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9.3《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本节内容在各级中,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考查的较多,主要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应用浮力方面的具体事例,培养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害怕,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我分析:(1)因为他们很多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及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可能这正是学生倍感困惑的原因。由于有了主观想象性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2)在学习了浮力之后要求学生要有具备分析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和原理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一个只有感性认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是应该来说,学生现在还是略微具备了从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节课就是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这一能力。
教材分析:
《物体的浮与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教材首先通过图示方法激发学生想到“物体的浮沉究竟取决于什么?”这个问题,接着由这个问题出发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状态变化情况,顺理成章地安排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活动,并有意突出了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最后,为了让学生明确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专门安排了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四个方面的实例,即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和热气球。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是理解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受力的关系,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及液体密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根据浮沉条件解决浮力问题。
2、知识轮船、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体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学会由现象分析其本质,培养实验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今劳动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在浮力方面的具体应用实例,培养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与其受力的关系,物体的浮沉与其密度及液体密度的关系。
【教具】
盛水容器、小瓶子(带盖)、潜水艇模型、种子、烧杯、盐水、酒精、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我们都知道泡沫或木头被压入水中,放手后要上浮,铁块在水中要下沉,潜水艇或鱼儿在水中就更自由自在了,可以下沉,也可以上浮,还可以停在水中任一深度处,那么,物体是怎样实现浮沉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生:进行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1)准备好实验器材:盛水容器,小瓶子,水;(2)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观察小瓶的运动情况;(3)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小瓶,浸没于水中,再松手。观察小瓶的运动情况。
2、学生展示实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分析归纳
师:能否对小瓶进行受力分析?
生:小瓶在水中受到两个力,重力和浮力
师:能否画出小瓶的受力分析图?
生:可以(找学生上黑板画出两个力的示意图。)
师:两力的长度是否一样?为什么长度不同?
生:上浮:合力向上,浮力大于重力;下沉:合力向下,重力大于浮力。
师:你能否得出上浮下沉条件?
生:当F浮>G时,物体上浮
当F浮三、合作共建师:若想让下沉的小瓶上浮怎么办?试一试。
若想让上浮的小瓶下沉怎么办?试一试。(学生分组实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生:从小瓶中倒出水,重力小于浮力时,上浮。
向小瓶内加满水,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
得出结论: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即当F浮>G时,物体上浮(板书)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即当F浮师:若让你们小组的小瓶浸没水中后,不上浮也不下沉,怎么办?生:加半瓶水,就可以实现。
生:加适量水,满足重力等于浮力。
(学生开始试着做一做。得出正确的方法)
师:请成功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同学试着分析玻璃瓶的受力情况
生:小瓶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
得出结论: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即当F浮= 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板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投影: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棒,我祝贺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 1、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F浮>G时,物体上浮
当F浮当F浮= 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师: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这样我们就能解释很多生活现象。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展示潜水艇模型),想让潜水艇下沉,怎么办?
生:加水(加重)
师:上浮呢?
生:排水(减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师:所以潜水艇工作原理是?
生: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板书:浮沉条件的应用:1、潜水艇
演示实验:用密度计测水、盐水的密度。
师:密度计在液体中是处于悬浮状态还是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如何?
生: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
师:对,因为悬浮状态是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而密度计有一部分露出液面,所以是处于漂浮状态。
板书:2、密度计
师:在农业上要提高产量,选好饱满、结实的良种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农民用盐水浸泡来选种,为什么干瘪、虫蛀的种子就会上浮直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则下沉?
生:干瘪、虫蛀的种子重力小,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重力大,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会下沉到容器底。
师:同学分析得很好,饱满种子下沉,F浮G。板书:3、盐水选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师:热气球为什么在其下面加热后,便会腾空而起?
生:热气球中的空气被加热后,温度升高、密度降低,当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其处部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重力小于浮力,热气球便会上升。
师:正确。中国最早的热气球,相传是由孔明发明的,所以又叫孔明灯,现在市场上还有卖孔明灯的,现在也有些同学放过孔明灯,不过在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板书:4、孔明灯
师:当然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应用与浮沉有关,大家可以在课下去网上或图书馆搜集相关应用。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呢?
四、知能应用
1、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浮,F浮=6N B.物体悬浮,F浮=5N
C.物体漂浮,F浮=5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
2、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它能在空气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灯笼内的热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导致灯笼受到的浮力 灯笼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重力,所以灯笼才上升。
3、一艘船排水量为5000t,最大载货量是3400t,则这艘轮船在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 N。若这艘船装货2000t,则船受到的浮力是 N。(g取10N/kg)
五、诊断评价
1、在盛水的桶中,放入一块质量是1kg的木块,木块静止不动时受到浮力的大小是 N,木块排开的水重 N。
2、把同一木块分别放入盛有水和煤油的容器中,木块都漂浮在水和煤油的液面上,则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木块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
3、用手把体积为5×10-4m3的球浸没在水中,球受到的浮力是 N,若该球重为6N,则浮力与重力的合力的大小为 N,放手后这个球将 (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g取10N/kg)
4、关于浮力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它受到的浮力将增大
B.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浮力来实现的
C.宇航员翟志刚能“行走”天空,是因为受到浮力的作用
D.热气球和飞艇是靠空气浮力升空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一个质量为160kg,体积为0.1 m3的物体,沉在水底。(g取10N/kg)求:(1)物体受到的重力;(2)物体受到的浮力。
六、课后练习
1、课本P181“作业”1、2、3
2、配套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9.3 物体的浮与沉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F浮>G时,物体上浮
当F浮当F浮= G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
2、密度计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盐水选种
4、热气球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