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提高课堂教研水平
作者: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1年第11期
学校经常开展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这是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简称“课堂教研”)的重要环节,而课堂教研水平高低直接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县市教研员、学校干部和普通教师是课堂教研活动的重要力量,应该正视各自出现的问题,密切合作,采取科学对策,避免出现负面效应,共同提高课堂教研水平。 县市教研员调整督查策略
县市教研员到基层学校听课,不少上课教师表面上尊重、迎合,实则敬畏、紧张,不太欢迎教研员的到来。个中原因是:
有的教师上课害怕教研员把自己上课的缺点直接反馈给本校校长。教研员是教育局派来指导教学工作的,校长一般很重视教研员的意见。如果校长听信教研员一面之词,可能会在全校大会或全校教研会上点名批评该教师,令其在全校教职工面前失去颜面,还会长期对该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对其工作安排、任用和晋升。
此外,普通教师评职称、评优质课、上公开课、评荣誉和得到较高级别的培训机会等,都得依靠教研员的提携、照顾。即使教师有不同意见,最多只能委婉辩解,不敢硬碰。有的教师挨了教研员的批评后。还不得不说:谢谢教研员的指导和帮助。 怎样做一个让教师欢迎的教研员呢?很多基层教师的建议是:
1.多上示范课。教研员,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研究人员,有上课、听课、评课和指导上课的权力和义务。但目前县市教研员亲自上课少,而听课、评课太多。这是基层学校很多教师对教研员意见较大原因之一。很多教研员长期不带课,难以跟上更新的教材和最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感觉消失了。如果在评课时信口开河,盲目指导教师上课,就会引起教师议论。有的教师上课不佳,被教研员批评后,背后很不服气地说:“你叫我们这样上课,那样上课,那都是理论,你来试试,说不定你上的课还不如我呢!”说得再好,不如亲自上一节示范课更有说服力。江苏徐州市教育局接受民盟的建议,要求县市教研员都要上示范课。此项做法。既能进一步丰富教研员的教学经验,将教学实践和最新理念结合起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又能方便普通教师学习观摩。快速提高教学水平。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2.评课不宣统一标准。即不能按一种教学模式来评价各类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同学校的学生差别很大。优生聚集的学校,教师上课可以少讲,只需点拨和启发就行;而差生集中的学校,需要适当多讲。一位教研员到差校听课,认为教师讲得太多,于是他当场上示范课,没想到课堂上讲得更多,下课后无奈地说:“你们学校学生实在太差,不多讲确实不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课少讲。差生学得更差。主要原因是差生学习能力低下,自觉性和学习习惯较差.需要教师更多的辅导与帮助。所以教研员不能一律要求所有教师都少讲,而应重点指导教师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江苏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都有效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生在活动中积极学习,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
3.讲究评课艺术。(1)探讨、建议式评课。一些教研员不了解基层教学情况,常以“专家”自居,居高临下,指导普通教师这样上课或那样上课,教师一般会有压抑或反感心理。正确做法是:教研员听课后,应该与讲课教师共同探讨如何上好这节课,语气宜平缓、温和,缺点和要求应以建议的方式说出来,更易被教师所接受。(2)公开表扬,私下批评。一些教研员听课后,就在办公室里或研讨会上或教室门口或过道里,当着其他教师或学生的面,毫无顾虑地批评、指责教师上课的缺点,有的干脆把所听的课说得一无是处。上课教师此时丢尽了颜面,但鉴于教研员的权威性,大多选择了沉默和忍受,教学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 受不少教师欢迎的做法是:无论一节课上得好与差,评课时都要找出优点,在公开场合以表扬为主,批评以私下交换意见的方式进行。此法既维护教师的尊严,又能使教师意识到教研员在诚恳地帮助自己,进而主动改正缺点。学校干部以身作则。尊重教师.一视同仁 1.校干应带头开课。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各处室和各年级主任、副主任)等学校干部和各科教研组长是全校教师开课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经常听课者,负责安排全校教师开课的时间、课题、地点,享有特殊的权力。但是,有些干部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学校的开课表里。这些校干好像认为,开课是普通教师的义务,督促、听课和评课是干部的职责。有的教师就说,这些干部不愿开课,可能是因为上课水平差,怕被别人听课和评课。干部既然组织了全校性的活动,岂能把自己排除在外,主动带头开课,可以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尊重教师。公平公布评课结果。对于普通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的学校教学教研干部可以不定期抽查听课,将评课结果记录下来并上报主管领导,在全校教研会上点名道姓地公布评课结果,包括其教学的优点、缺点。绝大多数教师都爱面子,当公布其缺点时,有的讲课教师会感到特别紧张,因为这在很多教师面前尤其是同行面前丢尽脸面(同行之间是竞争者)。校领导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警示、激励教师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但会伤及教师的职业自尊,很多教师无法接受,甚至有反感心理。那种公开批评和指责教师的做法,会伤害其自尊心,教师口服心不服。实际上,教学缺点都已经在教研组评课时交流过,不应该大会上再公布一次。有时更让教师疑惑的是,有些干部公布到对某位干部的评课结果时。往往只提优点,不提缺点。或者对缺点轻描淡写,这就有点“官官相护”了。教师都会怀疑评课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正确做法是:把各个讲课教师的优点和缺点分别合并在一起,公布时分别罗列出来,但不要指名道姓,既维护教师的自尊,又让其他教师借鉴教学优点,避开缺点,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 普通教师也有权听校干上课。有权对其评课,并能听到对其客观、真实的评课结果。 新老教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一些年轻教师认为,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在课堂教研活动的义务、权利和地位上有点不太公平。具体表现有:
1.校干听课:听“少”多,听“老”少。常见到有些学校干部经常听年轻教师的课,名曰:“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是重点培养和帮助的对象”,听后对其评课时品头论足,无所顾忌;但很少听老教师上课,可能觉得自己资历、经验不如老教师,或听后没有胆量批评,或感觉老教师胆量大,遭到校千批评时,老教师敢于辩解和发表不同意见,校干会自找难堪。 2.评课:“老”评“少”,“少”不评“老”。老教师在评课上是占绝对优势的一方。有的老教师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敢于评价年轻教师上的课,常常把年轻教师说得哑口无言;而有的年轻教师自感经验不如老教师,不敢大胆辩解和说出不同意见,更不敢公开评论老教师的课,批评是永远说不出口的,只有“挨评”的份。
年轻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不丰富,但也有老教师所没有的优势:与学生年龄差别相对较小,易与学生相处和沟通,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辅导抓得紧;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等,这就弥补了课堂教学经验的不足。
在评课上,年轻教师在尊重老教师的前提下,应有信心与老教师平等地交流经验。敢说敢评。老教师也不能以经验丰富自居,虚心学习年轻教师新的教学理念。两者达到优势互补最佳。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提高课堂教研水平
1.听课者应尊重上课教师。无论是县市教研员,还是学校干部和其他听课教师,都应该集中注意力听课。听课时打瞌睡、打呼噜,看教室外边或室内天花板,或与坐在身边的学生或教师交谈,当堂品头论足,这些都是对上课教师不尊重的行为。
2.评课要讲究分寸和场合。评课一般限定在本年级备课组内或本学科教研组内进行。确实要公开评课结果,应避免出现上课者名字,缺点最好以委婉间接或以建议方式提出,以维护教师自尊。公开表扬,私下批评或交流,也是一种尊重上课教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