社会,解决敌我矛盾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用专政方法。
N
中
Y
3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
3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该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Y
中
37.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3
Y
中
38.鉴于中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需的,是毫无疑义、必须肯定的。
Y
中
3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仍然是一个大农业国,只有农业发展了,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Y
中
4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
Y
中
4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重轻农为序。
N
中
4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Y
中
43.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这一宏伟目标,提出了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建成一个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Y
中
4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早就提出过“对外开放”的思想,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外国的经济交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
Y
45.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指出,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同一切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并提出要学习一切国家和民族的长处。
Y
中
4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Y
中
47.中国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4
Y 中
48.中国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是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Y
中
4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5
Y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