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现状与研究进展
【摘要】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健康,分娩和产后生理变化及各种不良刺激均可导致病情加重。因此,产前、产时和产后的病情监测十分重要,了解病情轻重和进展情况,做到早防早治,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护理现状;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脑肾功能衰竭,甚至母婴死亡。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妇和新生儿病发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正确的护理措施密切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进程,本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妊娠期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BP,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BP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根据BP分为轻度高血压(140~159/90-109mmHg)和重度高血压(≥160/110mmHg)。由于60%以上的妊娠女性会并发水肿,无特异性,所以水肿已经不作为诊断标准。BP较基础BP升高30/15 mm Hg,但<140>时,不作为诊断依据,须严密观察[1]。如果被诊断为高血压,应予以鉴别特殊原因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如多胎或滋养细胞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动脉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库欣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嗜铬细胞瘤等疾病[2]。
2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
2.1 免疫学说
免疫学说认为认识高血压疾病是同种异体移植反应,母体T细胞不能被胎儿父源性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识别,则不能表达足够的移植物抗原,在细胞滋养层母体淋巴细胞需要浸润母体子宫,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其表型特殊,可表达一些特殊的受体,能够识别细胞滋养层所表达的抗原。通过抑制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滋养层细胞结合,从而抑制胎盘的发育;另外还可激活杀伤细胞功能,从而促进相关受体的反应。研究表明含AA纯合体的女性相比含BB纯合体的女性更易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然而目前滋养层细胞与杀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被证实[3]。
2.2 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说
包含发病前期与发病期,在发病前期,由于子宫胎盘血管发育障碍,出现缺陷性胎盘或者胎盘浅着床现象。在发病期,由于胎盘的缺血缺氧可导致母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症状。在严重的病例当中,胎儿由于供养不足,出现宫内缺氧等严重并发症。妊娠中晚期,由于胎盘需血量增加,
子宫螺旋动脉直接把母体的血输送到绒毛间隙当中,通过子宫螺旋动脉的逆行浸润。在妊娠的中晚期滋养层细胞的浸润能力低,胎盘的血流量小,因此在这一阶段容易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导致胎盘的畸形。到20周之后,由于通过胎盘绒毛间隙血管基础重塑结束,妊娠足月,形成了胎盘胎儿面微绒毛,直接可以与母体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说认为,由于子宫螺旋动脉受阻,使得胎盘滋养细胞影响螺旋动脉的重塑,胎盘的灌流减少,产生功能缺陷性胎盘,妊娠中晚期的时候出现,到妊娠20周的时候母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症状,通过对分娩后的胎盘活检分析可发现缺陷性胎盘形成。并不是所有的缺陷胎盘都会造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但是均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4]。
2.3 母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说
认为胎盘本身的发育是正常的,但是母体由于患有全身微血管系统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易感发生,加重循环系统的紊乱,带来全身炎症样反应。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女性多年后发生中风、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显著增高。许多候选基因还有待发现[5]。
2.4 胎盘因子学说
在妊娠20周的时候,大量的细胞因子释放进入母体的循环系统中,造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母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失调。其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受体,可导致强烈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受体明显高于正常产妇。但研究还发现并非每个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该因子表达都增高,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与结局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寻找更为精准的指标,该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
3 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
3.1 心理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女性因妊娠期身体状态、高血压临床症状等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心理状态受到严重负面影响,造成失眠、暴饮暴食、断食等饮食起居不规律情况出现,护理人员应实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耐心向其讲解妊高症疾病、护理措施以及预后等相关医学知识,促使患者提升治疗及护理的配合度,有利于保障母婴良好结局。护理人员需取得患者家属理解及配合,当患者出现情绪剧烈波动、病情容易出现波动的时候,单独同患者家属针对病情进行沟通交流。
3.2 药物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药物的应用坚持降压、镇静为原则,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药物名称、用法用量、功效、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变化遵医嘱调整药量。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妊娠期高血压治疗药物是硫酸镁,对胎儿影响较轻微,改善氧代谢,降低子痫发生危险性,对宫缩及胎儿也未发现任何不良影响[1]。常用药物包括:1)当患者24h内尿量≥400ml,或每1h内尿量≥17ml,需备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当患者出现镁离子中毒症状时,硫酸镁停药,缓慢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10min,10ml),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若已出现不全,需减量或谨慎使用硫酸镁。护理人员应需实时监测母婴状况及血清镁高子浓度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2)当给予患者利尿剂时,严格监测24h液体出入量、血钾浓度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胎心低钝、疲乏倦息,预防并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3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保持充足卧床休息时间,保证处于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的环境。避免出现阳光直接照射的情况,减少噪音、强光等诸多不良刺激,控制病房的人员流动,预防医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治疗及护理相关操作应集中短时间内进行,避免反复干扰患者,动作应轻柔、准确;嘱咐患者采用左卧位,若无法平卧,可改用半卧位,护理人员嘱咐患者按照常规妊
高症饮食原则摄入富含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脂肪;针对肥胖孕妇,不推荐其控制热量及食盐摄入量;当饮食中钙质摄取不足时,应着重补钙;部分患者出现水肿症状,需食盐摄入量[7]。
3.4 监测病情
护理人员需实时监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嘱咐患者更换呈有利于血压的体位,及时抢救,避免耽误病情。对患者意识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宫缩以及胎儿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做好记录,判断母婴现状,如发现异常,及时同医生沟通,并及时处理。
3.5 分娩期间护理
分娩室应保证医疗物品,抢救药物及设备齐全,有效、持续监测患者心电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是否出现合并症,嘱咐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尽可能不要用力,适当缩短第二产程。根据患者产程变化决定分娩方式,做好随时抢救母婴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时,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在分娩期间密切观察评估患者实际病情。如有必要,可给子催产素(10~20单位)协助分娩,禁止使用造成产妇静脉血压升高的药物[8]。
3.6 分娩后护理
大部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可在分娩后逐步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在分娩后24h~5d内出现大出血,或发生子病,因此应在分娩后仍要做好相应护理工作,给予科学合理的母婴保健指导,增强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指导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出现盆腔瘀血。
3.7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院前给予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如定时测量血压、科学合理服用药物,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嘱咐患者保持良好心情,以积极心态面对未来生活;耐心详细讲解分娩后自我保健知识,提醒患者在出院后90d内禁止性生活,保证良好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做好哺乳指导等。嘱咐患者如有变化,及时就诊。
随着国家二孩的放开,高龄孕妇相对以往会相对增多,这也将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临床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尚无特异有效的方法。加强孕前高危因素干预、孕期生活干预,同时对高危孕妇必要时进行药物干预等联合干预尤为重要。此外,需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研究,寻求更多护理干预方法,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发病率,尽可能地延长孕周,提高围生儿存活率,降低母体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石继红.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综合护理进展[J].心理月刊,2019,14(06):1.
[2]王祖娴,曹卫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干预与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08):1180-1183.
[3]张娜.综合护理在妊娠期合并高血压护理中实施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27.
[4]李秋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5):159-160.
[5]梁清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2):27-28.
[5]林亚香.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2):73-75.
[6]曾丽婷,刘春城,周小娜,何小丹,李丰.阶梯式健康宣教结合PDCA循环护理管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103-105.
[7]姚抒予,张雯,罗媛慧,张静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焦虑情绪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12):1179-1184.
[8]韦迪霞.优质护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6):98-100+104.
-全文完-