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学生的班级管理
摘 要 :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管理?班级管理问题是所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智障学生的班级管理也同样如此。为了更好的实现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文章作者就管理的特点、内容、方法和原则进行论述。
关 键 词:班级管理;智障学生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础单位, 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层组织,也是学校综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加强班级管理,则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一个崇高的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集体、自觉的纪律和优秀的班集体,对于培养有自信、自尊、自强、守纪律的智障儿童有着重要的意义。班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效果。可以设想一下,一个纪律松弛、毫无秩序、缺乏集体观念的班级,他的成员的进步情况将会怎样。在智力落后的学校中,班级管理的难度比普通学校的难度更大。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智力落后儿童他们除了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外,还伴随有适应性行为的缺陷。智力低下使他们对教师的要求和课堂常规难于理解,在复杂的课堂环境中难以调适自己的行为;而适应性行为的缺陷,则又有可能使他们在受的课堂中不能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除此外,智力落后的儿童还有一些其它的身心特征,例如注意力分散,动作能力差,应变能力缺乏,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低以及各种生理上的疾病等等。这些症状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课堂行为。因此,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成为摆在特殊学校教师们面前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沟通,才能协调步伐,从而构建一个愉快、和谐的、有凝聚力、有朝气、有活力的班集体,实现班级管理
1
的高效率。在进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要教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他们逐步形成自我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行为。不仅如此班级管理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
1班级管理的特点及内容
1.1班级管理的特点
班级管理具体来说不同于学校管理,也不同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管理范围小、内容全;管理层次低、工作细;管理方法上具体、难度较大。
1.2班级管理的内容
建立和健全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组织建立学生干伍;制定班级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组织好班级的各项活动;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重视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
生的身体健康;协调处理偶发事件;做好班级工作的评估、总结,促进班级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智障学生班级管理的方法
2.1全面了解班级每个智障学生的特点
全面详细、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特点是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作为智障学生班
2
级的班主任,在熟悉学生个人的档案的基础上,应该重点注意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例如:身体健康方面,是否有其它病症,在行为方面是否有自残、攻击性行为等等。这些状况须掌握的十分清楚,这样才能保证班主任基本工作的开展。
2.2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
特殊学校班级的学生一部分是来自普通学校中、轻度残障孩子,一部分是从未上过学的大龄重度残障孩子。从未上过学的重度孩子固然是不懂上课的规矩。而来自普通学校的学生由于老师没有过多精力过问,因此他们的随意性也比较大,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比较差。久而久之在普校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这样给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但作为特殊学校班级的班主任就必须积极营造充满温馨的管理氛围,充分肯定这些智障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1)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老师必须是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因为你爱他们,所以你就愿意为他们付出。例如,上课前把学生的铅笔削好,有学生上厕所需要帮助的,你需要去帮助他;有人裤带、鞋带不会系,你也帮助他,教会他;……当你试图以诚挚深厚的爱去走进智障学生的心理,抚平他们由于智障而造成心灵创伤的时候,实际上这些孩子已经慢慢地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一种关心的目光,一次关爱的抚摸,都可以达到非常好教学效果。
2)必须是发现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在普校大多数是劣迹斑斑的差生,令人厌恶的孩子。但如果老师能善于发现、及时发现并肯定他们。在他们表现比较好的时候,老师能及时给予评价:“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或者“加油!”并辅助采用“物质”等其它奖励办法,在教室的墙上贴上他们自己喜欢的照片,或挂上他们的作业、作品等,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班级就像温暖的家,老师的关爱就像亲人在自己身边。这种充满温馨的氛围,一下子就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3
2.3构建一种浓郁的文化
班级文化主要涉及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区别于另一个班级最本质的特征,集中体现了班主任老师的个性、智慧和作风,她将引导一个班级的发展方向。特殊学校的班级建设也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就注重班级文化的引领和构建。
1)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的情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为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这一点对于智障班的学生而言同样适用,而且显得尤为重要。让智障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受到这种环境的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能启迪他们的心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布置班级教室时,尤其重视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块地方说话,将“告诉自己我能行”作为我班的班风张贴在黑板上方,让智障学生们时刻牢记,要充分自信。教室里更是大胆张贴他们自己的作品、照片,虽然他们的字有的写得歪歪扭扭,他们涂的画颜色也不够接近生活,还常常涂到了画面的外头。尽管如此,只要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我都会定期张贴、更换。使学生们对自己充满自信。
另外,我还为学科教学开辟出专有的地盘。比如:有数学学科的“天地”—数字宝宝,里面运用不同色彩的数字0—20,吸引智障学生的目光。尤其在教学数字时,请学生们找一找教室里的数字,学生们总能第一时间把目光聚焦在“数字宝宝”里找到他想找的数字,找到这个数字的位置。再如生活语文有一个版块是“水果乐园”,让孩子们在其中认一认水
4
果,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并认一认它们的名字,并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构建了这样的环境文化氛围,轻松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为了体现一种自信乐观的班级精神,我们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例如校运动会、中秋节、庆祝元旦等等以外,我们还围绕节假日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比如:六一节的“我成长 我快乐”;母亲节的“妈妈,我爱你”;圣诞节的“我和圣诞老人有个约会”;植树节的“树是我们的好朋友”等等。通过活动促进了智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班级集体主义荣誉感,起到了很好的熏染和教育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对本班的家长开展了一些活动,并积极要求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班级精神。
2.4强化劳动教育,提高智障学生的综合能力
哲学中,马克思在人的进化论中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代社会上“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等观点,都充分说明了人作为一个劳动者,劳动的意义所在。在智障学生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一开始可以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的小事入手,如洗手、洗脸等等,慢慢的引导智障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例如,我班学生利用饭后的时间,帮助护工阿姨收拾餐盘和碗勺、清理剩菜等。在不断地学习、锻炼中提高了能力,并得到护工的好评和认可,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自己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基础。
3小结
5
为智障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为他们构建一种文化,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力量;智力落后学校的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智力落后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克服困难,努力使智障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3]杨艺 谈学生的班级管理 恩施医专学报[J]. 1998,(2).
[3]单丽萍 擒贼先擒王----浅谈智障学生的班级管理技巧[J].新课程,2013,(2).
注:允许编辑对论文进行调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