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品》教案流程图:
谈话导入
多媒体课件 新知归纳
小组合作 多媒体课件 游戏互动
多媒体课件 练习巩固
课堂总结
《回收废品》教案
一、教学课题
回收废品——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数学的兴趣。
水平目标:在运算的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情感目标: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重点
在运算的过程中,借助小棒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一(X)班有几个小朋友?(49个)知道一(5)班有几个小朋友?猜一猜。我给你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一(5)班比一(X)班少一人,现在你能猜到了吗?
师:真聪明!还想猜吗?那猜猜陈老师有几岁了。我也给你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比20多5。猜得到吗?你们能根据重要信息来猜,
太棒了!相信今天这节课你们会表现得更棒的!
(二)新知归纳 1、情境创设 出示图片
师:今天陈老师要带大家去公园看看,公园漂亮吗?咦?怎么回事?有人乱丢垃圾,破坏环境。
师:这些是什么?这是塑料。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对环境的危害可大了。我们知道,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回收这些废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今天一起来学习“回收废品”。(出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
师:看!有三个小朋友也想为环保出一份力,他们正在实行一个比赛,看看谁收集的塑料瓶最多。我们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师:来看看,有哪些数学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我们知道小林收集了16个塑料瓶,小红呢?小青呢?
师:那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都很会提问题。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我们把问题读一读。
2、解决问题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1)师:小红收集的瓶子数跟谁相关?从哪句话能够看出跟小林相关?
师:“我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师:那小红收集了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3)师:刚刚有同学说用摆小棒的方法。我请小组长给每人派2捆小棒。现在你们桌面都有小棒,那怎么用小棒摆出小红的瓶子数呢?动手摆一摆。摆好能够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我请一名同学来摆一摆,其他同学要认真看,摆错了要提醒他。
师: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先摆小林的13个,再摆多3个,就是小红的瓶子数。 (4)师:能用画一画的方式表示吗?怎样画出小林的瓶子数?那小红的瓶子数呢?在中方格本上画一画。
师:画完的同学能够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5)师:会用算式表示“比13多3”吗?打开课本第59页,写一写。
(5)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讨论一下。
(比13多3,就是在13的基础上加3。所以用加法。) 师:写好算式,要写上单位,还要答数。 3、解决问题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积极。现在我们知道小红收集了多少个了。那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呢?我们一起来解决。把题目读一读,好吗?
师:小青收集的瓶子数又跟谁相关呢?
师:“我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你是怎么想的? 师:怎么列算式?在课本上写一写。
师:为什么用减法?( “比13少4”,也就是在13的基础上减4,所以是用减法。)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知道三个小朋友收集的瓶子数了,小林是13个,小红是16个,小青是9个。谁收集得最多?小红得到了“环保小天使”的称号。希望大家也能加入环保行动。
4、小结
师:同学们,请看!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都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求比一个数多几,要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要用减法。
(三)游戏互动
师: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玩个猜数游戏,怎么样?陈老师读完题目,猜到数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明白吗?
(四)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的新知识掌握得真不错。智慧老人还想考考大家。来看题目。
第一关:课本第3题:笑笑折了多少颗?
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你会列算式吗? 第二关:课本第4题:二班捐了多少本书?
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你会列算式吗?
第三关:课本第二题:画一画,算一算。
师:题目要求我们画什么,画几个?这句话给我们提示了。那我们应该画几个?算式怎么列?
师:第二小题,怎么画呢?你来试试。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