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全评价师《综合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安全评价师《综合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安全评价师《综合应用》练习题及答案

1、危险化学品的贮存方式不包括(A) A、分割贮存 B、隔开贮存 C、分离贮存 D、隔离贮存

2、下列(D)项不是相关性原理中系统的基本特征。 A、目的性 B、相关性 C、整体性 D、多样性

3、锅炉运行时锅炉内的水应为(B) A、中性水 B、碱性水 C、酸性水 D、饱和中性水

4、1986年,我国建立了(C)的()核事故应急管理,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为牵头单位,在设立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 A、国家和核电厂,两级 B、国家、地区和核电厂,三级

C、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盟)和县,四级

D、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盟)、县和核电厂,五级 5、危险是指(B)

A、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B、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 C、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 D、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

6、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B),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

第 1 页 共 5 页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A、管理为主 B、以人为主 C、预防为主 D、采取措施为主

7、下列情况不属于认定工伤的情况是(A)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

C、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D、患职业病的

8、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C)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A、控制 B、各种形式 C、一种形式 D、危险

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在灭火救援时的义务为(D) A、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

B、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C、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 D、以上选项都对

10、工业企业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最高噪声标准为(A) A、95dB B、90dB C、85dB D、80dB

第 2 页 共 5 页

11、安全带是高处作业人员进行高处作业时预防坠落伤亡的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是(B)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水平挂用

D、钩挂牢靠,挂位不受

12、下列对重大危险源叙述错误的.是(B)

A、《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B、中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C、对危险设施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D、20世纪8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13、DOW法中,氧化反应属于中等放热反应,危险系数为O.5。若所分析的工艺单元中使用这类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时,危险系数取为(C) A、0.5 B、0.75 C、1.OO D、1.50

14、在DOW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若工艺单元为一封闭单元,并在封闭区域内、闪点以上处理含量超过4540kg的易燃液体,则其危险系数为(B) A、0.3 B、0.45 C、0.6 D、O.9

第 3 页 共 5 页

15、在DOW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评价(D)是否合理,必须估算易燃、可燃物总量以及消防水能否在事故时得到及时排放。 A、物料处理与输送 B、安全措施 C、防火措施 D、排放和泄漏控制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的最高层次,其中第四十二条中的(C) 是有关安全生产方面最高法律效力的规定。 A、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B、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C、防止安全生产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 D、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17、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爆炸下限≥10%的气体属于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中的(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18、《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规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应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量不得低于本企业生产人员数量的(B) A、0.5% B、1% C、1.5% D、2%

19、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22),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C) A、6m B、5.5m

第 4 页 共 5 页

C、4m D、3.5m

20、对产生尘、毒危害较大的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应采用有效的密闭(D)吸收、净化等综合措施和检测装置,防止尘、毒的泄漏、扩散和溢出。 A、高压 B、中压 C、零压 D、负压

5 页 共页

第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